台灣教育當局為什麼不發給學生電子書

平板電腦多媒體很強,是沒錯

但是一天8節課,8小時
目前科技,有多少平板電腦能達到這個電池需求?

電池一直充也會衰退
剛買的時候,螢幕亮度開最小,CPU 不要操它,有10小時
充久了,耐力愈來愈少
8小時--> 6小時 --> 3小時 --> 1小時-->電池報廢

一個鋰電池的充電循環壽命,約 300次
也就是說:每天充一次,連續充 300天,這顆電池就掛了
而且在掛掉之前,電池容量可能少到不到 2小時。

先不論那電池更換有多貴...

勢必就要每個座位安插座,這個前面就有人反對了...

而且平板電腦可以打遊戲,可以 skype 聊天,上網娛樂,這也會增加老師管理上的困擾。

三步五時就要下去巡,看看學生有沒有在偷玩?這樣一定會影響教學品質。

而且聰明一點的學生,裝個老闆鍵軟體,按一下快速切回電子書畫面,老師怎麼可能抓的到。


電子紙機子,很單純就是看書,沒有其它功能
充一次電,約可使用:1週~2週

>那紙本書豈不更省電,根本不必吃電,看紙本不就好了?
重量、體積問題,前面講爛囉
knift wrote:
如果是open book,我反對帶電子書。大學的書往往一本都很多內容, 紙本書給你open book exam你如果沒看過、沒去上課還真的找不到; 但是電子書的搜尋方便多了,沒上課、沒念書的人也能找到答案,
請問這個考試想要測出的目標在哪裡?是測學生會不會搜尋嗎?
有的考試是測計算,有的是概念,有的是邏輯,有的是組織,
不是每個科目都適合用open book exam,也不能說不用這種測驗方式的老師就是跟不上時代,
不同科目、不同老師想要測出的向度不同,就會採用不同的方法。

事實上現在的國中小學題目也不一定靠死背硬記就能高分過關, (google 英文剛好一百分 (真實故事) or GRE變革給“死記硬背”敲警鐘)

******************************************************************************************
教學不創新,“錢學森之問”永遠難解

“為什麼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傑出人才?”這是著名的“錢學森之問”。錢老去世前曾回憶自己的求學歷程,“我到加州理工學院,一下子腦子就開了竅。整個學校的一個精神就是創新。在這裏,你必須想別人沒有想到的東西,說別人沒有說過的話。拔尖的人才很多,我得和他們競賽,才能跑在前沿。今天我們辦學,一定要有創新精神,培養會動腦筋、具有非凡創造能力的人才。沒有創新,死記硬背,考試成績再好也不是優秀學生。
******************************************************************************************

錢學森之問與人人答非所問, 李政道破解「錢學森之問」:傑出人才需一對一教育. 錢學森之問是個偽命題 ........ 多看看這些想法再來說電子書的是非. 為何要求 open book exam ? 翻開課本隨手就能查到的東西不是不重要, 重要的是學生拿了這種知識能做啥 ? 就像背九九乘法表 (要和印度人比嗎? 他們是背 99x99 乘法表! 電腦時代要不要換成 FFxFF 的十六進制乘法表?) 還有除法表 (1/4 = 0.25, 1/8 = 0.125, 1/16 = 0.0625 ... ), 指數, 對數表, 三角函數表 ...... 值得背的玩意可多了! 問題是學生總有考完畢業的一天, 進入職場老闆會管你的數據是用心算 / TI-86 /小算盤 / Excel / MathCAD / 手機算出來的嗎 ?

知道拿什麼工具算出答案是一回事, 知道哪種狀況要代入哪個公式運算是另一回事, 更基本的是去了解老闆需要員工去執行計算的原因.
fedora wrote:
平板電腦多媒體很強,...(恕刪)



你所謂的 電子紙 功能沒有這麼神啦

就單純 只有 read 書本這個 功能 目前可以~可以做到很省電沒錯

一次充電可以讀兩星期~那只是 讀一本書 沒有切換書本 換本讀

然後所有按鍵 全都是 機械按鍵 沒有用電子觸控 (這個會耗電)

所以單純 "read" 電子書 上面是沒有 "觸控畫面"

所以根本 不能 在上面 做記號 寫東西~ 頂多只是 弄個 書籤 翻頁快一點

想要拿 筆 or 手 在上面寫一些東西~~~~~~~~~這個在純電子書上面是對立的~

要加進去是可以~~~~~~但是 耗電 問題就來囉

所以最大缺點 就是 沒有辦法在 純電子紙上面 拿筆做記號 寫東西

所以只是單純 read ~~~~~~~~~~~~~~


電子書 又要做到 有平版電腦功能 "觸控螢幕" 一定要有~~~~~~~~~呵~這個就是 "耗電"

反正電池大小目前 電子 & 物理 & 化學~ 就是這樣~~~~ 耗電越大 電池越大

實驗室 一堆東西都可以弄的不錯 但是 市場量產 有沒有那個市場 難說


實在不太想再去解釋「電子紙 E-INK」是什麼東西
因為已經解釋幾百遍了....

