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就好比如GTI和R是福斯品牌的神主牌,系出同集團來自捷克的Skoda,性能神主牌當然就是同樣頗具盛名的RS,雖然名聲或許沒有老大哥四環奧迪那樣威風凜凜,但也絕對是師出名門。正如同我們先前試駕Skoda Kodiaq RS有提到的RS由來一樣,必也正名乎,只不過此次是官方原廠再次跟我們強調,所謂RS的歷史與代表意義。

創廠超過百年的Skoda,對於賽車運動的熱愛與積極參與,絕對不下任何以性能著稱的汽車品牌,最後在1977年Skoda的130 RS在蒙地卡羅拉力賽事中取得分組賽冠軍頭銜,我們所熟知的VRS也自此成形,所代表的意義當然就是Victory Rally Sport。雖說銘牌幾經演化,但是要說到Skoda旗下最著名的RS車款,當然非本次的主角Octavia RS莫屬。

先說個Octavia RS在國內有趣的事蹟,由於阿塔RS一直以來的數量都相當稀少(每一代都是),再加上以前並不是非常大眾的品牌,因此該車款便成為了一種識貨與高性價比的象徵,即便身為汽車媒體也不一定有機會試駕到,所以很多從業人員對阿塔RS都抱持著極高的興趣與好評。筆者有幸試駕過三代小改款後的Octavia Combi RS,從裡到外都對該車愛不釋手,甚至下一個一個「最強小三降臨」的標題,試圖用各種方式和太座宣告內心的意圖,只能說是司馬昭之心啊!也終於獲得財務大臣的首肯。最終等到試乘車退役後,筆者便興高采烈地前往Skoda的二手車部門,和業代告知自身的意願,並表示車一到就來付款交車,孰不知車輛還在保養廠檢測時就被另一個「識貨人」直接攔胡,成為小弟心中永遠的痛


第四代的Octavia於去年9月正式在台發表,上市第一週就接單超過500張,直接把一年的配額用完,年底更是累積到超過兩千張的訂單,實在是非常誇張的數字,但為什麼我們好像很少在路上看到新款的阿塔,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晶片荒、疫情、烏俄戰爭的三重影響之下,供應鏈大亂所導致全球無車可交的情況。也因此原廠原先計畫在去年冬天導入Octavia RS並舉行公辦試駕活動也就直接延宕,才讓我們苦苦等了一年的時間,才能和這輛讓大家望穿秋水的阿塔見面。
外觀上Octavia RS大致延續了第四代的樣貌,但是在很多細節都導入了RS專屬的黑色妝點,包括黑色水箱護罩、黑色後視鏡蓋、黑色窗框等,就連車上所有的字標,也都是黑色的塗裝,徹底展現肅殺之氣。

基本上整台車除了烤漆之外的區域都採用黑色式樣,很難想像黑車的效果如何。此外RS也多了專屬的前保桿,整個氣壩改為類似蜂巢狀的款式,同時將兩側LED霧燈的位置上移,並增添了一道黑色鋼琴烤漆的塑料飾板,營造出更具跑格的扮相。當然絕對不忽視的還有黑色水箱護罩上的RS銘牌。
- 頭燈-1
- 頭燈-2
- 頭燈-3

由於本次公辦僅有單一五門斜背車款(Skoda稱其為Limo),因此保有了傳統意義上的車尾廂,整體的設計相較於Combi旅行車版本來得更為立體一些,設計師採用了相當剛硬的線條勾勒出尾門與後保險桿,看起來相當俐落有型。當然如同車頭,Octavia RS的車尾也有著相當多RS專屬的套件,包括黑色尾翼、黑色字標、專屬的後保險桿、雙邊單出尾管等,確實相當帥氣,跑格也是安排地妥妥當當。

類似於凹字型的黑色小片尾翼是Limo版本RS的專屬配備,雖說實用性不算太大,但對於此等性能著稱的車款來說,帥就夠了。

不同於車頭水箱護罩上的RS銘牌為正常配色,車尾銘牌連同字標全部都一黑到底。

後保桿也是RS車款的專屬外觀套件,除了有著類似整流器的設計之外,兩側也多出了氣壩飾板和車頭前後呼應,同時排氣尾管也改成雙邊單出的設計,並在外側增添了矩形飾管妝點,就是要給所有有幸入手的車主滿滿的性能味。

