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台灣早就在用了,用了幾十年了。
抽蓄式 水力發電(明潭、大觀 電廠)

白天(尖峰):上池放水發電。
上池 → 下池
深夜(離峰):把下池水抽回上池,以便隔天用來發電。
上池 ← 下池




*******************************
台電打算未來15年,要繼續蓋幾座 新型 "抽蓄式水力發電廠" 來儲電。總經費500億。
與現有舊型不一樣的地方在於:
- 舊型:白天放水發電,深夜利用火力發電廠的離峰電,把水抽回去。
- 新型:晚上放水發電,白天利用太陽能,把水抽回去。
民國中期,因為有戒嚴令、宵禁,晚上是發電廠離峰。
但解嚴後現在,夜生活發達,燈火通明,加上有些工廠24小時三班制,晚上用電量不見得有比白天少。

Gary0092 wrote:
以現在559個換電站,一個40顆電池
還要扣掉沒充滿或是空位
總共約22MWh,其實真的沒多少口哨
這還不算中間的能量損耗..(恕刪)
22MWh = 22,000 kWH(度電)= 2.2 萬瓩
這是它全部電池的總電力,
意即:以 2.2萬瓩 供應電力,只能供應一小時
(前提:所有電池都滿電)
明潭抽蓄水力發電廠,發電量為 160萬瓩(每小時 160萬度)
水庫容量,可供應 6小時發電。
儲電量:160萬瓩 * 6小時 = 960萬瓩
960萬 / 2.2 萬 = 436
儲電量,相差 436倍.....

若要追上明潭的儲電量,得蓋:
目前559座 * 436.36倍 = 243,927 座(約 24萬座)
假設每座 40顆電池,需 9,757,090 顆(約 975 萬顆)
每台機車2顆,要 487萬台機車
※ 明潭抽蓄水力電廠,佔全台發電量為 1.5%,新聞影片裡面有說。
*********************************
鋰電池充電循環壽命約 500次。( 0~100% 算一次)
一年365天,若1天1充,壽命不超過 2年
水庫壽命至少 50年以上。
論經濟實惠,當然是水庫經濟了。
鋰電池那麼貴,還有蓄電量縮減問題。
電池製作過程也耗電力,廢棄電池更是高污染。
電池壽命是慢慢縮減的,「蓄電量」慢慢縮減。壽命2年是完全儲不了電,整個報廢,但用一年後,其實儲電量就大減了,可能連新電池的一半都不到。
手機電池新買時的 100%,和用一年後的 100%,那個 "凍頭" 絕對不是相等的。新買的電池 100% 可以撐 6小時以上,用一年後的100% 撐不到 3小時,掉電快。就是因為儲電量漸漸縮減。
fedora wrote:
22MWh = 22,000 kWH(度電)= 2.2 萬瓩
這是它全部電池的總電力,
意即:以 2.2萬瓩 供應電力,只能供應一小時
(前提:所有電池都滿電)
明潭抽蓄水力發電廠,發電量為 160萬瓩(每小時 160萬度)
水庫容量,可供應 6小時發電。
儲電量:160萬瓩 * 6小時 = 960萬瓩
960萬 / 2.2 萬 = 436
儲電量,相差 436倍.....汗
若要追上明潭的儲電量,得蓋:
目前559座 * 436.36倍 = 243,927 座(約 24萬座)
假設每座 40顆電池,需 9,757,090 顆(約 975 萬顆)
每台機車2顆,要 487萬台機車
※ 明潭抽蓄水力電廠,佔全台發電量為 1.5%,新聞影片裡面有說。
*********************************
鋰電池充電循環壽命約 500次。( 0~100% 算一次)
一年365天,若1天1充,壽命不超過 2年
水庫壽命至少 50年以上。
論經濟實惠,當然是水庫經濟了。
鋰電池那麼貴,還有蓄電量縮減問題。
電池製作過程也耗電力,廢棄電池更是高污染。
電池壽命是慢慢縮減的,「蓄電量」慢慢縮減。壽命2年是完全儲不了電,整個報廢,但用一年後,其實儲電量就大減了,可能連新電池的一半都不到。
手機電池新買時的 100%,和用一年後的 100%,那個 "凍頭" 絕對不是相等的。新買的電池 100% 可以撐 6小時以上,用一年後的100% 撐不到 3小時,掉電快。就是因為儲電量漸漸縮減。
(恕刪)
受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