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弟我是做電動摩托車控制器的工程師,最近回台來看世貿的電動車展,
覺得台灣在代工與技術方面領先,但價格與應用上就落後大陸許多,
台灣的廠家大部分都只敢與賣KnowHow的歐美廠家比價格,但不敢比技術。
在研討會的時候,每每對演講者提問到大陸市場時,所得到清一色的答案
都是"我們不談大陸"。 但大陸夾帶者國家資源的官商勾結經營模式,電動
摩托車早就遍地都是,電動汽車也已經於東北一帶,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大
量推廣,大量的意思是,東風汽車所生產的三輪車已達每個月約2萬輛的產量,
而4輪輕型車約1千量/月。 而價格呢? 3輪車不到10萬台幣,而4輪的電動
車售價雖然約12萬人民幣,但國家補助後,只要約6萬草紙左右。 (一般人補
不補的到之官商勾結不再這次討論話題) 像我們目前在大陸的產品,25Kw的
控制器+馬達不過賣3萬多台幣左右,而台灣這邊的價格比起來真的是天與地。
或許有人會說大陸東西品質怎麼樣,但Iphone不也是在大陸做的嗎? 品質
是靠QC與制度,不是看產地的。

大陸價格有優勢,歐美技術不可能跟我們分享,台灣被夾在中間,經營者策略的
錯誤,加上政府不敢用力推的無能,只會讓台灣電動車業越來越死。 台達與東
元想說仗著雄厚的電子資源,殺入封閉百年的"Automotive"行業,但歐美的車
廠,沒有一間不想自己掌握絕對的資源與技術。 通用投資A123就是最好的例
子,IBM也沒閒著的研發空氣鋰電池,Tesla甚至請美國商業部去與Panasonic
敲ModelS的電池。 車,這行業本來就是排於軍火與能源之後,台灣政府實際上
要是好好利用台灣於速克達在全球的優勢,提供所得稅,牌照稅,路稅...的減免,
提供商業用電動化的配套。 像新加坡政府那樣,政府補助並帶頭出團去國外
展覽,與舉行電動車比賽,這樣刺激才能刺激出一條正確的路。

這幾年,台灣很自豪的產業都變成了慘業,原因不外乎經營者的短視(核心技術都
是買來的,並沒有用世界的眼光與要求去經營),與政府的軟弱(韓國企業不就是
與政府一個鼻子出氣)。 台灣的電動車業,若在未來的2~3年內沒有跳出"烘新聞,
炒股票"的生意模式的話,基本上又會變成下一個大慘業。
好直白啊

可惜就算點破了卻也只能眼睜睜的看著這產業往無奈的情勢發展
大概少了個總統跳出來背書吧?

shenta wrote:
像我們目前在大陸的產品,25Kw的控制器+馬達不過賣3萬多台幣左右

請問你們是什麼廠牌?控制器有另外賣嗎?
想問一下72v 6~8kw左右的,還是你願意自己經銷加減賣~。
linbeihongah wrote:
請問你們是什麼廠牌?...(恕刪)


我是在魔力士科技電子服務(我沒有打廣告歐,千萬別打我),
我上面所說的產品是72V300A的無刷馬達控制器。

我是研發部的頭,銷售不是我在弄,我的信箱是shenta@hotmail.com,
寫信來交個朋友吧。
有人願意把實情說出來, 非常好.... 要不然台灣一堆打算靠電動車(二輪'四輪)發財的人,整天編織大夢給金主及官員聽..
台灣這幾年忽然多了一堆二輪電動車, 但如果常去大陸並且有接觸當地相關行業的人應該都看得出來,台灣目前市面上賣的二輪電動車幾乎都有大陸滿街跑的二輪電動車的"影子".. 台灣的狹小市場,實在不會有太多商人願意投入資金做長時間的研發, 買現成的零件及套件回台組裝最快了.再加上政府曖昧不明的補助政策,雖然路上二輪電動車的可見度似乎有較前幾年多了不少, 但距離足以大幅"節能減碳"及"淨化空氣"的目標,應該還有一大路要走.
台灣是3C產業的王國,但要跳到搞車輛,技術與生產完全不同,銷售通路也完全不同.如果要搞代工,客戶也與3C產業完全不同.. 所以當聽到有人自信滿滿說台灣以蓬勃電子業的優勢,轉進電動車產業是最適當的!!? 聽了實在會三條線及烏鴉飛過!!!!!
看來台灣的電動機車產業,也像台灣的電影工業一樣,需要一位魏德聖。
一位魏德聖可能不夠。

其實以台灣的環境真的很有機會發展電動車的。
但機車市場在台灣基本已經被兩陽一葉綁架了,油車在台利潤這麼高,廠商怎麼捨的放手,
加上政府積極的不作為,電車在台灣根本就沒希望。
shenta wrote:
我是在魔力士科技電子服務(我沒有打廣告歐,千萬別打我
我上面所說的產品是72V300A的無刷馬達控制器。

72V300A也太大了吧!加速不就像被撞到一樣!
台灣的原廠車控制器也才48v30A。。。。。  ~~飄

rico0123tw

rico0123tw大~有沒有興趣改一個來讓大家開開眼界。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43)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