造型像是戰慄空間釘拔的LED尾燈,造型確實相當好看,同時也有用上Skoda招牌的水晶切割工藝,帶來璀璨的視覺效果。

尺碼上由於RS多出了許多套件加持,因此車長較一般版本長了一些,來到了4702mm,車寬則是維持在1829mm的水準。另外RS換上專屬的運動化底盤,懸吊長度也有跟著調整,從1470mm變為1457mm,確保車輛有著更好的貼地性,當然在視覺上輪胎與輪拱之間的間隙也變小,固然會更加帥氣一些。

既然都掛上了RS的名號,鋁圈自然也得同步升級,本車搭載的是RS專屬的Altair 19吋鋁圈,單就造型來看相當有阿塔RS一貫的風格,大面積鏤空配上多幅的樣式,頗為吸睛。至於配胎規格則為225/40 R19。

如果說各位覺得第四代阿塔的外觀就已經是大幅躍進,那麼車內才是真正讓人感到吃驚之處,跳脫以往中規中矩的設計方式,搖身一變成為內斂的科技新貴。至於RS車型則是在上述的條件當中,補足了標準版所沒有的戰鬥氣息。黑紅配色對於性能車而言可以說是無往不利,本車內裝便是採用此等思維進行打造,從門板、車頂篷、車艙塑料、座椅等處幾乎全都是黑色,頂多有著深淺不一的對比,再加上紅色車縫線、麂皮、碳纖維飾版等重要部件點綴,就是我們現在所看到的樣貌。

看到此款方向盤,相信會讓不少阿塔的車主心動不已,畢竟在原有功能不變的形況下,換上了真皮打孔的皮革包覆,同時內圈用上了紅色車縫線妝點性能,搭配閃亮亮的RS銘牌,以及飛梭滾輪的機能快捷鍵模組,確實讓人愛不釋手。另一個愛不釋手的點就在於本具方向盤的握感相當出色,管徑的粗細適中,打孔皮質不僅可以有效散熱確保手部乾爽之外,觸感更是一絕。如果要說這個方向盤唯一的缺憾,大概就是飛梭滾輪的位置,在轉動方向盤時,尤其是激烈操駕的狀態下,非常容易誤觸,因此聲量突然變大變小也是常常發生,希望未來可以有更佳的改善方式。
另外還有標配漸進式轉向系統Progressive Steering,左右轉動死點僅2.13圈的設定,更能享有靈活清脆的轉向手感,不過關於這套漸進式轉向系統,請容筆者在分享動態表現時詳細介紹。

此塊RS銘牌就是所有Skoda車主的信仰,也是筆者當初的夢想啊!

本具方向盤還有附上換檔撥片可以使用,對於性能車來說無疑非常重要。

充滿層次的儀表台總成算是新款阿塔的設計亮點,RS則是加入了麂皮輔以紅色車縫線強化性能意象,同時下方也增添了碳纖維飾板聊表心意。

多媒體系統方面,Octavia RS延續標準版本的10吋懸浮飾中控螢幕的配置,但是加入了專屬於RS的迎賓畫面,同時螢幕上也會有紅色背景畫面顯示,給你滿滿的視覺衝擊。當然Skoda這套最新的車載系統名為CNS 3.5,擁有相當強大的功能與整合性,全車的設定都可以在此完成,整體的UI與介面呈現和同集團的MIB相當神似,同時也支援無線Carplay、Android auto智慧手機連結功能,以及智能聲控的功能,算是目前頗為好用易上手的車載主機。
- 功能選單
- 車輛狀態
- 車外設定
- 照明設定
- 後視鏡調整
- 迎賓送別燈設定
- 車內設定
- HUD調整
- 氣氛燈調整
- 等化器設定
- 空調介面
- Carplay
- 駕駛輔助系統
- 快捷按鍵
- Touch Slider

