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導] Gogoro到底想賣的是什麼?


bookman66 wrote:
連台灣驗車機構給的數據都不準?

15度26%已經很陡了

一般50CC油車上坡靠CVT變速也才12度



您弄錯了,那個數據並非最高爬坡能力,只能算是長期使用下的對車輛負荷算是安全的爬坡度。
否則您去查查轎車的爬坡能力,您看到的數據也是差不多。


我老婆堅持只騎50CC機車,100CC她都嫌重,
丈母娘家到我家就有個陡坡超過15度,她常常載我國中兒子來回,沒有只能爬12度的坡這回事。


zeroking25 wrote:
我很想知道350w...(恕刪)


350是額定功率

銘牌寫的都是額定居多

啟動功率會更大

但是是瞬間的
從目前看來應該是想買新聞曝光度...跟話題熱烈程度...

zeroking25 wrote:
我很想知道350w指的是最大功率,還是額定功率,如果是最大功率,那真的非常的省電耶,
以36 v來算,不用10a的電流就能達到耶


我的這台350W有刷有齒輪轂電機的自行車一直是最愛的一台,因為絕版了。

一般來說最大10A是指平地,爬坡時電流會是平地的三倍大小,但是並非10A X 3。
350W電動自行車平地騎乘時電流大約4~6A就很快,爬坡時平均是這數字的三倍。


我常常只騎250W的電動自行車從桃園到新北市政府之間來回,都是純電動當機車騎。
250W無刷無齒輪轂電機上迴龍龜山的長坡時,四公里的上坡實測12分鐘爬完,也就是20公里時速。


賣一個夢想!

shenta wrote:
我一直在想這篇到底...(恕刪)
我是蓮霧王 ~路過蓮霧園
但爬坡負載下,那運轉的電流也不會少很多吧,那這樣算起來,要怎麼表示才比較好呢?

好像不是看馬達的功率,而是看控制器真實的輸出才正確吧

版主真的是"巷子裏的"

如今多數這類公司,其實目標都只在於投資人口袋裏面的錢,gogoro肯正式上市販售
已經很不容易了

但是,我深深的覺得,最後這一切都還是要回歸到產品的本質
不管gogoro打哪一種算盤,是真的要經營電池交換站、電動機車、還是要經營能源業務
最終還是要考慮到本質

哪一種本質

gogoro第一個產品是什麼?
是電動機車

這是一台好的電動機車嗎?能符合大家的使用需求嗎?能幫使用者省到錢嗎?
如果你的第一個產品就惡評不斷
以後所有的夢想都只是畫餅....

人言為信
信用是一次又一次的兌現承諾累積起來的
你說幾號要交車,辦得到嗎?
你說何時要通過TES,辦得到嗎?
你說月底要有幾個交換站,辦得到嗎?

...........................

築夢踏實,如果推的第一個產品就得不到市場的認同
未來就更不可能有所發展

shenta wrote:
我一直在想這篇到底...(恕刪)


我認為他賣的是一種全新的系統化的交通工具使用方法
而且是一項勇於砸錢去將創新思維具體呈現的計畫
講到商人,當然要賺錢
這項計畫在賺錢之餘所做的事情我個人是很肯定啦
騎車不見得要烏煙瘴氣,或是噪音連連搞得大家心服氣躁

效果短期內可能看不見,甚至計畫可能全盤失敗,但是光踏出這一步的勇氣
如果這項計畫失敗,它會是一個墊腳石,影響後面跟著接手做出更棒計畫的人

shenta wrote:
主題:[報導] Gogoro到底想賣的是什麼?

我一直在想這篇到底應該寫還是不應該寫,寫了會得罪一堆人,搞不好還更會得罪一堆朋友,但Steve Job有說過,當你已經看到生命的盡頭的時候,你會把握每一天,把每一天都當作是你生命中的最後一天來過,總有一天,你會輕鬆自在的。 所以我還是任性的做些我覺得該做的事吧。