電子紙 和 液晶顯示 TN、VA、IPS、AMOLED 面板,有很大的不同點

它每通電刷一次畫面,畫面是永遠印在上面的
除非通電再去刷掉它,不然就算電池拔掉、電線拔掉,畫面也不會消失

可以想像一張具有魔法的紙
這張紙只要通電就能改變內容,永遠印在上面
但又隨時可以再次通電刷掉內容

在大太陽底下(或日光燈下),清晰可見,不反光,不炫光
可視角度幾乎 180度,沒有色偏
事實上,電子紙沒有背光,看書一定要在光源下

但是電子紙有一個嚴重缺點:刷頁非常慢
刷一頁約 0.5秒~1秒

我有一台觸控的電子紙,電力也是2星期
正確的說,是待機可以2星期,或者刷 6,000~8,000頁

大部分的電子紙機子,就算關機(完全不耗電),畫面也不會消失

它有筆記功能,也有虛擬鍵盤
但是我不會想在上面作筆記,因為刷頁太慢了....

那它的觸控有什麼作用?
點目錄列表的書籍、章節,會比較快,較直覺,可以少掉很多實體按鍵
往右劃-->下一頁,往左劃--->上一頁

那要作筆記怎麼辦?
傳統書本的時候,學生都怎麼抄筆記?
文具店有賣一種叫做:活頁筆記本的東西....

這些前面都講過囉....

誰說用電子書,筆記也非要抄在電子書上不可
書包重,是重在課本,不是重在筆記本
活頁筆記本,一本是能有多重....
況且不練寫字,寫字會醜,而且注音輸入法打多了,甚至會忘了字怎麼寫.....
生活很多時候也要寫字,填寫表單什麼的,原子筆還沒消失呢

要上網、要打遊戲,要多媒體,有叫做電腦、遊戲機的東西。

------------------------------------------------------

我有桌機電腦、筆記型電腦,也有手機、平板,我為何還去買電子紙?
因為那是用途非常不同的東西

舉個例子:
打 RPG、線上遊戲有時候要看攻略,大家都怎麼看攻略?
Alt-Tab 切來切去嗎?

看攻略可以用另一台螢幕(比如手機)
這樣子就不必切來切去,玩得比較盡興
但是浪費電在那看,久久才翻一頁,就會擔心電池是不是快沒電了

也可以用印表機列印出來,用紙張看
但是印一大堆紙,浪費紙、碳粉墨水,整理收納也麻煩

或者我可以用電子紙看,久久翻一次頁,只有翻頁才吃電
數位檔案又容易收納整理

誰說電腦只能有一台,平板也只能有一塊,電子紙只能有一片
那只不過都是工具罷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如果對效率有幫助,全部拿來一起用,有何不可

我桌機電腦就接了3台螢幕,平時最少開2台,工作有效率多了

書本可以好幾本攤開,一起查資料
電子紙不行嗎,多買幾台,不也能攤開查....

當然不是說要去多買幾台的意思,而是說 "不要侷限在那個框框裡"
侷限在:3C產品只能這樣用,只能那樣用
有時候,可以發揮一點想像力,創造更多用法,使學習、工作更有效率


fedora wrote:
實在不太想再去解釋「電子紙 E-INK」是什麼東西
因為已經解釋幾百遍了....
...(恕刪)


是真的很累

對那些總是抱著負面思考、雞蛋裡挑骨頭的人

無言
never say never wrote:
對那些總是抱著負面思考、雞蛋裡挑骨頭的人


其實我不是很想回這篇的~
不過這句話感覺上倒是蠻適合用在樓主自己身上的
紙本書用在教育上本來就沒什麼大問題,只是有人總是抱著負面思考、雞蛋裡挑骨頭
至於其他的已經寫過多次了,我只想問個問題
到目前為止,樓主和樓主回的那位朋友除了貶低不同意見者,以及污賴不同意見者是書商印刷商之外,有提出什麼具體的見解及方案嗎?
我看到的是一個朋友沒頭沒腦丟個無法實行的方案出來,另一個朋友是篇篇像跳針似的猛力介紹每個人都知道的電子墨水技術
我覺得兩位還真是很速配...
15世紀哥白尼說地球繞太陽轉,教廷不相信,要給他處死。