螢幕左下角的IQ Drive是不是走錯棚了。

數位儀表部分則是同樣採用10.25吋的配置,而且除了有RS迎賓畫面之外,還有RS專屬的儀表呈現模式,將轉速表移置畫面上方,讓判讀更為便利當然也更加熱血;同時儀表畫面下方則是有常駐顯示的功率與油溫錶,搭配可自主調整顯示的渦輪壓力,傳統三環錶的功能也可以在Octavia RS的數位儀表上顯示。此外,儀表中內部的碳纖維圖樣還會跟著氣氛燈的顏色調節,如果你看膩了此等性能紅色,也可以改為自己喜愛的色系。
- 駕駛模式-1
- 駕駛模式-2
- 駕駛模式-3
- 駕駛模式-4
- 資訊調整-1
- 資訊調整-2
- 資訊調整-3
- 資訊調整-4
- 資訊調整-5
- 功率、油溫錶

標配的HUD抬頭顯示器也是一個非常方便的配備,除了基本的車速、ACC資訊顯示之外,如果使用原廠導航系統,抑或是Carplay的蘋果地圖導航,都可以在HUD上顯示導引資訊,算是整合性相當好的配備,可惜的是使用率最高的Google Maps尚未支援。

其實除了車艙的鋪陳與裝飾手法,真正影響一部車是否足夠充滿性能味的關鍵,還是在於座椅的設定,RS所搭載的RS專屬跑車座椅就給出了相當優異的答案,即便還沒實際乘坐感受,光是用看得就足夠讓人滿意。採用織布材質的座椅並不會讓人覺得陽春簡陋,菱格紋、紅色縫線、座椅造型,還有椅背上的RS繡標都可以看出設計師的巧手。實際乘坐方面,RS跑車座椅擁有非常出色的腰部包覆性,同時不可調的頭枕讓你可以幾乎完全貼合椅背,加上可以調至頗低的座椅高度,都符合筆者對於性能車的要求。至於缺憾大概就是腿靠無法獨立調整,腿部的支撐性略嫌少了一些。

三組記憶功能算是相當實用的配備,獨立腰靠調整則是提供更完善的支撐效果。

刺繡的RS徽飾頗為帥氣,織布材質也別有一番風味。

中央鞍座前方設有簡單的置物空間,也標配了QI無線充電面板,達到真正的全方位無線生活。至於USB連接埠方面則是採用Type-C的配置,並在前座提供兩組供正副駕駛使用。

排檔桿後方有著兩個附有夾緊功能的置杯架,不過尺碼不算太大,購買飲品時需要留一下尺寸,另外鑰匙專用的置物空間相當便利,改為電子手煞車後確實可以解放鞍座空間。

身高177公分的大學長坐在Octavia RS後座完全不會感到擁擠,膝蓋距離前座椅背仍有超過一個拳頭以上的寬裕,頭髮和頂棚之間也保有空間,只能說阿塔的空間表現確實不是蓋的。後座與前座都採用相同的座椅材質與造型,因此即便在後座也能沉浸在運動氣息當中。此外,座椅的泡棉屬於較軟的設定,會讓人有種深陷其中的感受。

標配的三區獨立恆溫空調絕對是國人最愛的加分項目,同時也有提供兩個Type-C電源孔可以使用。

後座中央扶手內設有兩個杯架,杯架前方也可以放置手機等小物品。

阿塔無論是房車還是旅行車都採用6/4分離傾倒的座椅配置,不過聰明的原廠還是安裝了雪橇洞可以使用,讓車主在放置長型物品更為便利,也能保有後座的乘坐空間,算是頗為貼心的設計。

Limo五門斜背車款最大的優勢,就是可以整張開起的尾門,創造出極大的行李廂開口,放置物品的便利程度可以直接超越旅行車,也因此阿塔兩種車型的空間與機能都頗為出色,只不過技能天賦樹往不同的地方發展。
- 行李廂-標準
- 行李廂-傾倒
- 椅背快速傾倒
- 萬用掛勾
- 隱藏置物空間

終於可以進入到動態環節,也是Octavia RS最需要被放大檢視的項目。如同我們今年試駕的Kodiaq RS一樣,本車也是搭載了福斯集團最新世代的EA888 evo4引擎,2.0升直列四缸渦輪引擎可以帶來245匹/5000~6500轉的最大馬力、37.8公斤米/1600~4300轉的最大扭力,變速箱則是採用代號DQ381的七速DSG雙離合器變速箱,唯一的差別則是在於驅動方式,阿塔RS還是維持一貫的前驅設定,也因此在起步的衝勁感上,本車自然也更上一層樓。
在D檔與一般模式的狀態下,輕點油門時其實並不會感受到本車像是個不受控的怪物,反而是可以隨心所欲的輕巧前行,用著極為輕快的步伐擺脫靜摩擦力,帶領我們在市區通行。如果光就舒適性這點來看,Octavia RS有著極高的分數。

