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價大跌了,你認為電動機車還有未來嗎?

到處晃晃 wrote:
關於電動巴士這句,我...(恕刪)


電動巴士的問題是台灣的系統整合商技術層次太低,跟本搞不懂油與電的差異,又不做研發。 想說東家西家買一買就交差收錢,最後一堆爛攤子不知道怎麼辦。 我昨天去了間真的有在搞研發的公司,但是聽到他們驗過一台樣車後, ARTC就非常有效率的改法規,讓他們無法繼續出車後,感到十分可惜。



shenta wrote:
我昨天去了間真的有在搞研發的公司,但是聽到他們驗過一台樣車後, ARTC就非常有效率的改法規,讓他們無法繼續出車後,感到十分可惜。
...(恕刪)


這算不算「自己人」扼殺自己人呢?
這種搞法,怎會有未來?

到處晃晃 wrote:
大概光是馬路的震動就把它震壞了(我猜)

以目前的情況來講,他們絕對不會再買


晃大,
現在的電動大巴仍不是成熟產品。有幾個原因促使發展電動大巴的必要性。比如說,

一,國際義務和責任,所以官方要拿一些錢出來,幫助新能源車輛,包括電動大巴技術的發展。

二,公共交通的電動大巴車的終點站,需要建設充電站,對充電技術的發展也很有幫助,並且可以開放給其它車輛使用。所以,等於是在變相地發展公共充電技術及建造公共充電站。

三,目前的電動大巴其實仍然「很不好用」,今年開始的有點好用了,預計還要發展一兩代后才會好用。這個道理與EM機車的發展軌跡類似。所以,不能沮喪。如果不跟蹤技術發展的腳步,以後可能會永遠落後。那麼將只能依賴於購買別人車輛了。現在一輛上好的電動大巴,比如說,比亞迪的,或上海造的,出口到歐洲去的,每輛電動大巴的價格是200萬人民幣。

四,上海公司曾專門談到,自己研發的電池箱抗震的最新技術是「氣墊減震」。
shenta wrote:
我昨天去了間真的有在搞研發的公司,但是聽到他們驗過一台樣車后, ARTC就非常有效率的改法規,讓他們無法繼續出車后,感到十分可惜。


按照常識,比如說做兩輪車,總是從馬力最小的開始做起。比如說,先做電動腳踏車,然後做超標的電動自行車,也就是電瓶車,然後做電動摩托車......

然而,做電動汽車,卻要先從大功率的電動大巴開始做起,是件很詭異的事情.

關於這個問題,比亞迪老總有一次與歐洲汽車巨頭懇談電動汽車發展戰略的時候,專門談到自己看法.

按照現象,滿大街的是私人轎車,然後很容易想到要把這些私人汽車變成電動汽車.然而,本質上卻不是那回事情.
私人汽車只是偶爾用用,更偶爾會長途行駛,所以,油耗不大.油耗大的是公交大巴與出租汽車.這個大巴是每天大里程行駛,卻是固定線路及短途線路.正適應了現在的電池比能量不高,電池很貴的的困境.而且,電動大巴終點站兩端建起的充電站是有使用效率的,不僅發展了充電技術,而且可以開放給私人汽車使用.這樣,充電站技術也發展起來了,城市充電站網路也借著公交大巴的光建造起來了.這樣的發展戰略,思路,綜合成本是最低的.

結果把歐洲巨頭們聽了恍然大悟.回去馬上開展電動大巴的研究,然後發現已經落後了中國十年.比如說,超級電容大巴技術,德國本土西門子高管承認,歐洲技術比上海落後十年,還在做上海十年前的事情,在試驗一站一充模式.技術問題一大堆,太多了.需要一個一個地解決.然後進口了不少的中國電動大巴,比如說,兩億美元進口了660輛上海超級電容大巴.也從比亞迪進口了上千輛.然後,歐洲人還招標採購城市電動出租汽車,結果從全世界電動車輛中,發現比亞迪的出租汽車最合理.

總之,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最後標準.不試驗,永遠也不知道還存在一些什麼"沒想到"的問題.結果只是技術越來越落後.

地球国民 wrote:


全球科研人員再經歷幾十次技術突破,鋰硫電池就會成為商業產品。結論是,五年之內不用去指望鋰硫電池。



然而,做電動汽車,卻要先從大功率的電動大巴開始做起,是件很詭異的事情.




