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客5509 wrote:543大大好吧, 你...(恕刪) 我沒有高興,我是感到難過,睿能辛苦新創的品牌會被一些支持者也好、寫手也罷,刻意片面解讀任何網路內容然後極盡醜化對手的行為,而造成對品牌的負面影響,真的可惜了.雖然很懶,但還是尊重地回應一下小客大大的話,業者有錢,卻沒投資對手,就是瞧不起對手?還是其它心態?如果我是這位業者,我不投資的最大的原因不外乎:不看好這個標的會賺錢!用瞧得起或瞧不起這麼不專業的方式來決定投資與否,我還沒見過,大大可以分享一下.
看來帥董比l陸光頭厲害多多!先在大陸佈局換電系統,再開發適合大陸的車型,吃定GGR 不能在大陸發展的弱點!車子定價是成本+利潤+政府補助。電池服務費再吃死 GGR 功率大成本高的短板。再來就看GGR 如何回應了!G.K. 大戰無疑是未來一年好戲不斷的商戰!中華車應該也會軋上一角。無論如何電動機車市佔會加速上升,終究是件好事!
noneokae wrote:光陽以前就叫金庫啦KYMCO就是取閩南語金庫的近似音 真的耶, 難怪光陽國內售價都比國外高。一堆光陽粉卻為其辯護不遺餘力,被剝好幾層皮還大力稱讚。MANY EV 別人動力一半, 電池不到別人一半,售價相同,真是深得消費者的心。
小客5509 wrote:賺的錢有反覆投資用在...(恕刪) 没必要什麼事都抓對廝殺搞對立吧!電動車光陽有其讓人批判的地方卡公規,出個綠牌車白牌價,跟那不知所云的充換電系統。而樓主這件事他們只是到大陸投資,替公司增加可能性,增加發展機會任何一家公司都應該這樣去考慮的方向一碼歸一碼我們只是消費者有必要對別人公司的經營策略批判這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