在這低俗的台灣新聞界裡,新聞記者們一拿到發表會的文宣後,在鍵盤上ctrl+c 與 ctrl+v的神速與順暢度,與左岸同業比一比的話,絕對是有過之而無不即,人家對岸偶爾還添個油加個醋,拿些風馬牛不相干的照片還是文獻給貼一貼,讓人覺得似曾相似的驚心動魄,好像還像真的一樣,可是台灣那些新聞記者們連這些把戲都省了,原汁原味的發揮獨家專訪,大家聯播的專業分工。 尤其是今日注意到的商X周刊雜誌,除了唱衰GGR外,根本看不出報導內有任何內涵,與連最基本的GGR的商業模式都看不到,更別說可以替大家開拓些什麼新視野或說說有些什麼新的見解。 讓我們假設如果今天GGR這真的是一個完全失敗的案子,難道尹衍樑與他的投資團隊的眼睛都是瞎子,會看不出來? 難道王雪紅與他的投資團隊都是吃素念佛的,從來都沒出過山? 人家說好他就投資? 這完全是不可能的嘛~ 那這些記者稀哩呼嚕的再給大家唱些什麼戲我看他們自己也搞不懂? 撇開這些亂七八糟的新聞,算挺GGR的網軍也好,扁GGR的酸民也好,全部靠邊站去,讓S教授我來以一個完整的國家資源戰略角度與新能源經濟貿易大盤商來替大家分析今天的主題 : Gogoro到底想賣什麼?

話說大約4年前,Adecco找上了我,要我過去GGR談談,想說看看是不是可以讓我替他們的動力部門搞點大躍進什麼的,讓他們那些HTC的手機工程師可以從些LED等級的弱電,躍進到Kw等級,甚至更像樣點的動力。 而我也很有榮幸的與Horace交換了一下對於這產品與產業的願景,Horace認為產品只要包裝的好,並且把產品目標設定成年輕人為消費群導向,這東西就可以賣得掉,並於大學生中養成派系班底,以後這些學生畢業後的潛意識會跟著習慣走,永遠一輩子買他的東西。 而我對於一個新產品的誕生,認為必須要經由嚴苛的競賽或比賽中,面對惡劣的環境條件,取得產品改善的方向,同時由科技技術的角度去衡量,與目前既有要被取代的產品相比時,不但擁有更好的性能,更能於"實用性"上解決絕大部份人的要求。 道不同,不相為謀,Horace選擇了他的經營方向,而我也訂出了上賽道的RoadMap。

雖然我並沒有加入GGR,但是他們的技術人員遇到困難的時候,還是偶爾有私下向我請教些技術上的問題,如散熱啦 ,穩定性的鬼問題啦,製程啦...等等。 但當我聽到GGR決定用的是過街喊打,人人唾棄,屢戰屢敗的電池交換方案的時候,我馬上意識到說這絕對不會是另外一個城X動力,更不是打算撈一票走人,而是有更深層的計謀,這些看似不可為的方向,完全不可能是GGR的重點。 於2月份的CES時GGR所提供的英文宣傳稿上面,證明了我的想法,GGR說要一開始每1Km都建一個交換站,然後每個Block建一個交換站,最終是每100米就一個交換站。 這麼多的站是想要做什麼呢? GGR的車能賣這麼好嗎? 就算像油車賣得這麼好,也不需要100米就一個加油站阿。 實際上,GGR想要賣的並不是電動摩托車,並不是電池的交換服務,GGR想要做的實際上是無本生意,一個國家,人民,與消費者共同替他買單的一個,壟斷式的無本生意,沒錯,GGR想要做的是 Smart Grid中的Distributed Micro Energy Storage,就是在晚上的時候把發電廠所發的電給儲存起來,在白天高用量時,可以用高額的尖峰時期電價賣電給台電。 (台灣最多的是火力發電廠,火力發電是無法在晚上停機或是降低輸出的,要停機一般要2~6個月不等,要更改輸出量也是要幾個禮拜,基本上晚上發的電都是浪費的,而發電量必須要高過白天的最高使用量才不會造成電網跳電。)

