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葉在玩什麼把戲我一清二楚

工業技術有可能輸臺灣嗎??

還很多耶,舉一個例日本全國有辦法生產7奈米的晶片???

全世界也只有3家能夠生產,就是沒日本
liou222 wrote:
如果只是找山葉合作...(恕刪)

就很簡單的事

日本山葉進可攻退可守
1
台葉可符合
環保法規總量管制
2
山葉版GGR賣的好
繼續給GGR代工
收回自己做
收購GGR電車部門
.....
反正日本國能源網絡
住友GoShare會搞
後勤know-how
台葉經銷商

賣不好收掉
或跟Honda合作
反正問題最大的電池
睿能會處理

GGR
推廣自家能源系統
賣車順便不賠錢就好
多個代工收入也不錯
反正越多車用我的電池
才是我的本業

兩陽>賣車錢要賺
電池利潤也不能少
電車一定會推
因為自家油車油耗沒進步的話
只能靠電車款數平衡總量管制
chanp wrote:
日本山葉進可攻退可守
1
台葉可符合
環保法規總量管制
2
山葉版GGR賣的好
繼續給GGR代工
收回自己做
收購GGR電車部門


我也覺得不難,但不知三陽在想什麼

三陽進可攻退可守
1
三陽可符合
環保法規總量管制
2
三陽版GGR賣的好
繼續給GGR代工
收回自己做
收購GGR電車部門

賣不好收掉
或跟Honda合作
反正問題最大的電池
睿能會處理

看完只會覺得 任何油車廠 都可以代入山葉這個角色
反正風險最後都是 睿能買單

liou222 wrote:
我也覺得不難,但不...(恕刪)


家族企業做決策可不考慮這些
liou222 wrote:
但不知三陽在想什麼

光日葉三陽兩家格局差太多
(日葉GGR後面還有一個日本三大財閥住友
有些選項三陽沒那個財力
而且也不太可能外包

三陽選那家
目前就跟薛丁格的貓一樣

至外帥董
只能祝他一路好走
也許大陸市場走的好
有機會反攻台灣
<旺旺中時 !?!?
換電系統成本高,
Yamaha不想投資在這個領域,
畢竟電動機車仍是少數,
但又不能沒有,
先給睿能代工,
或是說用睿能的系統,
不表示以後能建立自己的系統⋯
你知道嗎

其實沒有人care你一清二楚什麼東西

不是開學了嗎
完全錯誤 wrote:
試問有哪家國際大企業願意將命脈交到別人手上?
當全世界只有一家在做時,你採用他們的系統,生意做到穩定後系統商跟你說,
明年要漲價30%,你不能不接受,不接受你的產品就不能動也不用賣了
一間跨國大企業有可能接受?,生意還要不要做

就跟C大說的一樣,山葉只是在探路而已
先推出幾款車試試市場的反應,順便讓民眾慢慢適應改變,
等時機成熟,成本更低時再大舉進入市場,提供消費者更好更便宜的商品與服務,
否則早就談授權將換電站建到國際市場上去了,還留在小小的台灣
台灣就是個試驗場而已


換個方式說,山業不過是再利用GO廠供能來替它更成熟優化電車本體技術。

一方面台灣要禁油車,它又不願放棄台灣利潤不小的小車市場,

利用別人現成既有的能源供應,一方面可持續賣車獲利,一方面又有市場替它完善實驗技術。

等電車國際市場需求時機更成熟了,它可以瞬間轉成自己的供電模式(技術與電池都在掌握日本自己手中),用山葉自己現成強大的國際通路推向國際市場。

一舉數得,算盤打的啵兒響。
大家想太多了,第三輪增資股東住友集團也是YAMAHA的股東,不選自己人難道選空氣車嗎?
我還是那句老話
小c大一定要挺住不能倒
電車版不能沒有您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