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不少血液中流著汽油的熱血多金份子而言,不來輛吸睛又性能強悍的超跑怎麼說得過去?若有機會,一款可合法上路的「道路版賽車」當然是更好的選擇,就像Lamborghini Huracán STO一樣,你可以沒事開著它出門溜溜,興致一來還可上賽道衝個幾圈,體驗其不輸給賽車的加速、聲浪以及凌厲劈彎能力,絕對能為你帶來不輸給賽車的激情與速度,並一圓你的賽車夢!
身為一款裡外均採競技化設定的道路版賽車,真正能讓Lamborghini Huracán STO一展身手的最佳舞台當然是賽車場,繼之前於一般道路上淺嚐了Huracán STO的表現後,這次我們來到了台中麗寶國際賽車場,當然要更進一步地發掘其深不可測的實力!

講到Huracán車系,這可說是Lamborghini有史以來最成功的雙門跑車車型,2014上市至今在全球已經累計售出了超過兩萬輛的紀錄;特別的是,除了市售領域的成功外,Huracán在賽車領域也取得了斐然成績,根據原廠資料,Huracán Super Trofeo與GT3車型至今共生產了超過400輛,GT3車型在各大賽事的獲勝次數為87次,並獲得了共26個冠軍獎盃;至於2018年開始,也以Huracán GT3 EVO兩度奪下Sebring 12小時耐久賽冠軍,而後更蟬聯了三屆Daytona 24小時耐久賽冠軍。今天的主角Huracán STO,便是Lamborghini為了紀念這項傲人成就而在2020年底所推出的新車型。

Lamborghini Huracán STO的「STO」即為Super Trofeo Omologata的縮寫,Omologata在義大利文中有「同源」之意,表示其開發理念源自Lamborghini Squadra Corse賽車運動管理部門所打造的Huracán SuperTrofeo EVO、Huracán GT3 EVO等統規賽車,並經特別調校使其成為能夠合法行駛於一般公道的「道路版賽車」。而這款道路版賽車小牛已於去年九月正式在台上市,想擁有這款用上不少好料並經精心調校車型當然得付出代價,那就是比一般版本貴上一截的1,990萬元起基本車價。
- 統規賽車-1
- 統規賽車-2

開始賽道試駕之前,當然免不了先看看實車並介紹一下Huracán STO的來歷。正如前述,這是一款可合法上路的道路版賽車,由這張圖表便可清楚看出Huracán STO與輕量化版本Performante、Super Trofeo EVO賽車、GT3 EVO賽車等車型於各方面性能的比較,包括縱向加速、煞車、空氣力學、傳動系統、底盤,甚至是單圈成績等部分幾乎均追上了賽車的水準,為了在一般道路使用,駕駛舒適性當然有更出色的表現。
- 賽車化設定-1
- 賽車化設定-2



相較一般車型,Huracán STO的外觀簡直能以「囂張」來形容,這一切設計可不是為了「看起來」比較像賽車而已,而是有實際的空氣力學考量,具體來說就是降低空氣阻力、增加下壓力以及加強冷卻效應等三大目標。

Huracán STO擁有辨識性相當高的車頭設計,尤其是那一道更突出兩側的定風翼,不僅提供更高下壓力,也有助於在行駛時將氣流引導至內部的Cooler、底盤、煞車系統等處幫助冷卻效果。


車頭前蓋上設計了碳纖維一體式中央進氣口,能將前下擾流的大量進氣引導至車頂快速排出增加車頭下壓力。

葉子板以及輪拱上配置的碳纖維通風口當然也是為了引導輪拱內的氣流快速排出以強化空氣力學。

頭燈內部依舊是招牌的兩道直立「Y」字形LED日行燈,不僅辨識性高也可作為方向燈使用。

車頂後方也設計了進氣口提供引擎充足進氣,後部還延伸出一片利曼耐久賽車常見到的直立定風翼,目的在於提升車輛高速行駛與過彎時的穩定性。
- 引擎蓋-1
- 引擎蓋-2

