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WHPI wrote:車身剛性當然無法直接...(恕刪) 你說數據不能畫上等號但又不同牌不同車來比較數據例如BMW vs MAZDA不是很矛盾剛性數據可以比較但是是要在同樣類似設計車身上才能和安全或操控直接連結吧?大部分看到車廠強調這車身剛性數據時都是和自家前代車比較不可能跨廠牌比較
Cloudy Shiau wrote:BMWHPI...(恕刪) 我文章主要比較的是Kodiaq與CX-60,F80 M3的數據僅是拿來舉例,請別刻意混淆。同級距車型、不同廠牌的扭轉剛度當然可拿來比較,各車廠簡報內都會經常列舉Competitor的數據。
BMWHPI wrote:我文章主要比較的是Kodiaq...(恕刪) 對我而言只討論kodiaq和CX60[靜態扭轉剛度]的單一數據那才叫做[混淆]吧!若你比較數據kodiaq 的28300 >CX60 的24900然後呢??論安全二台車Euro-NCAP都是5顆星論動態KM77 moose test二台好像都是77km/hr那比較數據只剩甚麼??造車工藝和成本?
BMWHPI wrote:我文章主要比較的是Kodiaq...(恕刪) 先前就很多人一直強調[剛性]的重要性但是把很多車的數據放在一起看你就會知道這絕對無法只單靠這數據來決定什麼最多就是廣告現在市售車的靜態扭轉剛度幾乎都大於以前的F1但能直接比較安全和操控??
如果對樓主提的[靜態扭轉剛度]有興趣我建議大家先去看一下2樓留的YouWheel連結至少別人討論這數據會先整體性先歸納個大概強調這數據的測法和能不能延伸解釋而不是就二台車舉個例子就叫做討論樓主強調那些數據有誤那我真心希望能有改正的機會但其中一些大原則不會有誤
Cloudy Shiau wrote:BMWHPI...(恕刪) 很明顯的,討論安全與操控的是你這串內容。換個說法:你舉的Euro NCAP與KM77的結果不正是想解釋這兩部車的安全與操控同級?這樣就叫做公允?至於網路上的公開資料,你可以逐一去找source,僅是告訴你別盡信,如同BMW E60的數據你找到這麼多種,怎麼沒去查證誰是對的?
感謝分享。就我前陣子詢問Gemini,2006年的Skoda Octavia Mk2 Sedan (我家老車) 的剛性是比Toyota Corolla Mk12的Altis數值還要低。除了歐系與日系差異外,考慮到科技發展與應用的年代也會有差距。
Jinan20190804 wrote:感謝分享。就...(恕刪) 說到豐田,他們並非ECB大會的常客,且他們過往發表的Technical Review刊物裡對各車型扭轉剛度的敘述都十分「保守」,不僅未列實際數值,甚至與競品的比較表格也未能看出端倪。少數有公布的大概僅有2020年推出的歐規Yaris,達到22700Nm/度,GR Yaris則再高了23%。對照組的部分,2017年福斯推出的現行款Polo來到了25200Nm/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