如果大家有在注意,最近台灣的法規,除了電動車的白牌替GGR量身推出外,中油也破天荒的不怕爆炸危險去讓GGR去放換電池站,經濟部更有替GGR配套推出了被戲稱為 "劫窮濟富" 的補助方案。 除了政府這些讓人覺得非常有爭議的大動作外,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行政院於2015年07月16日居然配合到開放"民間電力可以自由買賣",甚至要把台電拆為"發電公司"與"電力網公司",這些意味著什麼? 意味著GGR所募的1.5億美金的資本,絕大部分,並不是用在電動摩托車的開發上,也不是用在電池的開發上,更不是充電站架設上(充電站都還沒架,哪來的費用),而是絕大部分花在檯面下的運作與操作。 正因為很多的費用可能是具爭議性的,以後所造成的所得也可能是具爭議性的,所以就乾脆把 Gogoro, Inc.設在有"稅金天堂"之稱的開曼群島,1.可以合法的規避台灣稅法 2.可以不受台灣的法律管制 或 被稽查 3.可不須向台灣政府公開其股東結構...etc。 說穿了就是你想管也管不到,壟斷的生意幹嘛要上市,有聽說過菸酒公賣局要上市過嗎? 人家是國外的公司,在台灣投資了間睿能創意,這間要查隨你查,這間當然查不出點鳥蛋來,可是國外的母公司跟你台灣沒關係,台灣的法規站邊去,還輪不到你來管,怎麼操作是人家外國人的事。 可是這些動作與情況很難不讓人聯想到官商勾結啦,圖利特定業者啦,現在我幫你抓抓背以後我退休後你幫我抓抓腿的聯想。 光是檯面上的1.5億應該不能能操作到這樣的程度,不知檯面下還有多少。

說到這邊,大家一定會覺得,我S教授看起來根本把這件事情看的跟弊案(誤,是大案)似的,恨不得把狗狗肉剁成香肉腸,拿去士林夜市賣給大陸觀光客去,所以這案子一定必須要激烈反對,打倒,推翻。 呵呵~ 如果你這麼想,那就錯了,錯大了,反而我在GGR的構想與它們的努力是給與正面支持的,某種程度上,我是希望他們成功的。 嘿~ 很奇怪吧。 其實一點也都不奇怪,像我上面所說的,當你已經看到了生命的盡頭的時候,就會學會每天把那天當作生命的最後一天,這時,整體的利益將會大於一小撮人的利益,事情的黑白與是非,變得非常清楚,但對你個人已經完全不重要了,只會看到後面的可能性與發展的方向。 回到我上面括號中所提到關於台灣目前發電廠的整體情況,依照台電所提供的資料,我們近年的電力備轉容量率都一直是在危險邊緣,一到夏日的中下午,就會造成需要區域性限電,以保電網不跳電。 那什麼是備轉容量呢? 備轉容量就是當天全部能發出的電,減去所用掉的峰直電量,餘額就是備轉容量。 容量越高,代表電網的附載越輕,容量越低,代表的就是等一下會沒冷氣吹了。 那怎麼提高我們國家整體的電力備用容量呢? 要嗎,就是蓋更多的發電廠,如核四阿,核五阿,燒炭黑煙發電一廠阿,或是貴死人柴油發電六廠阿...等等。 另外一個方式呢,就是把電價提高,高到大家都不敢用,高到夏天吹冷氣變成是有錢人的特權,大電視是有財的象徵,搞得大家一下班就往捷運站去搶著充手機與充電寶。 傳統的方式不外乎一個是開源,另外一個節流。 可是GGR卻站在國家能源穩定安全的角度上,給了我們第三個選擇。 既不用開源,也不用節流,反正馬照跑,舞照跳,卻不用停電,搞不好還可以把核能發電廠都給關了,還夠電用。 你一定想,哪有那麼好的事。 嘿~ 這真有。 還記得剛剛所說的備載率是用發電量與最高用電量去算出來的嗎? 最高用電量在一天內可能只有1~2個小時,其他的時間並沒有這麼大的用電需求,所以用電需求是呈現一個橫放的S形狀,早上用電量到9點以前都是較低的,9點以後開始提升,約下午3點是最高峰。 如果我們可以把這S型曲線給拉成一條橫線的話,我們的備用電力馬上可以多近20%,讓整體的備載率可達到35%以上。 這樣的話,1. 新的電廠不用蓋了,核能也可以停掉 2. 新的電網也不用架了,增加的備載率讓尖峰時所需要用的電網,可多用10年以上,也不會過載。 3. 減少了拿外匯去買能源的損失,這樣真的是一舉多得。 取得穩定的能源,是一個國家的最高戰略方向,GGR的基礎建設,是真的可以提供我們國家這樣一個非常好的結果。 這也是能解釋,為什麼行政院,經濟部,政府機關的各大小官員,上至天皇,下至中油,通通要支持GGR,不惜冒著被抹黑的危險,還是要推動GGR的建設。

