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只有10%的手機搭載AI功能,且都是高階手機,雖還處於萌芽階段,但Gartner預測,到了2020年,80%的手機都會內建AI相關的功能,且由於裝置內的AI比雲端AI更省電,也更容易做資料保護,因此裝置內處理會是手機AI功能的主流。
AI可以幫助手機自主學習,然後提供需要的解決方案,讓手機更聰明,使用者也可以變得更輕鬆,在手機裡做出不同的AI應用,給出不同的使用體驗,就能強化手機的差異。
▌10大手機AI應用
Gartner提出未來AI智慧型手機10個可以做到的,有影響力的應用,包括手機中的數位自我、使用者驗證、情感辨識、自然語言理解力、AR和AI視覺、裝置管理、個人分析、內容審查/ 檢測、個人拍攝喜好,以及音訊分析。
▌依照情境自動反應
大致上可以發展的應用是,利用各種感測器蒐集資料,透過演算法,分析後瞭解主人(使用者)是誰、有什麼習慣、喜好、正在做什麼...等,提供對應的功能,甚至自動完成。
比方在一個使用連網家電的房間,手機偵測到這個空間目前沒有人在,就自動啟動掃地機器人出來工作。
或是捕捉到主人的動作習慣,並能分析出獨特的地方,以此來代替密碼驗證身份。
機器學習也可以提高裝置的效能和電力使用時間,比方經過學習,AI知道了主人經常在什麼情境開啟什麼程式,就可以先把常用程式放在背景執行,以利快速開啟,相對的,同時關閉不需要的程式,節省記憶體和電力。
▌甚至可以辨識情感、自然語言、 音訊
情緒感知系統和情感運算(affective computing)讓手機偵測跟分析使用者情緒狀態和心情。比方開車時,可以用前鏡頭偵測駕駛的身體狀況或疲勞程度,給予提示或是安全行車的設計,
或是把AI結合Siri、Google Assistant、Alexa、Cortana…等語音助理,或是對話機器人,偵測到用戶目前的心情後,可以提供不同的對話模式。
另外手機上持續的深度學習,也可以提高語音辨識準確性,這樣一來就能讓手機更像對話般,理解你的意圖,比方當我們對著語音助理說「天氣很冷」時,AI可以配合情境、主人的喜好...等做判斷,理解到主人可能是需要開購物網站買件外套,還是要調高暖氣溫度。
甚至分析手機麥克風收集的環境聲音,讓手機上的AI辨別這些聲音,引出特定的功能,比方分析到有打呼聲了,就讓手機去遙控手環進入睡眠模式。
▌應用在拍照、圖像
華為Mate 10 Pro已經在內建相機上,利用AI判斷場景,給出最佳設定,OPPO R11也有AI判斷,做出自然美顏的功能,AI結合拍照做出新功能,預計會是今年手機相機的戰場之一,其實也可以利用機器學習,在修圖時讓手機知道什麼樣的照片,要在哪裡,做怎樣的修改最適合。
AI這個技術,可以發展出的應用太多了,但可以做出什麼? 做得好不好? 這端看廠商的想像力、演算法撰寫能力、與協作功能的整合能力...等,這真是個可以看出技術力高下的領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