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Gogoro電動機車撞樹男子命危送醫


ddcatt wrote:
汽油車甚麼都好,就...(恕刪)


那你去叫公車、計程車和一般汽車都不要用汽油的好了

傳統機車很多設計都是有考量到緊急情況的,所以材質、設計會妥協... 但畢竟是肉包鐵,使用者使用不當或是路上遇到三寶才發生不幸的事情,可是現在是死了一個人,而這個人還是 GOGORO 員工... R.I.P 畢竟這台車才上市不到一年,出了人命的事情,當然令人關心.... 是不是設計有問題? 我猜一定有封口費的,真實情況只有上天堂的那位才知道囉...
這篇文章竟然上不了機車版的熱門討論,我只能說,廠商按耐得實在太好了!
人命關天的大事,還是可以想辦法來滅火,唉!
就算用第三方廠商開發的成熟碟煞模組,為什麼別台機車不會? 責任到底是機車商還是供應商? 我覺得檢方應該要主動介入調查!
Gogoro官方現在提出說法了沒有? 是不是該全面召回檢查?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622&t=4542187&p=5#57803256

看一下這篇,小弟騎公升級的車,當天我就是跟在這兩台車後面跑,一路從山下跑到山上

這樣了解了嗎?

小弟不才,駕照應該是有的,這種十幾萬的電動小車,我應該也能輕易消費的起

單純以眼睛看到的發文討論而已

這車子就是很晃,過彎循跡性控制差,車體剛性不足,車體重量又輕,輪胎又小

加上騎士的三角姿勢,配重我不相信有配過

有看過金旺在路上跑吧

這車子就像是金旺在山路上急加速過彎,那樣的晃

不是很難理解吧

車子要輕,剛性又要足....

我相信這台電動車還未到位



paulgogogo wrote:
依你的神準的眼神就可...(恕刪)

打鐵匠 wrote:
這篇文章竟然上不了...(恕刪)


你講到重點了,試乘員出事,第一時間應該宣佈停止試車,待檢驗報告出爐,釐清原因,檢討改進才能重新開始讓試乘員試車。

可是居然沒有半點動作,這是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

自居為電動機車大廠,面對危機處理居然是這種態度。


真的要打0分。
看了網友分享的華視新聞畫面

更是覺得這車有很大的改進空間

畫面怎樣看都覺得

不管是急煞車還是機械故障,就算是時速90公里

只要急煞車就會煞到整台車失控,這車子不是設計有問題不然是啥麼?

若是機械故障,那就更絕了,工程師騎著自家新開發的車輛

因為機械故障導致嚴重車禍,因而喪生

不管是哪一種原因,應該都無法讓人放心,對於這台車子的設計
昨天有提到突然緊急煞車很可能是要閃避什麼物體,仔細看了新聞的監視器畫面,在騎士偏離路徑的差不多同一時間(影片21-22秒),他的前方幾公尺處,有個類似排球大小的東西,從畫面的左邊往右邊掃過去,物體有連續軌跡,不太像監視器偶而出現的閃影,該不會就是要閃這個物體才緊急煞車吧?

華視新聞報導

旋 馬 wrote:
華視的新聞影片,
看影片像是失控徧離車道...
ddcatt wrote:
汽油車甚麼都好,
就是又熱又吵又臭而已,
沒辦法,你們開發的,又不是我們所要的

我們要的,你們又開發不出來

只好繼續騎汽油車下去

msk1217 wrote:
車禍就分兩種

一種被撞 一種自撞

今天很明顯是自撞

自撞又分兩種

一種機械故障

一種人為

機械故障就代表顧顧路品管有問題

人為就代表試車員愛飆車


不能同意你更多了。


撇開被撞(明顯沒有)

那麼不管是車輛出問題爆衝或是騎車人騎快車。

沒有"高速度",就沒那麼容易會撞死人。

十次車禍九次快。

今天到底是讓員工出來試車,還是沒事做,派出來秀存在感的,如果是前者,公司到底有沒有準備全套的試車員裝備,有沒有試車員該有的安全規定與著裝跟試車員教育訓練等..
沒有,就真的代表這車廠草菅人命,眾車廠中真菜鳥一枚,以致造成人命傷亡。

若是派出來騎存在感做廣告的,也未免過於草率,沒有兩兩一對前後照應。

但是如果非因指派工作出事的話,責任就有待商榷了。

@潛水夫@ wrote:
不能同意你更多了。...(恕刪)


因為要營造精品想法,若試車員身上穿重裝備,人和車看起來一定是格格不入...那就沒有「時尚」的效果了。
Derek1887 wrote:有個類似排球大小的東西,從畫面的左邊往右邊掃過去..(恕刪)

嗯,看到了,但似乎拋過來前,車主已開始急煞了,不知是否看到了發生甚麼事? 希望有過路的民眾幫忙提供第一眼直擊畫面或目擊說法。
如果真的是意外導致自摔,Gogoro這次真的是冤大了!

這台車兩顆電池不輕,重心又高,鎖死後真的不太好救。且後續還能衝上人行道,若當時已失去動力,依照慣性應該只能在馬路上犁田,是否造成意外的第二原因是因為設計上有缺失? 先不妄加猜測,但希望廠商拿出誠意,模擬當時狀態多做一些測試,以確定設計上是否有盲點。
如果一昧當意外處理,第一次大家或許還能接受,再發生第二次,公司就不用玩了。
從上次發生把手斷裂事件,我就提出對材料上的質疑,接著官方影片上公然說出的神話般研發過程(找遍全台"老師傅"沒人繞的出他們要的那顆馬達,後來錢學森回家苦思幾天後就繞出來了),一再衝擊我對工程常識的認知。只能說,天祐Gogoro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0)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