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全台的電動機車被規定只能用睿能的系統,會發生什麼事情

等7月份的掛牌吧!
五千台我是覺得有點誇張,畢竟目前確定產能利用率貼近100%,但是車主得照排隊付錢領車,7月份能交出兩千台就要偷笑了!
到底是換電好還是充電好,
現在應該還沒確定吧,
各有各的使用者與支持者,
只因為現在GGR賣得好就要決定以換電模式發展電車,
也太武斷與壟斷了吧,
看騎EM的鄰居與朋友也不少,
也沒聽他們說充電不方便或不好用,
現在要他們改變還要繳月租費,
我看會惹民怨的

y20070122 wrote:
等7月份的掛牌吧!...(恕刪)

7,8月應該掛牌數會高於2000不少,因為工廠一定至少從五月就開始全力生產了,說不定還更早
所以應該已經累積一定的數量可以交車了,等到累積的車消化完畢之後訂單還是很踴躍的話
到時候每月的交車輛可能就會反應出工廠的產能了

bigandy.gm wrote:
7,8月應該掛牌數...(恕刪)

"聽說"一天產能300
不知是只有2,還是1+2

dennis10 wrote:
國外很多充電站都有可以一站充兩三台機車的設計

那才是真正的不用等

你一個充電柱要能充三台六台還是九台都只是技術跟設計上的問題而已。
最難以解決的還是空間跟時間問題。
同樣前面有10個人排隊,換電池的方式,看前面的人手腳快慢,大概就20分鐘左右。
充電就算只要5分鐘,輪到你就是50分鐘後。
更別說充電柱通常都跟停車場設計在一起。
如果前面的人都停下去充電就去上班了。
你後來要充電的你要去哪充?
況且這種超級快充建置費用就像前面講的不低。
那誰要出錢?
要那些不長進的充電車廠商做一定是不肯。
政府基於經驗應該也不敢再對充電站做高額投資。

SDDY wrote:
到底是換電好還是充電好,
現在應該還沒確定吧,
各有各的使用者與支持者,

睿能這樣一間沒有電機沒有載具經驗的新手,產品問世不到2年打的所有充電機車業者找不著北邊...拿下超過60%電機車市占率。

孰優孰劣,市場已經給了答案不是嗎?

RR wrote:
睿能這樣一間沒有電機沒有載具經驗的新手,產品問世不到2年打的所有充電機車業者找不著北邊...拿下超過60%電機車市占率。.(恕刪)


他們不是新手,是一群老手出來的,以我朋友在當行銷經理,他就任職過捷安特,更不用說那些檯面上的主管
hx135cb750 wrote:
他們不是新手,是一...(恕刪)


問題是它的經驗跟你的經驗是不同的經驗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0)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