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p wrote:
蠻好的資費才是問題...(恕刪)
其實很多人不買,GOGORO應該有預料過
不過很重要嗎?
他的產量能應付現在的訂單嗎?
他幾乎屏除了整個產業上中下游
產量一大,他就完蛋了
東西只要有區隔性就有他的市場
Window 賣得比Mac多很多,但誰賺的多?
LV Tiffany降價賣便宜,就賣得贏地攤貨?
那只是陷入另一個紅海而已
之前iPhone不支援flash,很多網站看不到
iphone取消很多插槽 又一直換插座 害我很多連接線都變垃圾
但是Android所有手機的利潤,不到iPhone的10%
誰成功?
HTC的手機種類的數目有輸給iphone嗎?
插槽和硬體規格一定輸嗎?
但結果 大家都知道
華碩靠小筆電搶下市佔率,現在呢?
Gogoro他能建立他的族群,就已經是成功的第一步了
接下來只要不要倒,他就是成功的第二步了
我是嘟嘟中
jimmyann wrote:
其實很多人不買,GOGORO..Gogoro他能建立他的族群,就已經是成功的第一步了
接下來只要不要倒,他就是成功的第二步了.(恕刪)
Gogoro
我只知道GORORO第一代是賠本賣的,光車體生產方式就很高級,加上一堆客製料件,開模就不少錢
會用月租費方式來回收成本不為過
====================
以待過兩家新創產業來說,都是比錢能燒多久,就如同創業鯊魚幫的投資者一樣,他們都要估成本回收時間才敢投錢,光有對產品的熱誠是不夠的
tjptw wrote:
以前的業者跟睿能的差異是,能否提出讓投資人信服的願景,能否提出相對應可能達成的技術?
以前的業者最大的問題就是,將成本控制放在第一,將資本回收擺在前位,失去做更偉大的夢想的能力,從商業角度而言,並沒有錯,但是對於一項前瞻全新的事業,失去勾勒夢想的能力就失去投資人的興趣。
睿能、特斯拉、蘋果、亞馬遜都是後者,都是勇於先將產品規格等級一次到位,得到投資者的信賴,自然有足夠的資金湧入讓他們繼續實現夢想。你的思維停留在舊時代,也看不到新商業的模式。.(恕刪)
您的說法在商業雜誌上是可見到的,但前提是要撐幾年才能證明市場是對的? 10年? 20年? 30年?
在商言商,我是員工也是要養家的,投資人也是要賺錢的不是做善事的,這也是在美國的創業鯊魚幫中常見到大鯊魚對滿懷對產品有熱誠但對市場評估過於樂觀的募資者的說法
換做是你,你願意投資或在這樣前瞻的公司上班嗎?
我已經把我的青春賭過了,所以對於這產業後來我認賠殺出,後來到從事汽車電子公司研發才算有賺到錢(老板獨資約15年才賺大錢),汽車電子業的研發面較廣,專業知識也能涵蓋一部份到電動車業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