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影隨行 wrote:
GOGORO是研發...(恕刪)


這個GO的電動機車,說句老實話,按照技術規範來說,也應該讓消費者做試驗先用個兩年再說。看看各種故障的返修率是多少。會發生一些什麼問題。問題之中,哪些是已知的,哪些是未知的。也就是所謂「啊呀,沒想到呀,沒想到」。

比如說,先前本人就談到,如果把車輛比作雞,那麼充電站換電站就是蛋。

如果要在台灣搞公共充電站,換電站。那一定是扯皮又扯蛋的東西。

結果呢?結果過了幾天,大家就在說了,「啊呀,沒想到,真是沒想到」,這個GO機車又發生扯皮的事情了。

等事情發生了,才想到說,「啊呀,沒想到呀,沒想到」,那麼這事情已經不靈光了。
靈光的話,要有預見性,事前就要想到,「事情一定還存在未知的部分,要為未知的部分留下餘地。」
也就是說,要做事前諸葛亮,而不要做事後諸葛亮。

好多人說想自己充電充電,這個意圖就是把問題控制在自己手裡。現在要去換電站,那麼好多事情需要依靠他人,那事情的問題就不在自己手裡掌握了,就不太牢靠了。

還有,加油站是要避免火花的,這充電換電站,別說火花,連著火都可能。而且鋰電池沒有滅火辦法,只能用水降溫。可見,如果加油站發生熊熊大火。。。。。。後果不堪設想。

本人本來以為GO公司是想推廣24小時的街頭無人換電站,或許可行。需要有人照料的換電站,成本一下就上升了。而且,發生問題的話,責任也分不清。比如說,有人稱,這麼重的電池,失手掉地上很可能,那麼責任怎麼算?有人破譯晶元密碼怎麼辦?。。。。。。。。。。

本人可以相信,這GO機車,單單是扯皮又扯蛋的事情,就可以忙上一陣子了。

地球国民 wrote:
這個GO的電動機車...(恕刪)

我也覺得在國外或許狀況會比較少...但在台灣或大陸呀...甚麼怪事都會發生...
比如換電站放外面...一定會有人亂搞...破壞?酒醉的亂搞?小屁孩拿水噴?拿東西亂插空著的地方?亂塞垃圾進洞?漏電?沒電?....
個人覺得有些回文看來太小鼻子小眼睛看事情

一個有企圖的電動機車商

總比那些打著推廣綠能通行大旗然後掛羊頭賣狗肉的質素皆差又不具保修能量又只貪圖補助的電動機車商好多了

不具競爭條件卻喊後繼者的作業方式對其不公? 也不想這些廠家拿啥去提供給消費者體驗? 沒有這顆心與能力又不思改善那就趁早退出讓有心的廠家經營就對了



地球国民 wrote:
比如說,先前本人就談到,如果把車輛比作雞,那麼充電站換電站就是蛋。
如果要在台灣搞公共充電站,換電站。那一定是扯皮又扯蛋的東西。


請教地球國民大,大陸對於推廣電動機車力道比台灣還強,不知道大陸政府在統一電池規格和架設交換站方面,有沒有比較具體的做法?又或者有沒有民間業者自己在推廣電池交換站呢?

小客5509 wrote:
個人覺得有些迴文看來太小鼻子小眼睛看事情

一個有企圖的電動機車商

總比那些打著推廣綠能通行大旗然後掛羊頭賣狗肉的質素皆差又不具保修能量又只貪圖補助的電動機車商好多了

不具競爭條件卻喊後繼者的作業方式對其不公? 也不想這些廠家拿啥去提供給消費者體驗? 沒有這顆心與能力又不思改善那就趁早退出讓有心的廠家經營就對了


這段話整個的是在談論「心」。人心不可測。

這個"心"的東西,誰都沒法實證。是個講不清楚的東西。把事情捲入一個講不清楚的話題,那是在浪費時間和口舌了。


我們這裡談論的是事實和實證,是馬是騾,拉出來遛遛.騾是馬與驢的雜交,長相與馬一時還很難識別.但拉出來遛一遛就知道了.

比如說,關於換電的問題.

大家知道,電源插頭的接觸良好,是個很重要的問題.那麼這個GO機車的換電動作,是有線連接還是無線連接.

如果是有線連接的話,自然是有個精巧的機械插槽.那麼,時間久了,這個機械連接的動作還能準確而且接觸良好么?顛簸時間長了還能不能準確無誤?

如果是無線連接的話,如同無限充電一樣.這個合攏的動作,時間長了會不會變形,經得起顛簸?會不會有污染物影響準確連接?

鋰電技術很困難的問題之一是經不起濫用.這輛車對於自己是不是經得起濫用,迄今這個介紹是不夠的.

我們為何要說,"先用個兩年再說".就是因為兩年時間內,酷暑嚴寒,颳風下雨,顛簸老化,折騰濫用都經歷過了.然後,我們才能說OK.
Derek1887 wrote:
請教地球國民大,大...(恕刪)


中國大陸官方一向重視重工業,輕視輕工業.這個汽車屬於重工業,這個兩輪車屬於輕工業.

