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輪上扭力越大,出力越大,但不代表加速越快
這牽涉到很多原因
很簡單的一個概念,目前GGR-s的減速比是7.5,如果我們發狠一點,減速比加大十倍,理論上輪上扭力就大十倍
假設不會孤輪(裝加速賽那種後導輪?),然後輪胎抓地力也夠,加速能力會是十倍嗎? 並不會
這可以分成兩個角度來看
一是瞬間的加速能力,一是平均加速能力,譬如這樣搞,可以很直觀判斷極速大概連30都不到,所以就不用考慮0-50的加速時間了(跑不到啊)。 但0-30這段的加速力會是原本的十倍嗎? 其實並不會
這跟馬達的轉速揚升限制有關,減速比加十倍,排除摩擦力的話,我敢說載重能力(機構撐得住的話)可以是十倍
但加速力不會是十倍
這裡有一個基本的物理公式
τ=Iα
τ: 力矩
I : 轉動慣量
α: 角加速度
這是從牛頓第二運動定律衍生而來(F=mA),由描述直線加速度延伸至描述角加速度
所以可以看得到,限制車身加速度的,不單只是輸出力矩有多大,還會受到旋轉物件的轉動慣量所影響
同時F=mA依然存在,所以輪上扭力乘上輪半徑(切線方向的力),與負載質量的關係。這兩個條件會同時限制這台車能達到的最大加速度 ( 當然最後要把摩擦力扣掉)
其實如果換個角度來看的話,評估加速能力還是要以功率為準(馬力)
但要將加速時的馬力曲線對時間做積分得到總輸出能量(因為馬力輸出是隨著轉速不同而不同的)
如果用比較簡單的角度來看
車身加速的過程,可以視為引擎對車身作功,而作功的結果是車身的動能增加
所以由引擎輸出的功,即可換得車身得到的動能(Ek),而動能又能換成速度(0.5mv^2),對時間做微分即得功率跟加速度
當然我不是說GGR-S的加速不會比較快,而是這個減速比要放多少,是有其背景意義的。
一直糾結在車身加速是靠輪上推力(由輪上扭矩X輪徑得來),會忽略掉一個重點
譬如你能推10KGF的力,推一個10KG的物體,不考慮摩擦力可以得到10m/s^2的加速度
問題是當你自己有沒有辦法用這樣的加速度前進? 如果沒辦法的話,你一把物體推出去,物體以10m/s^2的加速度出去,你沒辦法追上物體,下一秒你就無法再以相同的推力對物體施力,物體的加速度就降了
所以綜合評估轉動慣量跟負載質量後的結果才能知道真正的加速能力
而比較簡單的角度是直接用功來看,而評估作功的方式就是以功率(馬力)對時間做積分即得,會簡單很多
yvtc75 wrote:
嗯其實有在開手排車...(恕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