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GOGORO的電池費用的看法

整個圍繞在G牌車的爭議 就是我不想在機車上花超過三萬五 所以五萬太貴 七萬去搶 十萬天怒人怨 13萬喪盡天良
所以愛被背叛了 自尊被踐踏了 我難得想換車 結果我卻買不起 真是太超過了
我覺得這台的價值行銷商業模式都沒什麼問題 就是台灣人變窮了 以上
如果把一些騎著破爛豪邁風光的都吸引過來想換車 那就表示產品力還不錯 想買的會還不少 初期也不用擔心沒人買單
至於售價 我不信在台灣有正常工作的買不起 機車版最多的就是學生就拿十萬買勁戰大B 兩萬薪水貸款買仿賽紅牌
就是你"覺得"這錢值不值得花而已

rock67 wrote:
我家本身就有一台很LOW...(恕刪)


可以不要再發GOGORO相關的議題了嗎?
因為按照目前的狀況,只要不是免費的就是會有人嫌貴
覺得一台2萬,電池一個月200還是不會改變這個狀況
這就是台灣厲害的地方,99%的人都是用嘴造車
我只有一個觀感。

1.這台車的實際售價,其實是12萬+5萬的= 17萬(也就是你不想騎了,合約到了也要把電池歸還)?
2.騎車時,必須提心吊膽,深怕一但騎過合約距離,就要被視為商業用途,需要被罰款?
3.使用時間及長度,被偷偷地記載著,個人資訊被竊取?
4.坐墊設計就是一個人坐,買一台要價17萬的車,連在孩子上學也不行?(試乘過後,後座可以載人,但不覺得好坐)
5.車禍時,如果電池損壞,不論肇事者或是受害者有沒有受傷,甚至是車子有沒損壞,一定要賠電池損壞的錢?
6.充電站交換的電池壽命沒有保障,萬一是一個被使用很久的電池,那一壽命終止,責任算在你頭上?



Stereophotography wrote:
整個圍繞在G牌車的...(恕刪)


中肯...
這個產品的討論已經變成一台車就算賣兩萬,電池一個月200都會被罵奸商
沒啥好討論的,期待嘴砲造車實體化還比較有建設性
來說說我因為工作跟幾間金屬公司交流過

就曾問過 鋁壓鑄 與 CNC 成本差異在哪

對方只說 一個貴在開模,一個貴在量產時間

鋁壓鑄因為開模的模具超貴,一旦開模完成,鋁料進來就可大量生產,相對就便宜許多
所以適合大量量產使用,才有辦法去攤提開模模具成本

CNC 則是直接用鋁料,但是加工成本太高,除了CNC車床設備也不便宜外,主要就是很花時間~~
所以只適合小規模量產,每製作一個就花不少時間成本
水男三米斯 wrote:
來說說我因為工作跟...(恕刪)



答對了,

所以以台灣機車改套市場來講,需求的量根本無法去開鋁壓鑄模,

除非是車廠本身發售的「量」,才有辦法去開鋁壓鑄模來攤提成本

目前機車改套市場普遍的作法都是一批、一批的需求去做CNC再陽極,

且在工業設計上盡量以「幾何條件」去思考,

為的就是盡量不要往四軸以上去發展,以避免成本大幅度攀升。



Stereophotography wrote:
至於售價 我不信在台灣有正常工作的買不起 機車版最多的就是學生就拿十萬買勁戰大B 兩萬薪水貸款買仿賽
就是你"覺得"這錢值不值得花而已


沒錯啊!

GOGORO就是大家認為不值得花那些錢,您有何好不爽的?認為不值得不行嗎?


只在售價圍繞的反而是你這個不斷護航GOGORO的人。

大家害怕車被偷時還要賠五萬電池費,整車100%特殊規格,維修與零件會不會是天價?
萬一公司倒了車子馬上就是廢鐵.....等等這些問題你怎麼不看在眼裡?


學生花十萬買勁戰大B不行嗎?
GOGORO外型又土又呆又娘砲,當然買勁戰,難不成認為GOGORO很醜都不行,一定要說GOGORO很有設計感?

請記得一件事,消費者永遠不會對不起廠商,從來沒這回事。
商品賣不好被批評廠商自己要檢討,請問你哪時聽過商品賣不好是消費者的錯?








sheepyoung wrote:
哈哈這才像是人說的...(恕刪)


兩陽的腐敗....

已經到他們覺得你產品設計師只是畫畫圖、玩玩油土就可以拿錢,拿董事長的薪水真好賺,

而且是你不畫,後面還有很多人會畫.........,夠迂腐吧。

eagleeagle wrote:
沒錯啊!GOGORO...(恕刪)


所以我說的沒錯嘛 就是就事論事囉
護航? 你可以說不好 我不能說不錯? 每個人都覺得自己對 這很正常
我是從產業可以創造產值增加就業機會的角度看這件事啦
有助於降低失業率我是樂觀其成 搞不好還可以轉業去幹嘛的
屁股上的凹線 wrote:
兩陽的腐敗.......(恕刪)




不意外

台灣傳產就是這樣....
老闆好車好宅一直買

然後對員工很摳門
不思進取...除了兩洋 還有"大同"

把廠都關了去炒地皮
相對看看當初南韓還要台灣金援....現在....

早已非吳下阿蒙
人家家電汽車都進軍全世界了...

本田機車都搞到雙離合變速箱了...兩洋主力永遠就是那個單汽缸 還有整天要你胚車的廣告
還有各種保1 保2的 OEM....

創造本土的世界品牌
根本沒幾個人想做...因為太艱難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0)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