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ng543 wrote:因為加油站很多,偏...(恕刪) 光是近幾年出來的125車種 油門隨便轉都有150公里以上的續航力這點除非電池科技進步讓續航力增加 否則電車就難以取代油車當然可以佈滿換電站的是市區沒問題的 郊區或一些偏遠地方就沒辦法
Tang543 wrote:不過政府目前補助建設1半,偏遠區沒有說會加碼,所以應該還看不到民營業者。 覺得應該沒那麼快可能要等到都會區電動機車市占率有三四成之後才會開始吧到時候就算政府沒有動作,偏鄉民代應該不會坐視不管最遲最遲2035年前一定要完成Tang543 wrote:再說國外加油站很多是自助式,其實要24小時也不是難事,只是偏鄉區都很早睡,24小時應該用不到。 自助充換電站就沒有什麼限制開放時間的必要,就算深夜沒人用也應該不需要刻意去限制,除非設在有營業時間的區域內(例如公所內)不然深夜不開放頂多只是省下燈光的電費而已
kingshe wrote:現在手機資費不也是這...(恕刪) 你們怎麼這麼喜歡用手機資費在堵人的嘴勒?電動車歸電動車,手機歸手機。而且你不知道手機有預付卡嗎?你不知道手機有預付卡嗎?你不知道手機有預付卡嗎?
杰哥含糊 wrote:你們怎麼這麼喜歡用...(恕刪) 現階段就是電池因素,所以電動車的里程價格還是比油車高一點但其實油車除了要考慮保養的因素,還有油價最近這幾個月的油價波動很厲害,最近才終於要降了不然95每公升破30元那時候也是大家很有感電動車基本上雖然現階段是類似方案那種,但它的電力成本的波動其實不大至少波動不會像油價這麼多然後前面提到的建置成本,確實兩者之間都是有建置成本的但不論是中油或是台塑,他們建置加油站的時間至少已經有10年以上基本上他們在台灣的加油站建置已經趨近飽和再加上底下還有全國、福懋、台灣優力(已倒)、統一等加油站這些加油站除了跟中油或是台塑買油,建置加油站的費用有些不是中油或是台塑出所以現階段早就不太需要去計算建置成本了,要算的大概只有運輸成本而電動車,不論是換電站還是充電樁,都是最近這5年內才開始在台灣興起的東西初期本來就會有不小的建置成本然後,你提的一開始先說換一組電池大概多少,然後再以使用多少就付多少這樣下去付費這點也是普遍人士所希望的,但電池本身的價格,就算你我都覺得可以負擔好了其他人也會這麼認為嗎?很難講我們不能否認,當前的電動車技術,要完全取代油車是不可能的可能還需要幾十年的時間才有辦法但就目前的收費機制,以目前的銷量來看,至少還是有人接受的
AKSN74 wrote:現階段就是電池因素,...(恕刪) 建置成本不是應該要算好折舊攤提個二 三十年嗎?總不能因為一開始成本比較高就收比較貴阿,加油站建置成本更高,還有煉油廠的成本等等,他一開始也沒有說成本高所以比較貴以後回本了再降價,這樣一開始用的人一定幹死,被當盤子。另外現在用月租的方法電池也是我們在付阿,睿能總不是慈善事業幫我們付電池我們只付維運成本吧!
杰哥含糊 wrote:建置成本不是應該要...(恕刪) 那是因為電動車目前還是一個各家都在摸索的階段它的市場是如何,哪種模式最適合,都還沒有一個決定性的方案,不論哪家都一樣而且油車的話,它已經是百年的技術了,早就有很多前例可以參考因此它可以去預估那個成本,包含國際油價的波動可是電動車還沒有這麼多前例可以參考然後你說電池成本,也確實我們有在付出,每個月付的月租裡頭都包含了電池維護、電費、還有其他各項的維護成本在裡面但我認為這對目前的電動車來說沒什麼問題反過來說,油車每公里的油錢花費,也會受到油價波動還有車況而有所影響而且各位是否知道,目前的油價公式,中油賣出去的汽柴油其實都是在虧損的?那也幸好中油是國營企業,如果今天是全民營的話搞不好會是地獄級的漲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