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車上的里程數是22,733公里,這個月騎了768公里,平均每個月的里程數是568公里。
這次因為要拉長齒輪油更換距離到2000公里/次,所以這一個月沒去換齒輪油,也沒啥毛病要去找老闆聊天,Candy2.0換了新電池後也沒有問題,就順順的騎了一個月,前天從車行前面經過時,彭老闆還說我:「很久沒來了,車都不會壞啊」........呵呵。有位車友比我晚買,已經騎到2萬5千多公里,前陣子修一次控制器,最近又因中柱踩斷剛好控制器又亮故障燈,回廠一起修好,因他上次送修的3個月內,所以控制器是免費修理(上次修1400元)。上次去標到SW2的南部車友,還在下坡時騎到"插表"但常常因為催太猛,過熱限流了!這問題唯一解法就是:不要一路都滿把催,就能降低過熱警示燈亮的機率!這是原廠保護馬達不被高溫操壞的防護措施,限流總比燒馬達好吧?(有車友說有人把ZERO 的馬達操爆,因為不理過熱警示燈還照催的下場)
有天中午從八德新開幕的「廣豐新天地」逛完街騎出來,轉了兩個彎,在週邊沒啥車的二線道馬路遇上紅燈停下來,發現左手邊停了一台錡明電動車,右手邊停一台gogoro,這兩台都是媽媽載著學齡前的小朋友,加上我的SW2,湊巧三台全部都是電動的,所以整路週遭環境都沒有半台油車怠速聲和廢氣味,這機率也太低了吧!原以為這種狀況要好多年以後才有可能出現的說,沒想到現在就實現了,這零排放的紅綠燈聚會機率,應該會慢慢的增加喔!
前幾天還在華亞科學園區附近還在路上看到一台BMW 的i8在路上,在桃園這台看到的次數已經比看到我這台SWAP的次數還要高,希望兩輪和四輪的電動車數,可以持續的增加,只是這些純電的價位都不足以吸引一般人去換車啊!!
公規"會不會"摃龜"?
國產電芯即將定案,能元電池即將生產統規鋰三元
新聞中林院長要用公規電池交換系統來打這一仗,以車電分離方式推動電動機車.....
幾年之前,很多車友都知道曾經出現過一次公規電池連交換站都有了!但是因為有站無車,整個案子似乎沒有大廠願意跳下來採用,僅能小區域的用電自等級的車子在交換電池,交換站使用次數極低,整個交換電池系統幾乎是無疾而終....常常被人拿出來說嘴。就使用者多年經驗判斷,這種小顆電池也只能供應電自等級的性能,所以在一般人對騎乘性能較要求時,就很難滿足。依新聞所說的經濟部擬將採用的公規交換電池,在G社近二年的考驗下,還能夠讓車子達到白牌的騎乘經驗,可謂通過消費者第一關考驗了。但這是在使用業界較高規的松下電芯情況下所獲致的,若是改用他牌的電芯,就得要再讓市場的消費者來考驗囉!短時間要台廠能達到松下的水準,有壓力的應該不是消費者,是主管機關和生產單位吧?
不然,能請上次去美國把特斯拉招商進來台灣上市的柯P,再發揮他過人的智慧,請他們連超級電池廠也設在台灣,這樣不只高規的18650鋰三元電池,可以透過世界大廠的高產量來提升電芯的品質,也能壓低所有電動機車廠/電動汽車廠取得電芯的成本,消費者的終端價格才有可能壓低,民眾也才會改用電動交通工具的。
每家廠每款車的性能不會一樣,需要的放電電流也不會相同,所以低速車款可以用小顆電池,高速車款一定得用大容量電池才行,每家電芯封裝廠工程師,在拿到又好又便宜的電芯之後,再依據車廠需求設計出不同BMS來讓電芯發揮出各級車款應有的性能,也才能確保安全。與其先訂出公版電動機車電池,不如先找國際大廠來設鋰電池廠,不只是18650規格,連2170都可以生出來說!
除了檢討出最佳的電池規格(每家技術都不一樣....鋁電池剛得獎說...),其實經濟部/行政院還有很多事情可以做,也才能多管齊下的把電動車環境建置完成,千萬別孤注一擲的用盡所有力氣去強制拱出一個規格後,強迫所有車廠遵行,在碰到幾大車廠不願意配合時,總要有別的作為吧(備案)?
增加電動機車使用誘因方法不少,有的是已經施行過或是施行不完善,可能是阻力大過於主管單位的魄力吧?我不專業的認為是前幾年主要負責機關的層級不高,才是主因,建議之後的政策可朝這些方向來努力:
1.補強現有電動機車充電設施:(到處都有插座)
2010年起,台灣已經有數萬台充電式電動機車在使用中,加上電自和電輔,數量應該近20萬台才對,礙於充電站不夠,一直不能快速成長,這個充電插座設置成本非常低,在中國只要在路邊停下來就可以找到可以充電的店家或是服務,這個除增加新車的購買意願外,還能維持現有車主持續使用電動車,像中國那樣,讓充電這件事像是喝水一樣方便,到處都有插座可以插就可破除現有車款續航不足的問題了。
2.滿三年電動機車補助換原廠電池:
使用久了車上鋰電池一定會衰退或是故障,這就可以比照桃園市已經實施的作法,讓超過三年以上的車主可以補助部分金額來更換原廠電池,不因為新電池太貴而放棄騎乘,不然這幾年看到不少電動機車車主,在電池過保後一聽到二萬元一顆新電池時,就把車給報廢,又回頭去買油車來噴煙,這樣又多了一台不必要產生的垃圾,一點都不環保。
3.增設免費專用停車區:(有充電當然更棒)
桃園市在各火車站周邊都設有免費且專用停車區,讓民眾轉乘火車時不必擔心機車沒地方停,也不像汽油車要繳停車費,這可從該區所停放電動車車款不斷更新,可看出這方法非常有用,用利誘的方式,也是一招。
4.加強管制整車進口與零件:
一邊看到TES訂出世界第一的標準,嚴審品質,另一邊卻放任中國電自整車自行輸入,連閃標都沒掛。林院長要對這部份(整車.電池.馬達....)加強管制,不然新聞上一堆燒車子燒電池的,這都打壞一般民眾對掛牌電動機車的印象,誰還會知道這些車根本沒走合法管道進口,出事大家扛.....。
5.以法令規定可設立充電箱或充電柱或充電櫃:
很多車友的社區管委會都說充電站會爆炸,不給設,這部份也需要法規或是行政命令才能突破,最近市面上已經有出現專門幫特斯拉車主申裝充電裝置的廠商,他們可幫車主提供管委會非常專業與清楚的說明,幫忙安裝充電樁。

