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原本有意,要將睿能的換電系統,設為 "唯一公規" ,不過卡在專利權利金而作罷。
因為睿能覺得, 用換電相關專利,來交換 "唯一" 公規不划算。
我個人是覺得這是一場划算的交易。因為,成為公規,至少可以得到,"經濟規模" ,與 "避免其他廠商成為公規" ,這兩項好處。
不知道各位覺得划算嗎?
睿能的如意算盤只是想開放電控系統給別人做車, 電池及換電系統還是用睿能的
就算公規不過, 未來也不會有人可以取得公規
也就是只要睿能反對, 政府就無法進行公規的制定(起碼這次就是因為有人反對,公規才破局)
接下來睿能因為已經募到資了, 加上已有五萬台車在路上跑, 預估2018年底約為十萬台, 1000個換電站
其他廠商想要做換電, 從現在到年底能夠弄個200站就非常了不起了
消費者如果選擇換電車種, 在車輛性能差不多的情況下, 會選擇換電站多的, 還是少的?
之前選用換電車種的消費者因為沒得選擇, 所以睿能的銷量才慢慢提升到, 直到G2才一口氣提昇起來
但新的廠商已經沒有這種機會了, 因為睿能的換電網密佈的情況下, 選換電的人, 不會去選一個少少換電站的廠商!
所以如果我是睿能, 我絕對不會放換電相關的專利去換取政府的公規
因為當台灣佈滿了我的換電站, 第二家要出頭, 真的很難了
因為一旦買了車, 感到換電不方便, 就只能賣車, 到時候又得損失一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