16世紀全人類都以為世界是平的,一直走就會掉出去,直到麥哲倫航海繞一圈證明地是圓的。

20世紀說太陽系有9大行星,我還記得國中有地球科學這門課,聯考也有佔分呢,如果考題有考,要回答什麼?當然回答 9,雖然是錯誤的。

現在21世紀又說冥王星是矮行星,太陽系外圈一大堆,不算大行星,所以現在只剩 8大行星。

原子是最小物質單位了嗎?
國小課本哪一本不是這樣寫

現代量子力學
原子是由中子、質子、電子組成的
中子、質子又是由六種夸克組成的
物質的最小單位是夸克(目前物理界公認的)

歐洲 LHC 強子對撞機,就是要撞出負夸克的,即負物質
負物質與正物質碰在一起,會發生大爆炸消滅,比核能還強

不過超弦理論,又說夸克是由更小的能量弦振動組成的
超弦理論建立在11度空間,只是理論,沒法證明...


呵呵,沒辦法
科技就是這樣,走在太前頭,是無法被世人認同的

去古代說:地球繞太陽轉,且是圓的
可能會被當瘋人院跑出來的
但即使這樣,地球仍是圓的,仍是繞太陽轉...

將來有那麼一天,電子書會用到學校,但不是今天就是了
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附帶一提:
多拉a夢(小叮噹,貓型機器人)
按照原作者設定,生日是 22 世紀
現在離它生日只有 100年,日本最新多拉a夢劇場版電影有提到

100年後,會有多拉a夢?和那一堆未來神奇道具嗎?
恐怕很難....

看看現在 3C 界的專利戰
還有大眾對於科學技術的態度
也許人類不需要科技吧,營養午餐能吃飽就好....
fedora wrote:
平板電腦多媒體很強,...(恕刪)


你到底要說的是 電子紙 還是 平板電腦~

就電子紙來說~這個不是什麼 "劃時代的東西" 不用把他想的 "太神奇"

若是早在 20年前 若是 "液晶" 顯示器 那個剛出來的年代

那決對是一個 "科學上一大進步" & "人類文化歷史上"

現在這種 資訊爆炸 的時代~ 單純的電子紙 已經沒有 "戰場" 了~

除非 "物理" & "材料" 上面的 進步~ 把電子紙更進步 才有機會

就如同 CPU 現在已經沒人講什麼 每秒運算處理 要多少GHz....

因為 物理 材料 電子 有所瓶頸~在上去到 10GHz 好了 那些 gate 會不會有這麼高速~能不能那麼小

別說還有一些 漏電 還有互相影響的東西 在那麼高速運作下

現在都是講 多核 & Cache 加大 (反正積體電路那麼小了~邏輯&控制運算單元都做完了

剩下一堆空間 以前拿來加大 Cache 現再 乾脆再弄多核)


現在是比誰能快速拿到 所要的 資料 ~~~~~~ "收尋" 到想要的資料

電子書 只能 若是只是單純 顯示 那個東西 已經 "無用了"

要做到 Touch panel 又會多一些耗電 & 機構

更別說 像 筆一樣 在書本上寫 (不同顏色 不同粗細 不同的觸感)

可以做的啦~ 點一下 color 再點一下 粗細 才開始寫~ 要換個 color 又得點一下 再點一下

若是電子指 再加上一些 通訊模組

那只是更加耗電啦~ 弄的更多 只是把 電子紙 缺點弄的更出來!!



舉個例 長榮航空 把Ipad 整合所有 飛行資料&飛機操作手冊

號稱可以減少 多少公斤 & 燃料消耗 達到無紙化

但是另一家 確不這麼做 還是是保留原本紙張的 飛行資料&飛機操作手冊

因為紙~就是這樣 可靠 & 安全

萬一 有緊急事件 還要打開Ipad一個一個 "收尋" 萬一同時要用的好幾本 一起參考

最好有那麼多個Ipad

電子東西不是那麼可靠 萬一當機怎麼辦 萬一用到一半 沒電怎麼辦 萬一Flash掛掉怎麼辦


更別說 本身 飛機 都可以自動駕駛了 為了 減低人員&省油 正副機長&飛航工程師

都可以精簡掉~~~ 因為電腦可以完全掌控飛行~~~~~~~~~~所以可以省掉那些人

但是 安全原因下 那些人還是有~~ 就如同 "紙" 一樣囉 無法被取代


同樣Ipad

一個只看到他優點 一個除了看到他的優點也看到缺點 用不用 端看怎麼角度去看這

所以Ipad 沒有這麼神 電子紙 更沒有這麼神


單純 電子紙 在現在 已經 沒這個 "市場" & "戰場"

