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灣勝出的電車,才有機會打國際盃

bbctank wrote:
Y廠是因為日本規定,電動機車不能超過50C.C.,原廠沒有白牌車的技術,加上光陽、三陽都自己的電動車規劃,
所以台灣山葉只好找GO車合作,其他的機車廠也是相同的情形,
日本山葉去年已經改變策略,開始做白牌車了,等原廠技術好了,台葉勢必要用日本的技術,不能再用GO車了,
所以事情不是這麼簡單.....嘆氣嘆氣嘆氣

科技發展不落人後。YAMAHA宣佈積極研發電動車
https://www.supermoto8.com/articles/2465

節錄----

在訪談中,Yoshihiro Hidaka指出目前YAMAHA所生產的電動車馬達出力都限制在0.6kW,此一調整是為了符合日本當地駕照分級規範,且主要車款都是以城市代步為主,缺乏著重於性能的車款,為了加速整體的研發速度,YAMAHA規劃在2018年合併原有的馬達、引擎兩部門整合成動力總成部門,加速兩個領域中的合作與研發,並達成資源共享的型態。除了宣佈整合動力部門之外,總裁也提到第一波電動車將會以125cc級距速克達為主力研發,馬達出力將會提升到1 kW,以滿足主流市場的需求。)


正解。到時四大天王有自己的充換電公規。光陽也先在中印等國外都先插旗惹。
再來等光陽白牌明年開始上市,就是一切大局底定惹。
國外市場遠大於台灣國內,再加上國內油車鐵板一塊,消費者超過8成買的都是油車。
國外才會是電動綿羊的肥美牛肉。再不去,只能等著被有無敵研發與銀彈實力的日本4大天王與有遠見並有滿滿經銷商的光陽輕易拿下而已。
自己沒能耐爭取政府補助
又要眼紅別人有本事爭取補助

還大言不慚疾呼補助要退場

擺明就是自己吃不到 也不讓別人吃

政府當初也是為了扶植國內的機車產業
對他們呵護備至
沒想到幾十年下來 豢養出這樣一隻老巨嬰

驅韓抗日 wrote:
帥董秉持"要能賺錢 要馬上賺錢"的不二法則
所以加油站內一直沒看過吉陽的設備
他連提出申請設站的勇氣都沒
卻要說人家圖利特定廠商...(恕刪)
鋒芒內斂,特立獨行
bbctank wrote:
有條件要申請的東西不是特許行業是什麼??

唉,有人分不清楚,申請或特許的不同
1.申請:是任何人皆有申請資格,通過是依是否符合申請條件
2.特許:只有特定人有申請資格,其他人並沒有申請資格

bbctank wrote:
電車產業是三陽、山葉、光陽,但睿能不是,睿能原本就只想「賣電」

唉,有人分不清楚,電車或"能源服務"的不同
1.電車產業:睿能、山葉、光陽,但三陽尚未加入銷售
2.能源服務產業:睿能、光陽,但三陽、山葉並無加入設立

「賣電」是特許行業,目前睿能並不是「賣電」,只是能源服務而已
等到未來,睿能設立民營儲能電廠,就可以「賣電」了
CLA45 AMG wrote:
正解。到時四大天王有自己的充換電公規。光陽也先在中印等國外都先插旗惹。

這不是正解
正解是:
1.目前YAMAHA尚未研發出白牌電動車馬達,這與日本駕照分級規範,無關
2.規劃研發的YAMAHA馬達出力只有1 kW,無法滿足主流市場的需求
3.日本四大天王的充換電公規,無法贏過gogoro,最終,勢必與gogoro合作
4.在台灣沒有競爭力的系統,在中印先插旗,有用嗎?不怕走上nokia老路嗎?
ch22502000 wrote:
重點在換電,最終將...(恕刪)


電池發展到儲能有暴利可圖時

電廠不會自己建置?!還要等狗肉建置?!


就是現在還無利可圖

你應該去算算狗肉早上花多少錢充電,營運,維護,汰換那些電池

然後儲能在電車外的應用賣出去能賣多少錢?有哪些人需要買那些電?!!!!


有可能比台電發的電還便宜嗎???
沒有的話在台灣不缺電的環境幹嘛和狗肉買電
還是台灣電不夠用了,三不五時停電,得靠買電?


298305漳泉 wrote:
我昨天才知道,有些換電站是我們納稅人的錢去蓋的,你覺得公平嗎?

幾乎所有的充電站都是納稅人的錢去蓋的,
賣充電車的人都沒出錢,還沒發生多少效用,你覺得公平嗎?
換電站至少是補助,廠商自己還有出錢,
後續維護也是廠商,而且看到了效果。
這樣不好嗎?
orea2007 wrote:
幾乎所有的充電站都...(恕刪)


充電站算是萬用吧

基本上應該是用國際規格

但換電站不是..是特定廠商的規格

包含光陽也不該補助

把資金補助給萬用規格比較合理,人人能用,不是單一廠商
1.光陽由於受到油車業務的影響,遲遲無法把整個重心搬到電車,IONEX就是套現成的充換電系統了,光陽不是說要做換電嗎? IONEX就是套換電系統,門檻低不低? 我才一直說,只要有勇氣,有錢,誰都可以做

2.國際資金投入失敗的新創產業也很多啊,這本來就像在賭博,賭輸了就沒,賭贏了就翻好幾倍,有什麼值得提的? 更何況像是松下的投入,他馬上就可以賺一大堆電池的錢,為什麼不投?