「Y」字形尾燈仍予以保留,不過下方多出了個通風口,後保桿造型也經過大幅修飾。

霧黑色的六角形格網中間還能隱約看見「STO」字樣。
- 尾翼-1
- 尾翼-2

Huracán STO不僅透過大型尾翼讓後軸獲得強大下壓力,車頭的空力套件也有相同功效,讓全車的下壓力分佈能與SuperTrofeo EVO、GT3 EVO等賽車類似,以獲得最均衡的抓地表現。

Huracán STO標準配備前8.5Jx 20、後11J x 20鎂合金輪圈,注意看中間還使用了方便快速換胎的單孔快拆;配胎則為前245/30R20、後305/30R20規格的Bridgestone Potenza Sport,雖定位為頂級街胎,不過實際上就是一款有紋熱熔胎,在賽道上的強大抓地力令人印象深刻,經過賽道激烈操駕後,胎塊邊緣也會產生與熱熔胎一樣的熔膠。
- CCM-R
- BTM煞車溫度監測
- 輕量化-1
- 輕量化-2
- 前蓋-1
- 前蓋內

Huracán車系最誘人的特質之一,便是這具5.2升V10動力。這年頭渦輪當道,V10自然進氣引擎即使在超跑領域也屬稀有,其以大排氣量堆疊的豐沛低速力道以及高轉速狂暴聲浪,所帶來的激情程度還是略勝渦輪引擎一籌。而這具V10引擎當然也是採乾式油底殼設計,並因應賽道極端駕駛需求特別調校,不僅擁有更迅速的油門反饋,高轉速時的排氣聲浪也更為澎湃激昂。於8,000rpm時可爆發640hp最大馬力,6,500rpm時可擁有57.6kgm最大扭力峰值,傳動系統搭配的則是LDF七速雙離合器變速箱。

車艙鋪陳與一般版車型如出一轍,但以大量麂皮包覆後呈現更濃郁的運動風格,而道路用車該有的舒適配備則是一樣也不缺,讓你能舒舒服服地開車出遊。

兩張包覆性極佳的碳纖維賽車座椅,並搭配能將駕駛者牢牢固定的四點式安全帶;注意看腳下並非配備地毯,而是更防滑質輕的碳纖維腳踏板。
- 方向盤-1
- 方向盤-2
- 三模式切換
- STO
- Trofeo
- Pioggia
- STO
- Trofeo
- Pioggia

包括電動窗、循跡系統、車頭抬升系統、警示燈、引擎怠速熄火系統等駕駛時不太會去調整到的操作按鍵全數集中在鞍座最上方,整齊羅列並加以區隔的排列方式像極了戰鬥機的操控介面。
- 主畫面
- 賽車遙測系統
- BTM煞車溫度監測

講到「賽車遙測系統」,這當然也是來自於賽車的功能,簡單來講就是可紀錄車輛於賽道上奔馳時的各種資訊,並上傳於智慧型手機的Lamborghini UNICA應用程式當中。
- 賽車遙測系統-1
- 賽車遙測系統-2

中央鞍座當然也保留了招牌的掀蓋式引擎啟動鍵,雖然對於性能沒有實質上的幫助但「儀式感」十足,即使是發動引擎也讓人彷彿置身於戰鬥機座艙一樣熱血沸騰!

引擎啟動開關下方為造型充滿創意的電子線傳排檔,上頭配置了P、M等檔位按鍵,R檔則是向上拉動拉柄。怎麼沒有D檔?因為要起步得撥動方向盤後方的換檔撥片入檔。

座椅後方配置了厚實的防滾籠,這是Lamborghini與鼎鼎大名的Akrapovič共同研發而來,而且是以鈦合金材質打造,相較傳統不銹鋼材質的防滾籠可減輕達40%的重量。

車艙內隨處可見輕量化工程,就像這片省略多餘裝飾以全碳纖維呈現的門板,僅留下上鎖/解鎖開關、電動後視鏡調整開關,車門開關也改用拉帶。

總結一下Huracán STO的數據規格,640hp最大馬力與1,339公斤的車重,造就了其僅有2.09kg/hp的亮眼重量馬力比,即使維持後輪驅動設定,也能以短短3秒時間完成0~100km/h加速,0~200km/h加速成績為9秒,極速則可達310km/h。

