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葉與睿能合作案背後的算計?


CLA45 AMG wrote:
光用這樣99/月租費打下去,光陽有油車國內與外銷世界各國的龐大收益,消耗戰持9戰必勝。...(恕刪)



你知道月租99的活動結束了嗎
然後二個月下來只有1000台預購, 包括全台1000多家的經銷商.....
就只有兩條路可以走:

1.針對白牌等級以上電車重新設計電池,但因為電池芯模組增加,新電池體積會變大,會與目前的充電櫃不相容(插不進去),以致還要針對新電池生產另一種充電櫃跟充電座

2.白牌等級以上電車繼續沿用目前的ionex電池,但因為容量太小,所以一台車要裝4顆電池(只裝2顆續航力會很難看),這是最省成本的解決方案,所有的充電櫃跟充電座都可以沿用,但是每次要充4顆電池,提4顆電池,會讓車主非常不方便

一開始規劃沒有考慮到未來的需求 結果就是造成後面這種兩難的局面



傑森543 wrote:
至於電池的設計,就拭目以待了!...(恕刪)
鋒芒內斂,特立獨行
wwr wrote:
這是從小老婆中一篇貼...(恕刪)


請正確看法條
當年度須生產或進口惰轉熄火功能機車a或複合動力電動機車b或電動機車c,且該惰轉熄火功能機車與複合動力電動機車之引擎族數量與電動機車之車型數量,合計須達該廠商當年度機車內銷總引擎族數量T之 20 %以上
即是,(a+b+c)/T=20 %,而b.c電車,可能為0

tsai0507 wrote:
Gogoro和台灣...(恕刪)


産品作出來再說

没那麼簡單的。。。。
台灣山葉跟gogoro合作 前景堪慮阿
日本在傳統的引擎、齒輪、變速箱的製造實在太強大,每年佔日本出口輸出的比例非常高。一旦全面進入電動車後,日本的經濟將會損失慘重。

所以日本對電動車的腳步顯得有些裹足不前,但我認為這只是檯面上。檯面下的研究搞不好早已超越全球甚多,只是沒有正式浮上檯面。

反觀台灣,過去政府、企業過去為了發展汽車引擎投下多少心力,希望從日本、歐洲引進技術,可惜終究未能如願。花了好幾百億元的投資,最後也只弄出幾顆小馬力,並不具有太高的商業價值。

不過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在電動車的時代來臨後,台灣因為沒有傳統引擎的包袱,反而得以全面發展,並成功打入特斯拉的供應鏈。

但唯獨電池領域,技術還是牢牢地掌握在日本人手上。即使是特斯拉最後也得妥協,花錢和松下合建工廠,以便獲得產能。

即使是美國最強的特斯拉都如此了,更遑論小小的台灣呢?日本現在藉由台灣山葉投資睿能,顯然只是表面而已,背後實際的算計,絕非只是單純的投資那麼簡單。
tsai0507 wrote:
以日本在電池、馬達、...(恕刪)


電池Panasonic,已投資睿能

virage164 wrote:
電池Panasonic...(恕刪)


投資又如何?
可立➡撤資



上市公司都可半年弄了一個部門了

机車討論就一堆理想化的人!
曾讚 wrote

投資又如何?
...(恕刪)

不但沒撤資,還呼朋引伴一起來合作。Yamaha合作就是股東住友商事牽線的。

tjptw wrote:
不但沒撤資,還呼朋...(恕刪)


是這樣喔


哪➡看下去
家當➡➡➡一堆哥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