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還是說說我對馬達的認知好了:
以前玩遙控飛機的時候,最重要的就是配動力:電池、電變、馬達、槳,而挑馬達有個重要的參數是 KV 值,相同功耗下,KV值越大轉數越高扭力越小(高轉數帶小槳飛得快),反之 KV 值越低轉數越慢但扭力大(帶大槳慢轉慢飛),注意是相同功耗下喔!
所以喜歡慢慢飛的,除了機翼面積要大一點之外,就需要大槳(負載較重)來推動大面積的風帶,讓機翼在慢速的情況下就有很好的浮力,所以需要 低 KV 的大扭力馬達(500~1500KV) 來帶動大槳,當然也有人使用較高 KV 的高轉數碼達,透過減速齒(變速箱)來帶動大槳。
喜歡飛很快的,就會使用高KV馬達,利用高轉數帶動小槳(負載較低)製造出小面積但高速的噴射氣流,使飛機飛得很快!
如果 馬達&槳(負載) 配錯了或配得不好,就會造成像耗電或虛功的狀況,如用低 KV 馬達卻配小槳,轉速不夠快沒推力,加到足夠轉速了卻非常耗電! 反之高 KV 馬達配大槳,一開始就推不動槳轉數不但上不來還會造成電流太高燒電變。
我記得當時曾有飛友自己做出用兩套動力的飛機,想慢飛就慢飛,想衝場就衝場.... 他是在機頭用1000KV帶大槳,大槳沒動力的時候會自然折槳不造成阻力,兩側機翼用高 KV 馬達帶小槳,然後透過設定遙控器來分別挑選使用哪套動力。這就是變速的觀念了吧! 目的是為了達到所有的速度帶,而且維持一定成度以下的電流。
電動馬達變速,是為了匹配功耗,現在像 Gogoro 這樣因為沒有配置變速機構,才會有速度越快越耗電的狀況。
所以我曾經想過,電動機車有前後兩個輪子,怎不試試看後輪用高扭低轉馬達、前輪用高轉速馬達,低速的時候使用後輪驅動,隨著速度提升將動力移轉至前輪高轉速馬達,使速度隨之提升之外,也不會耗用更多的電量。或使用 CVT 變速系統,以扭力較低但轉速高的馬達,搭配 CVT 變速系統,功能應該相同,不過透過 CVT 變速系統,乘騎的加速感覺就不會像現在那麼線性了吧。
以上是我10年前對馬達的認知,或許已經不適用了~那就當作沒看過吧!
PS:或許像光陽 CANDY 3.0 那樣的 旋波變頻馬達 也是其中一種有效的方式吧,我發現除了剛起步重負載那一瞬間功耗較大之外(CANDY儀表版有即時的功耗顯示),無論速度提升或最高速,或載比較多人負載較重,他都可以把功耗維持在 60% 以下,這很厲害~ 不像 Gogoro 在最高速的時候,功耗顯示幾乎快滿檔.....
最後我認為,電動機車配備變速機構,不是為了尾速,而是為了有更好的功耗表現!尤其在高速的時候,才能有更長的續航力。
馬達本身在設計上效率不是固定,有一個最佳範圍,
但是通常會配合減速齒輪換算成常用的速度區間,
以gogoroa馬達來說,最大效率約93%,發生在3000~4000轉,然後將減速齒輪設定在時速45公里上下,
所以在這區間跑,可以得到最大的能源利用,但是在其它的轉速,最糟效率也有84%,實在沒必要設定變速箱,
做變速箱要錢,維護要錢,而且變速箱本身效率也有損耗,得到的好處並不多,
固定的齒輪比加上電機控制就可以爬坡或騎高速,實在沒必要另外花錢,
如果今天有一顆馬達,設計出來最佳效率區間很小,效率變動範圍太大,那不得已才用變速箱,
不過應該是馬達設計人員該打屁股。
順道一提,更換成不一樣的齒輪比加上電機控制的改變,就可以變動動力輸出,這也就是gogoroS版的做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