所以,中國大陸技術官僚的注意力一直放在時速超過80公里的電動汽車上面.

對於電動兩輪車,官方沒啥支持的.所謂禁摩,其實也禁電摩.也把電瓶車指稱為"超標的電動自行車".比如說,在上海,出售沒有腳踏功能的電瓶車,商家在理論上隨時可能有一場飛來橫禍.所以,上海的電瓶車,都有一項畫蛇添足的功能.

這個兩輪車,在大陸,只作為代步目的.是交通系統的補充.公共交通才是官方努力發展的方向,包括公共自行車.交通監管部門認為慢車道的限制速度為15公里每小時.超過即非法.平時,交通警察只是眼開眼閉.是不是當真,主動權掌握在警方手裡.通常,交通警方每年會搞一兩次針對慢車道兩輪車的專項行動,誰碰上誰倒霉.

不過,警察平時不太干預兩輪車,因為警察也害怕,抓捕兩輪車的動作很危險,車主很容易從兩輪車上摔下來.那麼警察也會有麻煩.

大陸的電瓶車,是從自行車裝輪轂馬達,再在後座上馱兩三塊鉛電池開始,迄今已經發展到第六代第七代技術了.一直是民間自己在頑強生長,畢竟作為自行車的升級產品,無論性能再差,比腳踏車還是要強得多.所以,市場龐大,有市場就有動力.所以,大陸的電動機車就是如此在民間野蠻生長起來的.

中國大陸遍布街頭的快速充電站,也是在電動機車有需求以後,民間自行發展起來的.一元人民幣可以充十分鐘,可騎行四公里.

無錫,作為電瓶車重要出產地,無錫官方也曾實踐電瓶車換電技術.顯然缺乏可操作性,自然是無果而終.

順便一提,電瓶車速度低,相比台灣的電動機車,百公里能耗要求只有電動機車的三分之一.所以,鉛電池遠比鋰電池簡單可靠價廉.優勢明顯.

其實,台灣或大陸的電動機車技術水平是一樣的,齊頭並進.台灣的電動機車必須使用鋰電,那難度可大了.大陸業界曾向鋰電機車發起兩輪衝鋒,所有先鋒全部成為了先烈,還敗壞了鋰電車的聲譽,真是欲速則不達.現在,大陸業界在小心翼翼穩紮穩打地向鋰電機車發起第三輪衝鋒.正規產品只能做到48V10AH,仍不太可靠.還需繼續驗證技術的可靠性.
其實,中國大陸的電瓶車技術的突破,更主要的是鉛電池技術的突破.

目前,大陸的超威天能的普通鉛電池,實際使用中已經可以充三百次.實驗室里可以充一千多次也有了.天能的鉛碳電池可以充兩千次.目前只用於電動四輪車.還沒有下嫁給兩輪車使用.

但技術水平仍不及美國的鉛碳超級電池.美國的鉛碳電池,比能量已經可達70到80.實驗室可充放電五千次.

這裡的S教授的親手測試顯示,台灣自產鉛電池,大電流可以拉五次,台灣的日本品牌的可以拉五十次,大陸的可以拉更多得多.
地球国民 wrote:
中國大陸官方一向重視重工業,輕視輕工業.這個汽車屬於重工業,這個兩輪車屬於輕工業.
所以,中國大陸技術官僚的注意力一直放在時速超過80公里的電動汽車上面.
對於電動兩輪車,官方沒啥支持的.所謂禁摩,其實也禁電摩.也把電瓶車指稱為"超標的電動自行車"


感謝地球大的說明~

看來大陸官方禁摩的目的不是要推廣電瓶車,而是要促使民眾多利用公共交通系統,這點我之前誤解了,以為禁摩只有針對汽油摩托車呢...

Derek1887 wrote:
感謝地球大的說明~...(恕刪)


大陸通常認為,這個靜不穩定,也就是半穩態的兩輪車,不能作為交通的主力。這與西方人的思考方式相同。中國大陸也還不至於道路狹小到需要大家用高速兩輪車來作為交通工具。

不過,大陸的確又存在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兩元交通系統。汽車道和自行車道。只是把速度更高的兩輪車看作有動力的自行車。作為補充,借用一下自行車道。

禁摩的主要意圖是由於摩托車排放黑煙太厲害了。大家吃不消。另外,也不希望大家把高速兩輪車作為主要交通工具。使用大巴,地鐵,再用自行車轉駁,解決最後一公里的問題。是公共交通發展的方向。

至於飛車搶劫,以前偶有耳聞,這和發展程度有關。現在,十字路口,街頭巷尾通常裝有監視器。飛車賊的被逮的風險也很高。而且,現在搶包搶項鏈,能搶到多少錢呢?

以前,我們的空酒瓶,塑料紙張廢金屬都可以賣廢品。現在,人工費用太高了,空酒瓶已經不要了,直接扔進空瓶玻璃桶去了。其它廢品也不值錢了。酒干倘賣唔的時代已經結束了。所以,小偷小摸的成本已經不值得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0)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