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日本四大機車廠商將合作研商推廣電動車國際統一規格

DSNT wrote:


估且不論前面有人...(恕刪)

就在台灣看能不能賣到500萬台,削爆,後面股東大家分錢,不上市,財務報表又不用公開,全台消費者快來相挺....

還什麼日本人做不出來?
你心臟的大動脈掌握在他手上,說有多行,哈哈!
NHK的新聞中一直撥放Gogoro就知道這是目前最成功的一套換電系統.

Google翻譯一下:
包括本田和雅馬哈汽車在內的四家日本摩托車製造商已決定聯合召開會議,統一電池和充電設備的標準,以推廣電動摩托車。隨著全球電動摩托車的發展競爭日趨激烈,日本製造商將相互合作,率先建立國際標準,以擴大銷售為目標。
.........
由於出生率下降以及青少年和年輕人的自行車等老化,國內摩托車市場繼續萎縮,電動自行車的發展競爭由於國外環境法規的收緊,電池和充電基礎設施的加劇而在製造商之間加劇興趣也在迅速增長。



日本四大油車廠如果不是感到威脅, 就不會搞結盟的. 決定召開會議談, 如果談出結論也要一年半載, 甚至談不出來也有可能. 充電的規格好談, 電池的規格就難談一點, 如何兼顧綠牌到黃牌的電池需求是一大難題.

換電的基礎件是投資是最大的問題, 四大廠如果各出一億美金搞合資公司專門建換電站就有搞頭, 否則最重的負擔誰要背啊?

換電站是有先行者優勢的, 台灣市場第二家換電系統的成本會更高回收更慢, 日本廠商要換電不如找睿能合作. 國際市場能操作換電的只有車口密度高的大城市, 整個市場來看充電還是比換電的機車需求多一些. 先搞定充電的規格應是日本四大廠的重點.


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190403001640-260410?chdtv
Gogoro將斥資50億 在台打造第三條動力電池產線

光建一條電池產線也要50億台幣啊!
Younger2006 wrote:
NHK的新聞中一直...(恕刪)



日本就要組國家隊了,真的不用想像日本用GOGORO這套,用GOGORO那套,那要誰收?開曼群島?還是日本?!會更亂



50億,幾乎花掉2017年融資的90億台幣
真的收得回來嗎?!

dermist290 wrote:
內文的意思大概是說...(恕刪)


看看你們台灣有夠丟臉的,只會內鬥

小小的島分了這麼多種規格

不管幾代接班都一樣

眼界太小

DSNT wrote:
前面有人說【7.2KW...(恕刪)

 
日人平均十個人才擁有一台機車(台灣每二人就有一台機車), 且機車使用度看來不會太頻繁, 何況日人持有機車數還每年下降中

狗肉售價也許日人負擔的起甚至小菜一碟, 但對業者考量不單只有賣車吧? 使用頻率不高架設電站實益也低(狗肉一開始大台北出發時三十餘站裏, 初期電池數量還列管, 印象一站三座裏放不到10顆), 也不見得收到更多月租, 在日本賣狗肉給一般消費者不太是門優質生意

睿能日本專利佈局印象少之又少, 也反映其對日本銷售市場評估可行態度



小客5509 wrote:
日人平均十個人才擁有一台機車(台灣每二人就有一台機車), 且機車使用度看來不會太頻繁, 何況日人持有機車數還每年下降中
狗肉售價也許日人負擔的起甚至小菜一碟, 但對業者考量不單只有賣車吧? 使用頻率不高架設電站實益也低(狗肉一開始大台北出發時三十餘站裏, 初期電池數量還列管, 印象一站三座裏放不到10顆), 也不見得收到更多月租, 在日本賣狗肉給一般消費者不太是門優質生意
睿能日本專利佈局印象少之又少, 也反映其對日本銷售市場評估可行態度

一來我前面有一篇就提到有人的評估是【三年內7.2KW左右的日系電動機車含電池賣斷的速克達也要50萬日圓以上】,
那麼 GGR 在日本不要走換電,而是加充電器賣個 30~40 萬日幣就算是三年後應該還是樂勝才是,
如果 GGR 的產品真的大幅地領先全世界,我想不出為什麼不在日本賣的理由。

二來,日人持有機車數就算每年下降,也還是個每年有幾十萬的市場,
【車型】、【價格】都不用改,就算三年後還是可以大殺四方的幾十萬市場的國家如果都不能賣了,
就如同前面我請問的,GGR 如果要走出台灣,還能往哪個市場發展,這點可能要請你指點一下了。

總不能像有些版友望向市場雖然大,但是【車型】要大改、【價格】要向下大修且沒有補助的東南亞市場吧,
綜合來說我個人覺得那可是比日本還要難打進的市場耶..

或是換個說法,GGR 除了台灣,這能在哪裡銷售,有誰可以解惑一下嗎?

DSNT wrote:
一來我前面有一篇就...(恕刪)

 
你得問光頭跟它的核心大頭看待日本市場到底是個待啄磨樸玉還是有些朽木不可雕也囉

不設電站改加充電器賣斷方式對電池也不有利阿, 電池向來是睿能資產, 沒得交換都只放在單一車主身邊, 這管理上電池發生問題是車主要負責還是睿能承擔?

只能說睿能技術佈局除先進國家區域外, 東/南亞是另個指地重點包括PH, ID, IN等, 可以上WIPO組織查看看, 也代表睿能日後取向囉

現在睿能的後勤維修戰力不足是目前車友詬病的地方

如果日廠可以補上這塊,也許在台灣就能橫掃天下了

不過,前提是政府同意開放進口,關稅多少也不影響口袋深的人的消費需要

如我雙陽為了自身的電動車市場,或許會去吵政府官員,不准開放

如果真的開放進口,初期可能會跟現有的車廠合作搞代理或代銷

畢竟修電動車跟修燃油車還是有些差別的
DSNT wrote:

一來我前面有一篇就...(恕刪)
台灣銷售供不應求啊,這還需要問?
tjptw wrote:
台灣銷售供不應求啊...(恕刪)

嗯?我請問的是,GGR 除了台灣,還能在哪裡銷售,有誰可以解惑一下,
結果你回【台灣銷售供不應求啊,這還需要問?】??

你是想要示範何謂鬼打牆回應嗎?..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6)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