Huracán STO更可不僅有超強加速性能,在諸多競技化設定下也具備驚人的單圈實力。它的單圈成績有多快?在Lamborghini自家測試賽道上,Huracán GT3 EVO配上競技用熱熔胎的成績為1分46秒40,而Huracán STO則能以道路用胎跑出1分48秒86,這可是相當嚇人的成績,說它是一輛賽車應該也沒人會反對吧。

當然,就跟其他品牌車款一樣,選購Huracán STO的車主們,也可透過Ad Personam計畫打造獨一無二的客製化愛車,包含外觀、煞車卡鉗、鋁圈單孔快拆顏色,以及內裝皮革樣式等均可自由選用搭配。
- 1
- 2
- 3
- 4
- 5
- 6

上賽道前,也免不了先由教練團講解一下賽道規則與安全注意事項。為了這次賽道試駕活動,Lamborghini Taiwan請來十分「豪華」的教練陣容,包括盧政義、林帛亨、李勇德、陳聖杰、陳意凡等車手。

準備開始賽道試駕,這時Pit區外已經停了共五輛Huracán STO以及一輛由教練駕駛的Huracán RWD,而這些車輛都是由義大利原廠空運來台專供賽道體驗的新車。

由於參加媒體眾多,之前原本預料每個人僅能有短短一、兩圈的體驗機會,不過出乎我意料的是這次嘉鎷很有誠意地安排了共三輪賽道試駕,一輪則可跑上三圈,讓參加媒體能有機會好好體驗不同的駕駛模式。而賽道試駕時,則是由媒體自己開著一輛車,並由教練在前方帶領的方式進行,一車帶一車的好處是前方教練可依照後車的狀況即時調整車速,讓媒體能依照自己的步調盡情體驗車輛實力。這次我分配到的教練則是曾拿下Porsche Carrera Cup、Lamborghini Super Trofeo Asia等賽事年度總冠軍的年輕好手陳意凡。

戴上安全帽跨入低矮的座艙中,調整好駕駛姿勢,一旁則有工作人員幫忙繫緊四點式安全帶,心裡真的有即將上場賽車的緊張與興奮感。

第一輪試駕主要是為了熟悉車輛與賽道,採用的則是STO模式,跟著教練車緩緩駛出Pit Lane隨即開始加速進入賽道,畢竟具備640hp最大馬力,加深油門隨即可感受到強烈貼背感伴隨著轉趨響亮又厚實的澎湃聲浪席迅速襲來,短短一小段加速過程已經讓人充分體驗了V10自然進氣引擎的魅力!


比起凌厲的加速力道,Huracán STO一開始最令我驚訝的其實是煞車系統的出色性能,雖然搭載的是CCM-R碳纖維陶瓷複合材質車煞車系統,不過其實在前幾個彎未達工作溫度時,即使輕踩也能感受到明顯的制動力道,重點是設定上讓人能輕鬆掌握踩踏力道與制動力的關係,短暫的熟悉後,你便能很快地拿捏接下來大小彎道的煞車點,通過僅需些微減速的彎道時也能更精準迅速地控制車輛的減速程度。


在這輪試駕當中由於採用一般道路駕駛所用的STO模式,輕盈的方向盤設定、穩定的車身動態都讓你能開得「很輕鬆」,超過35度的高溫下坐在沁涼的車室中跑賽道,也讓人慶幸駕駛的是Huracán STO而不是沒有冷氣的賽車。不過這模式拿來跑賽道有個缺點,那就是急煞車入彎後變速箱並不會跟著積極退檔,出彎時加深油門便會突然Kick-down,瞬間退檔產生的強大扭力不僅影響車身動態也會打亂整個駕駛節奏,導致每次出彎總是被教練車拉開車距,直到最後一圈改用手動換檔模式才避免了這個狀況。

結束第一輪試駕後與陳意凡短暫的交換心得,他表示STO模式主要是為了在一般道路也能舒適駕駛,因此變速箱的換檔邏輯其實不太適合始終需要維持高轉速的賽道駕駛,不過他對於Huracán STO各方面的均衡性以及電控系統都有極高評價,也認為這絕對是款可在賽道上發揮相當速度的車。

接著進行第二輪賽道試駕,這一輪試駕的重點是改以僅能手動換檔的Trofeo賽道模式下場。在此模式下,第一個感受到的就是引擎輸出反應變得更為積極,誰能想到這具十缸大傢伙拉升轉速如此快速,讓我在出了2號彎還一不小心發生二檔斷油狀況。

