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拉拉拉 wrote:等到今天,還是沒看到...(恕刪) 對啦!對啦!你說的是總之就是政府一廂情願的要去推公規什麼的>_<所謂的公規就自己的想法是全部讓市場去決定就行了!睿能就繼續壯大直到真正的壟斷市場,到時候管他什麼陽的都得買GOGORO的單了
crazybirdyman wrote:問題是,再過三年,還是沒有第二家有能力開發出,有電池ID+電動車ID+里程紀錄,不會被偷電池,可以用里程計費的換電系統!) 這個目前大學生的作品就可以做到哪有什麼開發技術問題在電池本身啦!GGR 除非電池維護費用很低不然它公司不可能賺錢的目前是GGR自己公司吸收電池更新的損失不然之前大家買電車幾乎都是電池體驗太差沒有信心不然電車即時是特斯拉驅動部分技術都沒什麼特別的地方了
挖喜屋諾拔比辣 wrote:對啦!對啦!你說的是XD總之就是政府一廂情願的要去推公規什麼的>_<所謂的公規就自己的想法是全部讓市場去決定就行了!睿能就繼續壯大直到真正的壟斷市場,到時候管他什麼陽的都得買GOGORO的單了...(恕刪) 沒錯讓市場決定反正睿能到時候獨家壟斷市場..其他廠家也是要看他的臉色..疑?現在政府不就是叫其他廠商去看他的臉色嗎?
桃枝夭夭 wrote:你真的不知道光陽早已公務員化很久了嗎?反正換個殼就能賺,何必去研究馬達...花很多年搞雙缸...信不信給一個新創的企業搞,不用一半時間就弄出來了光陽本身就是個安逸太久的企業,沒什麼創新,也沒什麼衝勁光陽想搞換電,歡迎啊!只是我看光陽只是想分那40億而已簡單講就是...我看衰光陽啦!另外,我連GGR的車都沒有,你這麼愛把我GGR化是怎樣?...(恕刪) 我覺得光陽不是要分那40億,他之前不是力推充電,那換電公版跟他又有何關,他只是怕電車普及出來亂一亂而已,根本就不想推廣電車,什麼公版電池根本就是假議題
akifally wrote:其實現在風向帶得好像變成是GGR是邪惡的壟斷集團,其他廠商好可憐喔!然後說站在消費者角度多競爭者才是消費者福音,消費者要關心的是廠商們之間的競爭可以帶來更多的選擇跟商品...(恕刪) 哈哈,對啊也不想想政府之前給這些廠商多少幫助最後做成什麼樣?結果一個完全靠自己研發技術,佈建設施的公司上來就打得大家哀哀叫。政府補助兩家換電池系統商一站一百多萬,出現的是工業風鐵皮換電站。結果GOGORO充滿設計感的電池站一站聽說30還50萬。
不長眼 wrote:而不是一家弄系統(還在虧損).就要求其他業者去繳權利金幫忙紓困(?)吧.. 大家付權利金給睿能,睿能就能紓困?不過睿能看起來還不到需要政府幫忙紓困的境地吧。只要他能維持優勢,他根本不怕沒有人要投資他。而且投資者也不是台灣小鼻子小眼睛的企業。再說,開放規格收權利金真的是很爽的事情嗎?我不覺得。如果睿能是以ARM那種形式營利,那政府這步真的是爽到睿能。但是睿能是以實體產品的方式營利,跟ARM有很大差別。政府要睿能開放規格,不是只能用睿能提供的電池跟電池站。而是要其他廠商用技術授權的方式建立自己的系統去跟睿能競爭。我認為政府的想法是,既然同規格,使用者就可以在個加服務間移轉。就如同手機NP一般。這對睿能就不是好事了,難保不會有能在這架構下提供更好服務的廠商出現。其實,如果政府都不動作,讓睿能這樣繼續吃市場。對小廠們來說才會更糟糕。光陽也不會被逼急了說要推不同規格。因為從之前的補助案來看,這些小廠根本沒有足夠能力發展完善這種架構。光陽對電動機車也只是交代了事。對睿能來說,大家單純用他的電池跟系統生產車輛利益遠比開放規格大的多。睿能會接受,不是陸學森他們真的想要對政策有貢獻,不然就是根本就不把前輩們看在眼裡。要我是睿能我根本不想聽政府指示,一來要背黑鍋,二來又有出現強力競爭者的風險。Google提供OS給手機製造商,自己也出手機。一堆Android的手機商有因為這樣手機賣不出去嗎?
不長眼 wrote:對.你說的沒錯本來就應該是政府自己訂定.自己開放專利.免收權利金..而不是要求其他廠商付給還在虧錢的公司權利金.. 政府公務機關沒有能力去定這些規格,他們搞不好連W=VA*pf都不懂。唯一有能力做這種研究的就是中研院。你以為中研院做這種事情是免費的嗎?問題是,即使現在政府做制定規格這種事情。可能其他廠商也會因為系統開發被睿能的專利卡到。最後還是要找睿能談專利授權。即使是中研院開發系統給民間套用,政府依然不能忽略睿能的專利權。中研院技轉給民間企業也是要收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