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看到這則視頻,看過之後有所領悟⋯原來新能源汽車的傳動系統零件非常簡單,然後搭配的電機馬達跟電池也沒太大困難,搞不好都有公版零件可以直上,其他的部分就都是所謂的「冰箱彩電大沙發」!怪不得這些年中國新能源車能如此蓬勃發展!除了有政府政策扶植跟廣大的自有市場以外,技術門檻不高也是其中一個因素。
說電車發展簡單的都只是因為中國大陸發展起來才會酸葡萄心理,事實上電車的電池成本太高,要普及不容易,中國政府初期是採用技術引進(上海特斯拉),購置補貼,新能源優先上牌等各種措施吸引人購買,鼓勵廠商積極投入電池、電控、電機的發展,三電的技術都掌握在中國廠商自己手上具備成本優勢,中國新能源車經過數年迭代才在2021年中期出現爆發性成長。初期主要是比亞迪自主研發的DMi技術讓混合動力比豐田的Hybrid更加省油,加上比豐田還好的配備,還比豐田便宜一點,而且能掛新能源綠牌,各種優勢吸引大批人購買,之後就是各種廠牌開始競爭內卷,讓中國車呈現高性價比的優勢,到了2024年外國廠牌的電動車因為成本太高在中國已經沒有任何優勢,只有上海製造的特斯拉還具備價格競爭力。
日本專家 有說過 不難中國憑什麼成為電動車大國?日專家:造車一點都不難,關鍵是兩大因素2022/09/16舉個極端一點的例子,在農村的倉庫裡花 13 萬日圓就能打造電動車了,電動車的生產就是這麼容易。 電動車零組件較少,構造也相對簡單,新興中小企業也有辦法低價生產。然而電動車構造簡單,而且最關鍵的馬達和電池,也不是汽車特有的技術,比較沒有技術上的差距。尤其先進國家還卡到零組件廠商的就業問題,很難以電動車為主,反之中國的汽車生產歷史較短,轉換起來更容易。此外,中國也有降低石油進口的需求,增加的電力消耗他們打算用太陽能和風力彌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