逐漸熟悉了車輛特性後,現在當然要放膽加深油門衝刺,出了1號彎開始全油門加速,在大直線煞車前瞄了一下儀錶看到210km/h以上的數字,這加速力道實在驚人!而Trofeo模式下Huracán STO的煞車表現也依舊帶給駕駛十足信心,全力制動荷重大幅移轉至前軸的狀況下,車尾也可呈現出色的穩定性,你可以專心在眼前的彎道而不需要去擔心車尾有什麼預料之外的擺動。另外可能是因後輪轉向系統的作動差異所致,入出彎時更能感受到後軸的轉向過度特性,好處是就像有人推你一把讓車頭更快對準彎道出口可提早加深油門開始衝刺。

足下的Bridgestone Potenza Sport當然是Huracán STO得以發揮驚人速度的功臣之一,不僅在在高低速彎道均可緊抓地面讓車輛維持在駕駛者心中的行駛路線,讓你體驗到強大的側向G值,即使刻意以略快車速搶進低速彎道,也能僅依靠前輪荷重及強大的抓地力強制將車頭拉入彎中;而後輪胎寬雖達305mm,不過在高轉速域猛烈的扭力湧現下,出彎過急於補油時車尾仍會迅速向外擺出,這時另一個令人印象深刻的則是其電子輔助系統的迅速反應,幾乎在你開始些微反打方向盤的瞬間車尾便已經修正回路線上。有趣的是這套系統在Trofeo模式下並不像一般車輛會鎖住動力待車身穩定後再開始加速,而是在幫助修正的同時持續給予動力帶給駕駛頗高的操駕自由度,當你熟悉了這樣的特性之後放膽持續催加油門,讓後輪持續外滑、方向盤也持續些微反打狀態下也能持續加速,當然也帶來較四輪驅動車型更緊張刺激的樂趣。

三輪共九圈的賽道試駕說短不短,說長也不長,結束試駕後將車輛駛入Pit Lane停放,置身短暫安靜的車艙中,更讓方才場上體驗到的強烈G值、激昂聲浪,還有窗外飛逝的景物都好像是另一個世界,而且一切都令人回味無窮!對於愛車的人來說,能在賽道上奔馳就是種樂趣;能駕駛Lambo的道路版賽車於賽道上奔馳,那更是種奢侈的享受!因此這是我近年來參加過最令人開心與滿足的試駕活動,真的能讓你有駕駛賽車挑戰極限的感覺,並重新憶起那個遺忘已久的賽車夢。

好吧,畢竟是Lamborghini精心調校的道路版賽車,在賽道上的強悍當然無庸置疑,不過我認為除了壓倒性的力量與速度外,Huracán STO最成功之處便是從裡到外以及性能上都充分營造出濃郁的競技氛圍;而其出色均衡性以及優異的電子輔助系統,則能讓你在賽道上輕鬆無壓力地探求自己的極限,只要是有點車輛操駕底子,路線別偏差太多並謹守慢入快出原則的話,它便能帶著你跑出連自己都訝異的單圈成績,給你的激情與速度也絕非一般道路版超跑可比擬。駕駛一輛640hp馬力的後驅車在賽道衝刺,戰戰兢兢保持敬畏之心絕對是好事,但當你在出彎後輪滑出時還敢反打持續加速且不會嚇出一身冷汗,這車還不厲害?而在V10幾乎絕跡車壇的狀況下,當然也讓Huracán STO成為一輛極具收藏價值的小牛!

▍Lamborghini Huracán STO 規格諸元表
引擎型式:V型10缸DOHC 40V自然進氣汽油
排氣量:5,204c.c.
最大馬力:640hp/8,000rpm
最大扭力:57.6kgm/6,500rpm
驅動方式:後輪驅動
變速箱型式:七速雙離合器
煞車結構:前後碟煞
前懸吊結構:雙A臂
後懸吊結構:雙A臂
輪胎規格:前245/30R20、後305/30R20
車身尺寸:4,547mm x 1,945mm x 1,220mm
軸距:2,620mm
車重:1,339公斤
國內售價:1,990萬元(基本車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