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5後最中肯的全面性評論

蠻好的
資費才是問題吧!
換電池跟充電,其實各有利弊
但是用換電池綁月費
才是很多人不買的原因吧?
lanp wrote:
如果特斯拉 也要換電池,續航力只有百來公里,要繳月費,不堪一撞
大概也早倒了!!!

照這樣說
符合以上條件的卻還沒倒, 不就很厲害

lanp wrote:
很簡單的邏輯,如果GOGORO 1 的設計跟定位沒有問題
今天就不必推出大降價的 GOGORO 2 版本
如果1的設計那麼棒,2 也應該延續1的理念

要不要答看看Model S設計跟定位有沒有問題?
怎麼會推出大降價的Model 3?
一家公司出了高階車就不能做入門車?
lanp wrote:
蠻好的資費才是問題...(恕刪)


其實很多人不買,GOGORO應該有預料過
不過很重要嗎?

他的產量能應付現在的訂單嗎?
他幾乎屏除了整個產業上中下游

產量一大,他就完蛋了

東西只要有區隔性就有他的市場
Window 賣得比Mac多很多,但誰賺的多?

LV Tiffany降價賣便宜,就賣得贏地攤貨?
那只是陷入另一個紅海而已

之前iPhone不支援flash,很多網站看不到
iphone取消很多插槽 又一直換插座 害我很多連接線都變垃圾
但是Android所有手機的利潤,不到iPhone的10%
誰成功?

HTC的手機種類的數目有輸給iphone嗎?
插槽和硬體規格一定輸嗎?
但結果 大家都知道

華碩靠小筆電搶下市佔率,現在呢?

Gogoro他能建立他的族群,就已經是成功的第一步了
接下來只要不要倒,他就是成功的第二步了
我是嘟嘟中
說真的現在討論的是機車..機車的市場大概就亞洲..印度最大...其他地方根本很難有發揮之處,你把gogoro賣去美國除了休閒外很少有人會買....這公司一開始的銷售策略連董事們都看不下去了,甚至連財務長都離職,它的創新無庸置疑,但他的策略錯誤已經打壞一堆消費者的觀感跟印象,才會有那摸多所謂的酸酸繼續不看好它,即使gogoro2價格拉低到現在這水準,說真的願意買單的會有多少?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lionspeter wrote:
說真的現在討論的是機...(恕刪)

全球前10大機車市場—中國大陸、印度、印尼、越南、巴西、泰國、菲律賓、美國、巴基斯坦及台灣。這市場也夠大了,絕對沒你想的那麼小。你以為國內三大車廠外銷的機車量少嗎?你以為gogoro不能進軍這些市場嗎?
jimmyann wrote:
其實很多人不買,GOGORO..Gogoro他能建立他的族群,就已經是成功的第一步了
接下來只要不要倒,他就是成功的第二步了.(恕刪)



Gogoro

我只知道GORORO第一代是賠本賣的,光車體生產方式就很高級,加上一堆客製料件,開模就不少錢

會用月租費方式來回收成本不為過

====================
以待過兩家新創產業來說,都是比錢能燒多久,就如同創業鯊魚幫的投資者一樣,他們都要估成本回收時間才敢投錢,光有對產品的熱誠是不夠的
hx135cb750 wrote:
Gogoro
我只...(恕刪)
以前的業者跟睿能的差異是,能否提出讓投資人信服的願景,能否提出相對應可能達成的技術?
以前的業者最大的問題就是,將成本控制放在第一,將資本回收擺在前位,失去做更偉大的夢想的能力,從商業角度而言,並沒有錯,但是對於一項前瞻全新的事業,失去勾勒夢想的能力就失去投資人的興趣。

睿能、特斯拉、蘋果、亞馬遜都是後者,都是勇於先將產品規格等級一次到位,得到投資者的信賴,自然有足夠的資金湧入讓他們繼續實現夢想。你的思維停留在舊時代,也看不到新商業的模式。也難以得到更多資金的支持。

lionspeter wrote:
因為他想賺錢啊..開放家裡充電就好了..而且當市占率越高你現金收入越多...加速充電站的設置是很快的一件事..只能說一開始的策略失敗導致市占率落後油車三兄弟一大截阿!.....(恕刪)


你看看Candy3.0, swap01 的銷量你就知道你的說法根本站不住腳了, 他們賣的還比GOGORO便宜耶!
大部分Gogoro的車主就是因為它是採換電才買的. 那些不爽月租費的根本就不會是gogoro的客戶
因為不含電池的價格都如此高了, 加上電池五萬, 你說, 還有人會買嗎?
tjptw wrote:
以前的業者跟睿能的差異是,能否提出讓投資人信服的願景,能否提出相對應可能達成的技術?
以前的業者最大的問題就是,將成本控制放在第一,將資本回收擺在前位,失去做更偉大的夢想的能力,從商業角度而言,並沒有錯,但是對於一項前瞻全新的事業,失去勾勒夢想的能力就失去投資人的興趣。

睿能、特斯拉、蘋果、亞馬遜都是後者,都是勇於先將產品規格等級一次到位,得到投資者的信賴,自然有足夠的資金湧入讓他們繼續實現夢想。你的思維停留在舊時代,也看不到新商業的模式。.(恕刪)



您的說法在商業雜誌上是可見到的,但前提是要撐幾年才能證明市場是對的? 10年? 20年? 30年?

在商言商,我是員工也是要養家的,投資人也是要賺錢的不是做善事的,這也是在美國的創業鯊魚幫中常見到大鯊魚對滿懷對產品有熱誠但對市場評估過於樂觀的募資者的說法

換做是你,你願意投資或在這樣前瞻的公司上班嗎?

我已經把我的青春賭過了,所以對於這產業後來我認賠殺出,後來到從事汽車電子公司研發才算有賺到錢(老板獨資約15年才賺大錢),汽車電子業的研發面較廣,專業知識也能涵蓋一部份到電動車業上
hx135cb750 wrote:
您的說法在商業雜誌上...(恕刪)
你不願意是你的選擇,但很顯然睿能那批傢伙,有幾位甚至是降薪去加入的,也產生後面的成果。人生本來就是反覆的賭局。恭喜你找到自己人生的舞台。至於我是否會投資這樣的公司,當然會謹慎評估可行性,這考驗每個人的判斷力與靈敏度。老實說,依照你的發言來看,我真的覺得別人的成功與你舊東家的失敗,不難探索出其中差異。

既然你曾在相關產業。順便問你一下,做出一台像Gogoro這個防水等級的電動車,你認為合理售價會是多少?昨天gogoro涉水行駛的新聞我不必再PO了吧。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9)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