那既然GGR的產品與想法這麼好,這麼有國家級戰略需求,所以S教授我就會開始找人拖關係,找路子,想辦法去買GGR的股票嗎? No, 我不會,我絕對不會去買他的股票。 甚至連人家問我好不好,我都會說不好。 為什麼這麼好的東西,我卻又不支持了呢? 如果大家有注意到我一開始所說的,GGR是一套封閉的系統,並且是由一個不受台灣法律規範的"外資"所擁有。 說明白一點,就是要用納稅人的錢去補貼車子的銷售與使用公權力來推廣換電池站,然後把建立換電池站的錢與電池的錢,加到車價上(這才是車價12萬8還賠錢的真正理由,實際上車子的直接材料+工錢,不到4萬塊,車子裡放了兩顆電池,外面還要四顆備充,6顆電池每顆約1萬4,全部加一加真的差不多12萬多),再用政府的力量,去放置很多的電池交換站,最後在修法,讓他可以賣電回台電。 系統整體的建構成本由買車的消費者與納稅人去承擔,電池的折舊由使用者吸收,GGR所做的賣電回台電的生意,基本上就是無本生意。 說穿了,就是要把台灣的能源穩定安全變成他獨自一間"外國"公司的專賣權,你要穩定的電力,就聽我的,讓我整碗捧去,要不然我無法穩定在尖峰的時候供電,跳電的話是你台電的事歐,是台電要去解決歐。 歷史上有太多想要整碗捧去的例子,大家可以找找,看看最後的結果會是什麼? 如果我問你,你今天是一個國家的領導的話,你會把整個國家電力系統的穩定,放在一間外國公司的手上嗎? 我相信答案是很容易理解的。

祝:大家 行車安全,萬保健康

閱~
姑且不管是不是教授(反正電機方面肯定比我懂就是了) 所說的,不完全同意,但是具有一些參考價值。

關於所謂智慧電網,其實GOGORO都公開發表過其計劃。
這種idea國內外早就有很多人提過,不是新鮮事。只是要做這種東西,肯定要有政府的配合。它有公共事業的性質,如果用公家的幫助,獲取高額利潤,吃虧的是百姓而已。

電聯網電池 的確是可以用來做電力緩衝器。
問題是用電高峰跟機車換電池高峰都是在白天,交換站很難讓你晚上才充電,白天把電能供給出來,操作空間有限。

但是汰換下來的電池,是可以做為一些其他用途。比如做為不斷電系統、企業備援甚至太陽能的電池等等 用途太多了。
鋰電池很耐用,只是用久效率會降低。而且通常是裏面部分電蕊單體壞掉,而不是整顆壞掉,因此整修後,還可以一直用。

台電用高於市價向某些民營電廠買電不是新聞。當然說是一般百姓也可以賣電給台電,但實際上能蓋大電廠的賣電大戶及高額合約當然是某些特定人士。

如果把汱換的電池(成本很低)集中到可擴充的充電站去(設計上應該不難)充電(夜間)、再用高於市價賣給台電,我不知道是不是有利可圖。
或者也許白天充白天賣也有利潤。因為交換站的電池,有些時間是閒置的,這時它就可以充電、再放電賣給台電,再充電。夜間的時候當然也可如此。是否有利潤,端看政府向它收購電力的價格以及它充電的成本為何。

假如一單位電池每次放電賺一塊的話,1000單位1000次就是1000塊,10萬單位就是10萬塊。每月、一年,累積起來的獲利也是蠻可觀的。

總之 GOGORO的確是有一套能源計劃。GOGORO做出一輛吸引人的電動車,把它綁在封閉式交換站及能源計劃上。買它這台車,就必須使用它的交換站能源系統。有可能成功,也有可能因著這個計劃而覆滅。

由於交換電池的性質,不太可能可以同時讓用家免費自充,因為有可能用家一直自充不花錢,等電池壞了才拿去交換站換了二顆好的電池回來。因此使用交換站模式,即使自充很可能也要負擔月租費,因為電池屬租給你,而不是賣給你。
但其實GOGORO也可以提供賣斷模式,電池賣給客戶,賣斷的電池號碼無法用於交換站,但用家仍可同時使用交換站的費率及電池用於機車。也就是說 不把用家綁死在交換站上。當然 GOGORO會想 用家不用我的交換站,影響到我的能源大計及收入。但 也有可能車子能賣得更好。交換站的本質本來就是提供車子充電方便用的,有交換站應該是加分、吸引人購買的條件之一。 車子賣得好其實賺得也很多了。
我誰呀,我瑪爾Gy耶!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2)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