您是否有看我PO的第二個網頁,
台灣華德公司提到該公司的電動公車今年是採用稀土鋰釔電池,
明年將改用稀土鋰硫電池,這是確認的事情,
因此也許有廠商已經有重大突破,
可以少量量產或正式量產了,不需要五年。

其次,我的想法與您相反,電動巴士應該是比小車更早電動化,
原因在於多數巴士是短程載具,隨時可以停靠在總站充電,
沒有設立充電站的問題,而且由政府機關開始採用,推廣難度低,
廠商可以更快速回本與獲利,因此從巴士開始電動化我認為是正確方向。

eagleeagle wrote:
您是否有看我PO的第...(恕刪)


E兄 這新聞是2011年的事情

下次引用請看一下新聞日期比較好討論


bookman66 wrote:
E兄 這新聞是2011年的事情
下次引用請看一下新聞日期比較好討論


台灣華德電動巴士的新聞這是最近一星期的事情。

台灣華德公司電動巴士開始獲利,今年採用稀土鋰釔電池,
並且說明年採用稀土鋰硫電池是最近一星期的事情。

我是股票族,看到股市新聞時進去看一下,這新聞57東森財經台播報股票時也有報導。
其中提到稀土鋰硫電池明年就要採用,因此才去查稀土鋰硫電池,
搜尋後只有大陸中聚公司2012年有提到要開始少量生產進入市場,
時間上跟台灣華德公司的說法是可以連接的,只是不知道華德公司極將採用的稀土鋰硫是哪一家。


PS:
順帶說一下,中聚公司今年股票香港復牌上市。
如果中聚公司宣稱領先全球,已經將稀土鋰硫電池做到1200瓦時/公斤,
並且開始進入少量生產這件事情是真的,那麼這股票可以放中長線並大賺,
重點必須是真的,不是董事長呼嚨炒股。







地球国民 wrote:
按照常識,比如說做兩...(恕刪)


球大分析的有道理, 話說高雄輕軌也是採用超級電容. 隨充隨放, 理論上聽起來沒啥問題.

其實大約五年前, 小弟就在杉林溪遊樂區與台南藝術大學校園看過電動巴士(用鉛酸電池), 但是至今電動巴士一直未見普及, 所以實際運作或許會碰到困難.

不知香港那邊九巴狀況如何?
sylow wrote:
話說高雄輕軌也是採用超級電容. 隨充隨放, 理論上聽起來沒啥問題.

不知香港那邊九巴狀況如何?


S大,

這個採用超級電容驅動的輕軌地鐵,大陸的高鐵公司也在做。可見高雄的反應不算慢。總之,目前需要的是嘗試各種各種可能性。然後再一步步地改善。

另外,對香港的九巴,本人也很好奇,看九巴的老闆吹得天花亂墜,故弄玄虛的勁頭,怎麼天底下突然冒出一家有如此先進技術車輛以及如此先進電池技術的公司?香港人有這個技術實力么?

後來,本人曾觀察了好一陣子,比對九巴技術的技術特徵,特別是看到上海公司老總提到一句,自己的技術也提供給了香港九巴。最後總算得出結論,香港九巴技術,就是上海的超級電容大巴技術。

可見,別看世界那麼大,領先技術的廠家,就那麼幾家,很容易發現那些跟著瞎起鬨的技術的源頭。

包括台灣華德電動巴士的新聞,很容易被E大發現,來源於雷天公司的牛皮。這個鋰硫電池,2010年是雷天的老總吹牛的,聲稱一兩年內就能產出,然而,那麼四年過去了,雷天怎麼還拿不出產品呢?實際上,鋰硫電池,還有一大堆理論問題還沒有解決呢。全球的科研人員仍在互相切磋一系列的理論問題,在努力攻克一個又一個的理論難題。

順便說一下,前兩天比亞迪老總王傳福聲稱,這個比亞迪在新能源車輛方面的投入太大,起碼投入了十億美元。今年還沒有賺錢,明年開始能賺錢了。這個電動大巴,售價200萬人民幣,把研發成本也算進去,毛利仍高達一百萬人民幣。在美國,這個電動大巴賺得更多。在美國有一家比亞迪電動大巴總裝工廠,出廠價是一百萬美元。一輛可以賺兩三百萬人民幣。歐美對電動大巴喜愛得不得了。大家知道,西方人愛安靜,這電動大巴沒有聲音沒有震動,是一種高貴品質,奢華生活方式的表現。

地球国民 wrote:

包括台灣華德電動巴士的新聞,很容易被E大發現,來源於雷天公司的牛皮。





先看一下這一篇:
http://www.racev.com/bbus.htm
網頁中最下面有電池重量───250公斤,完全充滿最大續航力350KM。

這個數字很誇張,因為相當於一公斤的電池可以讓大巴士行駛1.4公里。
這數據也跟華德公司提到鋰釔電池比磷酸鐵鋰〝稍輕〞不太一樣,
因為這是輕了至少好幾倍甚至十倍的數據。


也許大陸中聚雷天公司老董在吹牛,
但是台灣華德公司是由群益金鼎證券輔導的上市公司,
很多未上市公司會吹牛,就算上市公司也可能吹牛,
不過華德公司的巴士已經通過中華民國國內認證,該公司型錄上也明白寫出規格,
能不能這樣明目張膽的胡扯呢?

這是華德目前採用鋰釔電池的公司網頁,如果這規格可信,
華德說明年採用稀土鋰硫電池的說法可信度舊比較高。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7)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