全聯最近有自助式洗衣櫃設立,操作的介面就是台大型觸控螢幕,用法就跟一般手機或是平板一樣,點出想送洗的種類和數量後,用悠遊卡感應付款,將密碼和單號傳到自己輸入的手機上

(借用其官方粉絲團照片)
系統就會從整面櫃子牆中,吐出一個櫃位,把要送洗的衣物丟進去,關上就完成。取件也是用同一個方式。若能開放這種充電櫃給抽取式電池充電,使用者也不用提上樓或是坐電梯回家充電了。

萊爾富也有這種自動櫃位機.....這是給人寄送貨物的

去年在台北世貿看到的充電櫃原型機,櫃子的設計可以參考台灣大洗e的木作系統櫃,材質則要用金屬防火材質才可以。
6.統一補助金額:
各地政府財力狀況不一,有的補多有的補少,還有名額限制....這絕對要統一才行,各地政府可以把補助重點擺在充電站或是專用停車場...友善環境建置上。有的家中是透天的,充電沒啥問題,在問到補助金額時就打消購買念頭,就只因為住的地方不同而已,現行補助標準不管是金額或流程都很複雜,建議簡化成全國統一補助,統一公告,不然每年年底時就會因為各地政府作業時序不一,而出現的交車停滯期。這問題每年11-12月到次年1-2月都會重演一次,實在看的很無力說。
要用國家隊來打仗非常棒,也才有機會有量產規模,成本也才能一起壓低,但TES規定國產電芯有解嗎?
公規交換電池要各大廠攜手合作,一定要有紅蘿蔔和棒子。一個是補助大廠取得GOGORO授權(或是成立大電池廠,弄出大功率可用的電芯,供應給大聯盟成員)一個就是嚴訂出廠機車25%以上要是電動機車,沒賣出就不能賣油車,這樣油車廠絕對會比政府還積極去找到消費者最能接受的方式,完全不必強推何種規格,因為沒有一家大廠會放棄自主研發的,且公規的關鍵技術還不是自己的,如同咽喉被人掐住那樣,未來銷量會有什麼保障?自己現有車架上要重新開模的成本到底要多少?所有車廠同時開動時10萬台20萬台的產能可以開出來嗎?這是要大老闆怎麼放心把頭洗下去呢?
當EVOKE同款電車已經在美國開賣上市時,台灣同款的車還在檢驗.....這效率怎麼跟世界接軌啦?自己築了到世界級高牆,再加上本位主義的管理方法,早就把很多台灣電動車廠擋在高牆之外了。不是專心外銷,就是收掉不玩了,受害的就是沒有新電動車款可以騎的消費者們了!這次寫到後來怎麼認真起來了,唉,真是對不起大家。


