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客5509 wrote:
光陽第一天造車喔?
還要多久? 還是靠全球巡迴發表會明志: 一定會請拭目以待讓人過乾癮?
...(恕刪)
光陽造最多的還是油車阿
而且就算是油車也不是半年能造10款
那種半年逼人造出10款車,很明顯的只是雞蛋挑骨頭,想找地方砲轟

人家都說三年了,還主動幫他縮短成半年,壓進度的方式比股東還股東
魯拉拉拉 wrote:
我現在公司裡面的產線就只有組裝線,連一台塑膠射出機也沒有,零件全是外購的,但是R&D有將近90位,品管有170位,很多大廠都是這樣,自身有堅強的研發團隊,以及良好的品質管控,就夠了,誰說一定要在廠內做?
所以這棟樓就可以看出來一些人沒待過大廠或是系統廠的經驗,以為什麼東西都要自己做才對
話說回來,光陽就算不自己生產馬達又怎樣? 說不定他可以直接去把馬達廠買下來,產品的好壞在於設計能力以及品質的掌控,如此而已
我也不喜歡光陽,但是人家好歹最後也做出雙缸引擎,好歹也有自己的紅牌重機,好歹有海外廠,好歹現在是個獲利穩健,在台灣市占第一名的車廠,狗迷大概也只剩下這段時間能笑其他車廠吧? 等這些車廠大舉投入電動機車後,市場就會熱鬧了,這些油車車廠還可以靠油車賺錢來支持電車燒錢,睿能可是一直在燒錢,而且下一輪融資不知道在哪裡,到底是誰才要擔心,很好笑 大笑(恕刪)
ming1439 wrote:
米蘭展很多東西都沒...(恕刪)

小客5509 wrote:
國產電魅用的是輪穀馬達, 黃牌整車逼近七十萬, 光電池模組就要四十公斤記得沒錯, 全車就要185公斤
未來supernex就算破百萬那是它的定價藝術, 只是有沒有那個價值對等
要用bosch這顆2019量產馬達放在supernex?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ELSkIlT9Sc
NAIAS 2017: the future of EV motors with Bosch | Ars Technica
這eaxle新馬達發展主要用在電動四輪, 甚至hybrid, 平均50-300kw, 要放在二輪僅一顆馬達最低重量就要90公斤(200-265lbs), 是不是全部總成重量還不知道, 要是加上其他構成總成, 這顆馬達最低重量也破百公斤恐怕,
加上巨大電池, 承載車架, 控制系統介面等等, 整車動不動沒個250-300公斤至少, 很難成車, 巨大自重加上載重, 吃電怪獸
"Bosch introduced a fully modular, scalable bolt-in module for providing all the power in an EV or for providing electric all-wheel drive in a hybrid. The motor, simple gear-reduction transmission, and DC-AC inverter are all included—just add DC power from a battery. The unit on display produces 150 kW (201 hp) and spins up to 16,000 rpm, but eAxles are available ranging from 50 to 300 kW (67-402 hp). The size shrinks and grows a bit with lower and higher outputs, and their mass ranges from 200 to 265 lbs. Production begins in 2019."
魯拉拉拉 wrote:
呵呵~你還以為估狗...(恕刪)



魯拉拉拉 wrote:
呵呵~
你還以為估狗上面查到的就是全部Bosch能做的馬達阿?
請繼續保持只有睿能能做白牌馬達唷,其他的都是假新聞啦
CcCManCcC wrote:
光陽造最多的還是油車阿
而且就算是油車也不是半年能造10款
那種半年逼人造出10款車,很明顯的只是雞蛋挑骨頭,想找地方砲轟
人家都說三年了,還主動幫他縮短成半年,壓進度的方式比股東還股東
魯拉拉拉 wrote:
營銷有分線上線下,...(恕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