平板電腦也是最進因為 Ipad 才火紅

若是要取代 "紙" 除非啦~ 科技再進步啦~

但是重要的是 那些 電子顯示 的東西~~~~~~~~~~~~ 還是對 眼睛 的傷害

一天到晚釘這個 傷害視力 對一個求學中的學生 更是嚴重


誠然用平板取代空圖和飛行資料
要是平板當機
或飛過百慕達三角洲,電磁干擾,電子儀器全部失控...什麼的,怎麼辦

但是傳統那一本飛行資料,塞到椅子下,或是放倉庫什麼的
是會咬飛行員嗎?
這個叫做 backup 備份保險方案

就算為了節省經費,堅持不用平板的航空公司,相信那些飛行資料,也不會只有一本,一定有備用的。不然喝咖啡不小心灑到了,沒得看怎麼辦。

平板或電子書壞掉了,把備份那一本拿來出來看不就得了...

人們開車騎車,但腳並沒退化啊,需要時也是可以走路。


以前,圖書館和漫畫書出租店,用卡片和紙筆來紀錄出借紀錄
緩慢又沒有效率,借的時後都要等店員在那紀錄,要等很久
現在,用一種紅外線掃描的
條碼掃過去,嗶嗶嗶,瞬間都紀錄在電腦上了

早期家樂福的商品沒有條碼,是用標籤貼價格的
結帳時都要等很久,而且貼價格的標籤,很容易被顧客偷換
那時大潤發、大買家早就用條碼的了
商品刷過去,嗶嗶嗶,就結帳好了,電腦算的,絕不會有錯

誰都嘛知道,科技進步是好事


至於不好的事

日本在維新時代的時候,採用的是保留傳統,且學習西方的文化
他們雖然改穿西裝、吃西餐,用槍砲火藥
但是他們也沒捨棄和服、日式料理、武士道

華人比較死腦筋,非 A 即 B
反維新的就搞義和團,拿著大刀,說刀槍不入,要去和槍砲拼..
搞維新的就捨棄傳統中國文化,外國月亮比較圓...


科技如何與傳統並存,這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諸如前面網友們討論說的:筆記怎麼辦?
現在的電子紙或平板,有內建電磁筆精密觸控嗎?

其實也有內建 wecom 電磁筆觸控的機子,不過這不是重點。

重點是就算用電子紙或平板,寫筆記是會咬人嗎?
為什麼要非 A 即 B,為什麼不能一起使用呢

保留好的,捨棄不好的
寫筆記是好的,可以訓練歸納整理重點能力,還可以練寫字
帶重又大本的書,才是不好的,該捨棄


好的傳統,為何不能保留?

比方說書忘了帶,可以和隔壁的同學一起看
這是良好傳統,有愛心,互助

電子紙或平板當機壞了,不可以和隔壁同學一起看嗎?

難道會因為知識的載體不同,人們失去了愛心?

書可以,但電子書卻不行....這是什麼道理,我就想不明白....

fedora wrote:
誠然用平板取代空圖和...(恕刪)


航空公司 你覺得他們是第一天飛這種航線嗎!?

飛這種航線 硬要飛這種地方 你覺得會不會先看一下 氣象雲圖呢!? 看一下天氣呢!?

要不要 避開這種 航線呢!? 繞路 只是一個平常選擇

跟你說 就算 航空駕駛倉 一些電子儀器失靈

只要 一些主要的 引擎 起降 通信(那怕是只剩手機還可以通) 還可以運作

駕駛員 還是有辦法 降落 or 迫降 ~~~~ 這也就是 電腦 無法取代人類去完全去控制飛機

你提到喝咖啡 那不就更好笑了

書本 碰到咖啡 甩一甩就好了~ 還是一樣不變

電子的東西 碰到 咖啡 呵~~~~~~~~~~~~~~ 你覺得 可靠度 還有嗎!? 不當場當機 就是日後某一天當機給你看

這東西 不就是 電子東西的 "缺點"

所以囉~ 就算紙本 是備份 還是沒有被取代吧~ 這些 ipad 這東西 不是必備囉

為什麼要有備份呢!? 因為他就是不可靠囉


觸控這東西 拿筆來說吧~ 能做到真正跟真時筆一樣的觸感嗎!? 答案是 可以 但是 那些都是實驗室

就拿一個簡單的東西來說 "鋼琴"

傳統鋼琴 那麼大一個平台 現在 "電子琴" 可以做到那麼小 為什麼 沒法完全取代呢?!

