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影隨行 wrote:
GOGORO是研發...(恕刪)
這個GO的電動機車,說句老實話,按照技術規範來說,也應該讓消費者做試驗先用個兩年再說。看看各種故障的返修率是多少。會發生一些什麼問題。問題之中,哪些是已知的,哪些是未知的。也就是所謂「啊呀,沒想到呀,沒想到」。
比如說,先前本人就談到,如果把車輛比作雞,那麼充電站換電站就是蛋。
如果要在台灣搞公共充電站,換電站。那一定是扯皮又扯蛋的東西。
結果呢?結果過了幾天,大家就在說了,「啊呀,沒想到,真是沒想到」,這個GO機車又發生扯皮的事情了。
等事情發生了,才想到說,「啊呀,沒想到呀,沒想到」,那麼這事情已經不靈光了。
靈光的話,要有預見性,事前就要想到,「事情一定還存在未知的部分,要為未知的部分留下餘地。」
也就是說,要做事前諸葛亮,而不要做事後諸葛亮。
好多人說想自己充電充電,這個意圖就是把問題控制在自己手裡。現在要去換電站,那麼好多事情需要依靠他人,那事情的問題就不在自己手裡掌握了,就不太牢靠了。
還有,加油站是要避免火花的,這充電換電站,別說火花,連著火都可能。而且鋰電池沒有滅火辦法,只能用水降溫。可見,如果加油站發生熊熊大火。。。。。。後果不堪設想。
本人本來以為GO公司是想推廣24小時的街頭無人換電站,或許可行。需要有人照料的換電站,成本一下就上升了。而且,發生問題的話,責任也分不清。比如說,有人稱,這麼重的電池,失手掉地上很可能,那麼責任怎麼算?有人破譯晶元密碼怎麼辦?。。。。。。。。。。
本人可以相信,這GO機車,單單是扯皮又扯蛋的事情,就可以忙上一陣子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