3.笑死人的換電系統,我在這個版嘲笑睿能一開始說要做能源公司,結果換電賠一屁股,現在用造車利潤在養換電站,幸好睿能沒有專注在換電系統上,不然死路一條

4.光陽還是穩穩的市占第一名,獲利穩健,電車他本來就可以慢慢來,睿能是沒有回頭路

5.這只是目前在台灣貌似做起來,拿掉政府的電車輔助,睿能的車還能買幾台? 沒有賣車利潤來支撐,換電系統根本馬上倒

6.光陽吃了政府奶水N年,他不是喊說要取消電動機車補助嗎?

7.我現在在看換電系統,會把它當作類似特斯拉的超級充電站,為了賣車所以要蓋,換電系統的財務分析真的很簡單,看光陽和e-moving的電池月租分攤方案,在對比睿能的月租就可以得知,睿能的月租無法支持換電系統的運作,反正也別在那邊唬爛什麼能源事業,都是為了賣車才蓋,賣了車才有錢去養換電系統




sonicsonic wrote:
有產業分析能力的人,都可以看得懂樓主在講的事。
1,別把換電整套技術的進入障礙看得如此低。如果進入障礙低,光陽也會推出自己的換電系統,而不是現在風雨飄搖的系統。
2,看一下Gogoro後面的國際資金有誰,就能了解樓主在談的G的能源輸出計畫。
3,投資人投資的是Gogoro的能源事業,不是造車事業。Gogoro為什麼積極找了機車廠合作?這不是靈光一現。而是本來就是G專注能源,機車廠採用G系統,只是一開始沒有廠商相信G的能源系統能成功,所以G只能選擇垂直整合。雖然走了些彎路,但因為傳統車廠轉型太慢,讓G雖然燒大錢但燒出了整套成熟系統。如同ARM賣的是參考設計,以授權賺錢,Gogoro幹的也是差不多的事。
4,G的發展策略非常穩建,從G歷次車型推出、服務修正、站點擴張、結盟,可看出這支操盤團隊的成熟度相當高。現在看起來光陽攻勢猛烈,實際上整個競爭節奏是被G拉著走的。
5,如同樓主所說的,G的目標是人口密度高城市區域。在城市區域,分散式電源系統是智慧城市的重要基礎設施。
6,很多人不滿G受到政府政策補助。然而,別忘了,既然是政府政策補貼,符合條件的業者都可以申請,光陽與一眾機車大廠不看重國家的能源策略,那是他們的策略選擇。現在用來攻擊G拿了政策補助實在是太愚笨的作法了。況且,真的要算政府補貼的帳,傳統機車大廠因為關稅、法規、產學合作所拿到的顯性與隱性好處一定遠大於G。
7,光陽現在電動車事業的大麻煩是定位不明。光陽內部一定有人知道能源事業與造車事業的不同,但是看來決策層決定兩邊通吃。從外部分析角度,我們可以理解光陽決策層做出這個決定的理由--避免利潤大幅下滑(電動車與傳統機車的系統架構與經銷系統有相當大的落差)。光陽決策層看來決定以過去累積的績優品牌形象來阻絕消費者選擇Gogoro,但成效甚微。都會區上班族、學生族群(裡頭有一大票首購族)的Gogoro使用體驗並不差,消費者沒有必要冒險買光陽不成熟的系統。光陽推動電車的步調凌亂,左手不知右手在幹嘛,下情無法上達,這一仗將造成光陽刻骨銘心的痛苦。
這是什麼爛比喻?
睿能的月租費有分給政府嗎?

甚麼跟甚麼

orea2007 wrote:
幾乎所有的充電站都是納稅人的錢去蓋的,
賣充電車的人都沒出錢,還沒發生多少效用,你覺得公平嗎?
換電站至少是補助,廠商自己還有出錢,
後續維護也是廠商,而且看到了效果。
這樣不好嗎?
CLA45 AMG wrote:
正解。到時四大天王有自己的充換電公規。光陽也先在中印等國外都先插旗惹。
再來等光陽白牌明年開始上市,就是一切大局底定惹。


我跟你說什麼是正解
國內以後就分兩陣營
充電型
在家自充或用中油的充電設備
大概會有 中華電車 跟中油合作的三陽
換電型
就是使用睿能系統的 Y.A.P車廠
還有睿能自家產品
吉陽只能在 自家機車行門口玩一玩
既沒盟軍 電池跟設備 跟誰都不相容
對了
人家想去印度發大財
可喜可賀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6)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