就是 "音色" ~~~電子琴 Keyboard sensor 做在好 還是沒法做到 像 傳統鋼琴那種

人去彈 就可以單從 指尖 力道 琴鍵回饋力 乃至琴鍵去敲擊鋼弦 才能發出音色

更別說 音色 可以經由人去調較出 最優美的琴聲 這就是 "傳統鋼琴"

電子琴呢!? 能做到這些嗎!? 他的Keyboard每個鍵只有 Hi-Lo 兩種音色 好一點的給你多一點sensor

但是他的聲音 就是 "內建" 那些囉~~~怎麼 混音 變波形 還是那樣子

且他還是透過 電子訊號 透過電子喇叭 出來的聲音~ 那些音色就是電子的音色了

跟傳統鋼琴 直接是琴鍵 敲出來 透過 "空氣" 傳到 耳朵 聽出來的聲音

真正懂 "音樂" 就可以分出來 真正細微差別 這就是 傳統鋼琴的價值

就如同 New York 百老匯 那種地方 真正歌劇 都是 現場唱 那才是真本事

就算科技再進步 也沒有辦模擬出真正鋼琴 原有音色



電子東西 本來就是一頭熱~看到一個東西 大家就一窩瘋

好像 不跟上 就是落伍 塾不知這東西 是不是好 大家就是一窩瘋

好像 一下就是要 丟掉原有東西

書本可以回收利用 還可以再生紙出線

電子東西 回收 還要努力 但是做出電子這東西 做出來之前 已經 耗掉不少 "資源"

電子紙這種東西~ 若是做到 丟到地上 都沒人會去減來看 這時電子紙 才有跟傳統紙匹敵

不然 大家上課 一個小偷 一進來 40本 電子紙or電子書 全被掃光

又要花大錢來買東西囉


什麼華人比較死腦筋
日本人~這才是真正崇洋媚外死腦筋吧 ~不用把日本人想到太好吧

取一個 mobile01 crazeforprp 網友說
{
日本人在其它亞洲人前自認高人一等,但在歐美文化面前立刻哈腰屈膝。日本人的有禮是來自於對於教條及規定的遵守,把自己當成大機器裡的螺絲釘那樣的遵守,但真正的本質卻常常不由自主在日常生活中顯露出來。例如吃飯滋滋作響,前輩會對後輩不客氣的打頭,公司飯局幾乎很少帶老婆,這樣較為粗魯及大男人的文化在歐美人士身上是看不到的
}

另一個 mobil01 Allend 網友說
{
日本是追求效率及合理化到極致的國家, 但這些也導致日本的負面因素太多

日本人的確就是排外性極高, 但又盲目的追求歐美文化但並不接受對方, 自認為獨立於亞洲以外, 從政府到人民對於海外人士的歧視, 規定政策等方面都非常的明顯

我常跟人家說, 在日本機場要飛到海外, 你看那些日本女生乖乖的, 飛到海外, 哇整個變個樣, 對華人比誰都還嗆, 跟白人對話又很自卑的讓自己感覺與對方平等..
}


舉個以前一個 LCD 小故事

台灣 韓國 日本 同樣發生一件事

就是 剛建好LCD廠~開始 安裝 機台~但是 大門太小 機台太大 只差一點點就可以進去

但是 安裝時間 又不能延誤

韓國人 一個大官 看一看只是 機台外的包裝 影響到 就下令"硬衝進去"
只撞壞一點大門 機台外包裝 但是機台無損 順利安裝

台灣人 不用大官看 一個是大門太小 馬上叫人把大門 拆下來 機台就可進去 順利安裝

日本人 大官 小官 你看我我看你 大官說 全部停下來 機台運回去 大家開始寫報告檢討

誰有彈性誰死腦筋

LCD 雖是日本最先發展 但是台灣人最有彈性 但是韓國人最衝

造就現在 LCD 誰是霸主 誰是跑堂


日前 核災 就是顯示 日本人 缺乏 彈性 & 死腦筋 才會造成現在這種不能收拾後果



再回來論電子書or紙

這東西 不是什麼 不可一世 劃時代的東西 也不是什麼 "必備" 的東西

除非啦~ 做到 跟紙一樣的 or 多一點的成本 才有 "市場" 吧

就是說 丟在地上 也沒人撿才會普及吧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48)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