(上面借用蘋果日報即時新聞畫面)
https://youtu.be/5DtlUtjG7qA
(民視新聞影片)
(東森新聞影片)
才剛說完沒兩天,又發生電動腳踏車,車主自行改裝電池所造成的憾事,還好這次沒有人傷亡,不然真的是省小條,開大條啊!
上次我的光陽Candy2.0電池鎖板,為了安全考量,我還是跟原廠買顆全新電池來用,因為我知道這錢不要省,也不能省啊!
golden888 wrote:
騎了十多年的電動機..要消費者用原價六萬多的錢去買電動機車,幾乎是不可能的事,銷售狀況馬上急轉直下,很多廠商就消失了。在這種狀況下上暐就將銷售重心擺在外銷市場,不再銷售給國內消費者。(難怪那幾年找經銷商都找不到,原廠電話也變成空號...)。因此這樣算起來,路上若有看到上暐的車子還在跑,起碼都是九年以上的車齡,都可以叫一聲老大哥啦。
.(恕刪)
2003年電動車發展
GOGORO出現前,這類功率較大的車賣的很少
電動車愛好者如果真的愛地球,當這種等級車款推車時早就會買了
GOGORO出現後,銷量大增這應該代表
1.要換電式才方便,用月租費方式攤提電池成本,消費者才不會覺得一口氣拿出很多錢買車,
這應該是一般通勤族願意買的點
2.外型要好看才行
3.要花很大的力氣在行銷上和展示上,沒有炒話題是賣不出去的
4.鋰電池價位已經到合理化價格
而一般電動車廠受限資本額,不可能往再高級的車款去生產(錢的力量決定於車的力量)









//==================
2006年騎鋰電池試驗車通勤用時,路人對於小小的車有真實時速40-47的無聲車輛感到好奇,當年就有兩個路人追到我家交換名片....
路上見過電動機車等級的只有古老的康陽鉛酸電動車(兜風50的車體)和易維特電動車而已
hx135cb750 wrote:
2006年騎鋰電池試驗車通勤用時,路人對於小小的車有真實時速40-47的無聲車輛感到好奇
我1999就騎上暐SW2在中壢到桃園的縱貫路上無聲(跟油車比....)催到快80了啦,你晚了8年囉。
84-91年台灣總共有26000多台電動機車上市,上暐賣了5600多台,是第一波補助中市佔率最高的一家電動機車廠,因為鉛酸電池的使用壽命短,造成當年有買過的人都"罵"不絕口,第二波補助是2010開始,其中以中華賣最多,這次第三波就看gogoro獨秀了。
照片中土黃色小車是SYM e-star?外觀超級像的。
這次由gogoro 帶起的電動機車風潮,除了在性能上是白牌之外,工業設計上有不少創新,再加上資金夠讓這些年輕人燒,才有辦法蔚為風潮,不然三大油車廠都拿現有車款來充數,就知道不是認真玩....。
golden888 wrote:
我1999就騎上暐SW2在中壢到桃園的縱貫路上無聲(跟油車比....)催到快80了啦,你晚了8年囉。
86-91年台灣總共有25000多台電動機車上市,上暐賣了5300多台,是第一波補助中市佔率最高的一家電動機車廠,因為鉛酸電池的使用壽命短,造成當年有買過的人都"罵"不絕口,第二波補助是2010開始,其中以中華賣最多,這次第三波就看gogoro獨秀了。
我1999就騎上暐SW2在中壢到桃園的縱貫路上無聲(跟油車比....)催到快80了啦,你晚了8年囉。.(恕刪)
1999年? 真的是先驅啊! 那時我退伍後跑去念大學,參加機研社玩王牌135和野狼125,動力才是我那時的考量(但我排氣都有驗過)
你那時的應該是用有刷馬達,效率比我那時的無刷馬達差,加上電量表應該是用電壓偵測而已,我那車上已經是用
TI BQ2013 Gas Gauge IC
用庫崙計算法計算電量(就跟筆電一樣),準確度比用電壓好很多
golden888 wrote:
照片中土黃色小車是SYM e-star?外觀超級像的。
.(恕刪)
E Star

是在2010年發售,該車是E Star的原型車在我司叫ES1(照片中另一輛是ES2是PGO E BuBu的原型車),是三陽2005年開發的車體再配合我司開發的鉛酸(36V 14AH)+鋰電(28V七串八並 12AH Panasonic 一般鋰電)方案,採用的是兩個250W 中國蘇洲八方電機的馬達,機車級的前叉系統,自行車用的雙碟煞,LED大燈系統,儀錶板原本有內建電子密碼鎖功能但後來取消,車重約60kg左右(測試車較輕只有55kg),初期極速約42,改馬達後46,當時就要配合換電站的方案,只是沒錢推而已.我用測試騎約2500km
有篇報導講的時間點就是這車買機車只要三萬多 三陽E-STAR通過TES認證
"三陽工業為國內機車大廠,在傳統汽油引擎發展上向為業界先驅,先後推出了陶瓷電鍍汽缸、四閥汽門、噴射供油以及最近發表之STCS雙渦流進氣引擎,均獲得消費者好評。
近年來有感於傳統能源短缺與日愈嚴重之空氣污染議題,乃從2005年起致力於鋰電池電動機車之研發工作,在2007年..."
這"2005年起致力於鋰電池電動機車之研發工作"其實就是找專業的公司(如我前公司宇泉能源),設計車體套上電控系統
後來中國的宗申摩托有找我司設計,我2006年有出差到重慶去,2007年再找PGO,2009年量產出E Bubu出來
至於我司最早是做捷安特的
PC500
和
PC680
電動自行車,賺來的錢一步步往電動機車發展的
我2007年曾在
高油價的省錢代步新選擇--EVT易維特電動機車 分享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