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車雖然很環保 可是 ~


井上トロ wrote:
各位扯核能發電廠扯...(恕刪)


最近看到一篇技術報道說,

目前鋰材料占電池成本只有區區一個百分點左右。嚴格地說,正常價格只佔零點六個百分比。價格翻幾倍的話,對成品電池的價格也沒多大影響。

而且,鋰元素在地球上占比,象鎂鋁等元素一樣,也很大。還沒到需要擔心用完的時候。

鋰材料價格短期的波動,只是生產上一時三刻跟不上需求而已。用不著多久就可以把鋰礦的價格壓下去。
目前本人比較介意的是,三元鋰電池中的鈷金屬。

這個鐵鋰或鐵錳鋰電池材料,都不存在原料金屬的稀缺性。而這個鈷金屬才是稀缺金屬。全球年產量是用噸來計算的。

當初美國或中國大陸把研究中心放在鐵鋰上,就是認為三元鋰電池大規模生產的話,鈷金屬的價格一下會提得很高。一則,沒法提供這麼多的原料,二則,性價比會不如鐵鋰電池。


順便一提,最近台從日本購買了十四列高鐵,花了約十億美元。中國大陸的專業人士評論說,台灣虧大了。價格同比大陸產的高七成。至於維修零配件的價格,高了多少倍?更不談了。

地球國民 wrote:
順便一提,最近台從日本購買了十四列高鐵,花了約十億美元。中國大陸的專業人士評論說,台灣虧大了。價格同比大陸產的高七成。至於維修零配件的價格,高了多少倍?更不談了。

但是日貨就是用得安心,當做迷信也沒關係。
我心目中機械與電子的排位順序,德國>瑞士>日本>美國>臺灣,中共墊底。
TIRURU wrote:
但是日貨就是用得安心...(恕刪)
世界上沒有“中共”這國家,幫他們正名一下,是“中國”,也不是“大陸”。

前一陣子中國高鐵低價搶標到某國的系統,後來被終止合約了,還好不是在台灣發生,不然就會像是台北的那顆蛋一樣,生不出來。
TIRURU wrote:
但是日貨就是用得安心,當做迷信也沒關係。


這個思維與德國人還是差遠了。德國人是不管產地的,而是講質量,講性價比的。

一,德國製造,本來是個貶義詞。當德國人把德國製造做好了,就變成褒義詞了。德國人有許多人專門在大陸淘寶,甄別產品質量,在三六九等產品中把質量好的東西挑出來,就可以賣個好價錢了。比如說,不久前,德國專業人士說,發現這個VIVO手機質量很好。結果,果然是這個VIVO手機質量真的很好。

二,迷信日本產品,說明自己缺乏甄別產品性價比的能力。而富裕生活的本質是,用自己的較少勞動獲得較高質量的產品和服務。

三,當初,美俄中,消耗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財力,以及大量的科技人才,投入冷戰。三方都氣喘吁吁,精疲力竭。日本德國躲在美國羽翼下拚命發展。八十年代,貌似還超過了美國。有日本人竟然狂妄地聲稱,「日本可以說不」。結果,冷戰結束,美中把龐大的冷戰資源轉而投入經濟發展經濟競爭。日本的經濟發動機立即就熄火了。可見,應驗了一句中國古話,「瘦死的駱駝比馬大」。

四,最近,發生大陸遊客去日本搶購馬桶蓋事件。因為許多大陸人在大陸也很難甄別出馬桶蓋的質量誰家好誰家不好。去日本買應該還是保質保量的。然後,日本人紛紛揚揚說,中國的馬桶蓋還是做不好呀。科技水平太差了。然後呢,然後呢?問題就出在然後上面。

一位日本科技專家專門寫了一篇文章回應說,你們在做夢。國際科技界是用,各國發表在確定的幾十家國際一流科技期刊上的論文數量,來衡量一國科技水平的。鐵的事實是,美國與中國的科學水平是一流梯隊的,並駕齊驅,遙遙領先,然後才是德日等二流梯隊。就象奧林匹克運動會上各國爭奪金牌數量一樣。美中並駕齊驅,遙遙領先。其它國家遠遠落後。

地球國民 wrote:
這個思維與德國人還是...(恕刪)

你這文章內容又有多少是貼別人的思維過來的呢?
看到最後你就是要說中國好棒棒世界第一就對了。
中國連個軸承都搞不定,質量差得跟什麼一樣,其他東西都不用再說啦。
福島核電站善後處理取得重大進展,預計每十年放射性可下降一個數量級。一代人時間就可以從新供人類活動。


據日媒報道,日本政府本月31日在內閣會議上通過了2016年版《環境·循環型社會·生物多樣性白皮書(環境白皮書)》。

  白皮書指出,根據應對全球變暖的新國際框架《巴黎協定》,有必要強化推進企業及家庭採用LED照明等國內減排措施。

根據《巴黎協定》,日本政府制定了2030年度溫室氣體排放量比2013年度減少26%的目標。白皮書指出,商業、服務業部門及家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增長明顯,除採用LED外還要求相關方面貫徹樓宇的空調管理、提高住宅隔熱性能併購買由可再生能源生產的電力。

  白皮書針對新建二氧化碳排放量較多的燃煤火力發電廠提出,環境省應對採用高效設備等加以指導,從而在整個電力業界實現減排。

  針對核電,白皮書中介紹了聯合國機構的報告,稱「全球範圍內核能發電的比率較低。核能可以對低碳能源供應作出更多貢獻,但存在各類障礙及風險」。

  有關福島核事故,白皮書介紹相關調查結果稱,2015年9月核電站方圓80公里範圍內的輻射量已減少至2011年10月的約三分之一。白皮書認為,除了放射性物質的自然衰減外,這也反映出了去污等工作的成效。
地球国民 wrote:
最近看到一篇技術報...(恕刪)


正如大大所述,鋰成本佔電池不到1%,所以造成廢棄手機鋰電池、電動車鋰電池沒有回收價值,WIKI百科也寫到,鋰電池回收分離的成本,比買新的還高,所以沒有人願意回收,如樓主說的[現在廢棄鋰電池已是環保大問題],不知道怎麼辦?
井上トロ wrote:
正如大大所述,鋰成...(恕刪)


前面離題那些不談...
樓主也不是說鋰電池
連文獻都沒拿出來...
只單指電池...
鋰電池你要放哪都無所謂...
也不需要找地方放...
因為完全沒有危害性...
基本上壞了就是個"可回收的垃圾"

"真正會危害環境"的是"鉛酸電池"
後面扯到鋰電池...
是個人想勸導大家別用鉛酸電池了
我也搞不懂這樓為何會歪成這樣

大陸禁摩所以都是電動車

大問題是鉛酸電池...
因為"較鋰電池便宜"
所以使用比例在低國民所得的環境下
當然較高

鋰電池回收成本高
是必然的
但回收一個電池不只回收鋰...
且鋰不會影響生態環境

https://read01.com/B4B23K.html
這文章(好多篇 不是單一篇)
看完就能理解大陸"最大的問題是鉛酸電池"
有前車之鑑
最好就別走同樣的殊途
grason00 wrote:
台灣的電,1度電有0.7度是來自火力發電
電動車,只差污染不是來自車輛,而是來自電廠,一般汽柴油車,是來自車輛

大便應該集中在廁所馬桶,而不是像野狗一樣隨地便溺的概念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1)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