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acetyl wrote:
其實賣服務的公司財務不是這樣做的
廣告效益越大,使用者越多,就能夠吸金越大,等到大到不能倒,就是政府聽他的了
台灣一堆生技公司連產品都沒有,都能吸到這麼多錢,燒這麼多年了
別提有人買產品的公司了..(恕刪)
其實有些公司有些就是靠新聞及產品發表會來募資...
尤其是產品大都是OK的,只是如何靠產品來編織願景,吸引金主來投資才是重點
以前我的公司做法,跟知名企業合作炒話題
如和中國宗申摩托合作生產電動機車
和PGO合作生產機車
參加電動車展,以高性能來博版面,面對廠商詢問何時可量產,都說半年後,連我同事都感到很怪(因為離量產還有段距離)
申請不少專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