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gogoro的商機不是在賣那台很可愛的機車,而是充電站佈好後,賣電池的權利金就夠飽了.
以後一些小廠的電動機車可加盟gogoro,老人代步車,甚至電動自行車等等都可加盟gogoro.
跟7-11一樣,通路強就成功了.
john0002 wrote:
假設某新公司要開發...(恕刪)
電動車就電動車哪有跟你分什麼環不環島型的
但不管怎說也要全島都有充電站再說,假如假如的都是廢話
而且你知道嗎?中南部偏鄉地區加油站密度可能比你想像中更稀疏
密度不足的話,就算全台加油站都有充電站,依然不夠電動車交換使用喔!
那到時候GOGORO可能還要自己加盟多蓋加油站了
要不然他的充電站就要獨自擺在荒郊沒人顧
就算"假如"真的全台都有站了,告訴我全台有多少人在環島?商機有多大?
有那麼大的利多吸引廠商去付出那龐大的權利金嗎?
現實來說GOGORO想靠電池交換站來賺權利金,一樣是條難走的路,更慘的是沒路還要自己造
除非政府跳下來用人民的納稅金數兆元無上限蓋到完善,否則真的是在做夢
喔!對了,要能環島的交換站興建除了中央補助外,也要看地方也願不願意掏錢
所以現在只有大台北而已,其他毫無進展,連作夢都存在有一定難度
現實...沒人會跟你談"假設"、"假如"、"可能",錢還沒掏出來之前都是廢話
台灣老闆認為設計師不值錢,所以他們產品設計就不值錢
crane06 wrote:
他的電池有什麼別人做不到的技術嗎?
以我從一間對電動機車研發的沒魄力小公司轉行去做IT產業的經驗來回答你這問題
gogoro在「電池上做資訊整合」這點提早別人一步的足以打爆國內所有電動機車廠,因為專利的關係
國內電動機車廠商大多是傳統車商或電機業再做副業
且台灣的傳統產業大多都嚴重缺乏像現代IT產業跨領域的整合能力
crane06 wrote:
因為各家要開發自己的電池也非常容易
在gogoro出現之前就已經是這麼一回事,各家廠商自己做自己的,各自想壟斷市場卻又不敢做大
版上已經有很多DIY玩家分享電池保養的心得,若你有在看那些文章就應該知道電池沒那麼簡單
一般電動車商對電池的概念就是只是把幾顆小電池裝進一個大箱子,頂多再裝個保護板
甚至乾脆就用鉛酸電池
要他們再請幾個資訊/電子工程師對電池做健康監測、資料統計、設置交換站都是一大筆開銷
傳產對研發的態度可是非常保守
所以最後還是回到在自家充電這個問題打轉,而自家充電的便利性又遠不及油車
且當電池壽命用盡之後,就變成消費者自己的問題了
krado wrote:
以我從一間對電動機...(恕刪)
電池上做資訊整合確實是首創,在國外也是罕見,跨領域的整合能力這無可否認
但很可惜的是,這些都屬於公司內部營運能力範疇
對於消費者來說,只會管最後出現在面前的產品是怎樣
幾乎不會有人因為某間公司有了某專利才去買他的東西
而是因為有生活或是慾望上有需求才會去買某件商品
全世界消費者都是這樣的,你我也不會是例外
因此這幾點只能算是這間公司的優點,但成不了優勢
所以真能打爆國內所有電動機車廠嗎?未必
就像悠遊卡公司,肯定也有他們的專利,那這種通行卡就會變成只有他們能做嗎?
現實是還有其他公司也做,避開專利部分即可,這只是要做不做有沒有利潤的問題罷了
如果交換站開始盛行,賺頭出現了,第二家交換站很快就會在別縣市出現
你說的開銷與保守很快都不會是問題,唯一的問題是利潤有多大?這才是一切的關鍵
至於當電池壽命用盡之後,就變成消費者自己的問題
同樣的,不住在交換站附近,要預留多少電力供往返換電池,要出門了卻沒電也到不了交換站
這似乎也成了消費者自己的問題
其實很多事情都是一體兩面,你想怎麼取捨?
這就是消費需求,不可能面面俱到,那什麼才是消費者最想要的?
現實消費者不會站在他們不需要的產品旁邊,不管那間公司有多少優點有多少整合能力
我承認GOGORO是一台優秀的產品,公司開發能力也很優秀
經營手段與開發願景來說都無可挑剔
但是就像我前面說的,他選擇了一條沒有路的路去走
除非有無上限的援手伸出,否則他這條路很快就蓋不下去了
台灣老闆認為設計師不值錢,所以他們產品設計就不值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