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陸看到連benz,bmw與audi等歐洲一線品牌都在因地制宜的設計符合當地使用的車款,內裝更是很細緻的考量使用者的生活習慣在做最佳化調整,實在很替saab擔心...saab至今都是在路上最吸引我目光的車型之一,真擔心會不見.
當然,有風格與特色的saab,也沒必要去追隨雙b與audi等大眾型高級品牌,但還是要有一些更前瞻性的做法與令人感動的內外設計,例如剛剛起死回生的volvo,以嶄新技術與人性化設計(姑且不論是否真的非常實用),重新延續了自己建立許久的安全風格,但大家對saab的觀念還是只有用做飛機的設計來做汽車,但現在很多其他車型,扎實與新穎的感覺可能比saab更像飛機機艙,差異的可能只剩動力系統了,但動力系統每一家都有其特色,很難作為品牌主打的獨特性.
saab一定要加油,不能以很少人開來展示其獨特性,因為沒有足夠的營收利潤,是沒有能力把品牌與產品共同提升到另一個高度的,連勞斯萊斯都在努力前進與不斷創新,我想saab的前進力道應該要更大一些.
SAAB 是很有趣, 對安全很有堅持的車廠, 凡是跟安全有牴觸的她都不做
很多人大概不知 SAAB車門把可以承受250kg的拉扯, 目的是當車禍發生後, 救難人員可以用拖勾直接掛在門把上把門硬扯下來; 他的防甩鞭效應椅子, 是世界專利, 98年的95就是標配, 一直到最近1~2年才見到其他車廠列入 (包括BMW 3 還沒有這項安全配備, 國產車好像只有Honda Accord );
不做後驅, 是因為後趨車先天就屬"不安全 "(當然, 拜電子化底盤所賜, 後趨車也不那麼不安全).
其他像防撞滾籠設計, 超強A柱, 對SAAB沒有興趣的人有機會可以去看看, 各保養場都有很多案例, 許多車主都是遇到重大車禍, 被SAAB保住一條 (甚至多條)命後, 馬上再買一台...
另外, SAAB 的性能, 雖然它本質還是房車, 不過開過習慣後, 再開其他車 (尤其是自然進氣), 真的很不習慣 (小弟就是, 前陣子買另一台M.Benz C280, 開了14000Km 還是不習慣它的加速...)
當然, SAAB 畢竟是小車廠, 有不少東西跟一線大廠 (M.Benz, BMW, Audi) 還是有點距離, 不過就C/P而言, 真是超值阿 (那台M.Benz 是老婆極力反對小弟再買台93 Vector, 她說, 有台冷門車就夠了....)
萊恩 wrote:關於採訪的內容誤解,我已經在我上線的第一時間就修正了。剩下的勘誤,不曉得還有哪裡?
有些有誤的地方,大家也都點出來了,是否樓主願意勘誤??
我比較想知道試駕的感覺? 在樓主開過那麼多車的經驗下,是否對駕駛可以多一點著墨?
有些內容許多Saab車主都已經有大篇幅的文字補充了,而我如果再將這些文字重新置入我的報導文章中,難免就失去中立的立場,那麼有很多不是Saab的車主看了之後,就容易對我的發文立場有更多的聯想。而且我之前也有回文說過,關於有些聽來的資料,在無法求證之前,只能表明那是聽來的。
有車主說掀開Saab的塑料部份會發現它是如何的環保材質,但是...當時我就沒有掀開來看啊,而且試車時也都不會把材料掀開來、拆下來之類的,所以我也不行就看了網友的說明,就去改了我的報導內容,這樣是有失立場的。
至於美感的部份是相當主觀的個人意識,有人說內裝質感好,有人說內裝質感不好,也有人說是我拍的不好,但是這一個部分我也不行就很顯眼地將我的審美觀念搬出來批評一番,因為那樣的看法也不中立,所以我就不多加著墨。
我能有把握說的地方,我就會說實話,例如我用了樸素的字眼來形容一些地方,那就是跟我開過一些同級車的經驗來相較,我只是沒把那些廠牌寫出來,因為我怕牽涉到別家廠牌,最後反而變成筆戰,那樣就不好了。
而相關駕駛的感覺...您已經是準車主了,我文中也說了我的看法(影片中也有說),不曉得有沒有與你的心得相似?我重點回顧一下。
93 vector的加速很強,但是加速抬頭的現象,會讓前輪不夠服貼於地面,於是方向盤在當下就變輕了;而且它還有扭力轉向的情形,在方向盤變輕的時候,車頭又會扭力轉向,這個現象就變成了這部車子的個性,在刁鑽的路況時,駕駛需要更多的駕駛技巧,才能馴服得了它。
有些車子就算馬力一樣240匹,但是它在加速時,不容易發生這樣的情形,因為它的懸吊能拉住想要抬起的車頭,不讓它亂動,所以在彎道間,這樣車子的重心就不會晃動,過彎極限也會提高。相形之下,就算馬力不相同,只要底盤做的強,彎道間大馬力車種也未必討得了便宜。
所以影片中,我說過彎極限被限制住了,就是這個意思。為了避免彎中車速過高而發生推頭現象(或是側滑),我彎前都會減速到某一個程度,而它的動力與底盤之間來說,動力是強過底盤的。

對了,還有一點我要說明。
在我寫試車報導時,就算是覺得某地方真的很不好,我也不會用爛、差勁、誇張、遜斃了...等字眼,而會使用差強人意、有改進空間、值得多加斟酌...等用詞,為什麼要這樣呢?
因為我是去試車的,而那車子也不是我的,所以在別人借你東西後,你用不滿意,還要來個毒蛇批判,我覺得那樣會有失厚道,凡事點到為止,是一種...我的習慣吧。
也有人說,你的工作就是試車評論啊,不寫出來怎麼行?這就牽涉到自身本職學能的能力問題。如果我是舒馬克,我就敢來個毒蛇批評,但我不是...所以我僅就能以我的試車經驗值來說明罷了。
除非我寫的批評是我的私人物品,我就會用比較嚴苛的文字來形容,大致是這樣吧。
這個年...頭都變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