EA888作為福斯集團中堪稱最重要的銘機,自然是被供起來好好膜拜的地位,也因此才可以逐步進化到第四代的版本,改正了過去的的機械缺憾,並補足更多新的技術,其中就包括將燃油噴射壓力提高到350bar,並修改了排氣路徑和點火系統,透過使用新形活塞頂和新曲軸油封設計來減少摩擦和燃油消耗。簡單來說第四代的改動就是讓加速更綿密,同時有著更高的燃爆效益用以降低油耗,所以才能創造出14.5km/L的平均油耗表現(Combi為14.6L)。

性能車也有舒適的駕乘體驗,是Octavia RS讓筆者有些喜出望外的點,切換至運動模式後,性情當然也會有所改變。首先是整部車的油門反應變得更為靈敏,雖然還不到躁進的程度,但也可以說是隨踩隨有境界,澎拜飽滿的推力,搭配換檔迅猛的變速箱反應,最後伴隨著難以被忽視的六缸聲浪(沒錯,模擬的就是這麼神奇),全油門衝刺還是擁有讓人會心一笑的能耐,本車也可以繳出6.7秒加速破百的能力,僅和八代GTI相距0.4秒,少了四傳的棕熊RS 0.1秒。
- 駕駛模式調整
- 個人化設定
- 模擬聲浪設定

單從性價比來看,阿塔RS肯定是超值的一員,推估大約150萬元左右的售價,雖然比棕熊慢了0.1秒,但是純粹就加速的體感上,前驅的阿塔還是更勝一籌的,而這也是算是前驅的小小優勢之一吧!況且以Skoda的品牌定位來看,Octavia RS的動力基本上已然足夠,操控才是關鍵與精髓所在。首先是底盤降低15mm,讓本車的貼地性可以更好,同時之前提到的漸進式轉向系統,則是本車的靈魂所在。
方向盤左右死點從標準版的2.7圈縮減到2.13圈,大多數的彎道我們都可以在不用換手的狀態下讓車輛順利通過彎角,如此一來精準的轉向感便會深刻烙印在駕駛者的心中,再加上本車不俗的車頭指向性,瞄準彎點補下油門,整體的動態可以說是一氣呵成。此外,此套漸進式轉向系統當高速行駛或轉向角度比較小的駕駛的狀態下,會提供比較大的轉向齒比,來提高車輛的行駛穩定性和安全性,因此即便是相當高速的奔馳,也不會覺得方向盤飄忽不定。

本車另一個強大的操控利器,便是將一般版本阿塔所配置的前軸XDS+限滑差速器,改為全新第六代的VAQ電子限滑差速器,採用電子液壓的多片式離合器,最大鎖定扭力從原先的500nm提升到1600nm,白話文一點講,VAQ控制左右輪的速差較以往來得更大,同時也將更多的扭力重新導向外側輪胎,讓駕駛者可以用更快的速度將車輛丟進彎中,或是更暴力的開法來駕馭新世代的阿塔RS。
實際在阿里山公路駕駛第四代Octavia RS(本次公辦在阿里山),245匹的馬力已然是非常夠用的設定,更重要的是1600轉就可以爆發的37.8公斤米最大扭力,幾乎可以說是任何時間補油都能夠有著充足飽滿的推進力道,有時開到忘我之境,出彎補油過猛還可以看到循跡介入的作動,就不難想像動力的強悍。
除了性能非常夠用之外,本車給予筆者最深刻的感受便是極其受控,只要我們不是刻意拉高車速進彎,這部前驅車也鮮少發生轉向不足,過彎極限比預期中來得高出不少,也讓人想要更進一步挑戰車輛極限。當我們一次次加快車速後,可以發現輪胎比起底盤更早超出臨界點,而循跡系統則會用著不易察覺的方式即時介入,不僅充滿激情與樂趣,過程中更是無比安全。

既然提到了安全,我們也得講講Octavia RS傲人的被動安全。我們都知道Skoda幾乎品牌全車系都標榜了標配9具輔助氣囊,而本次主角則是首次搭載了第十具氣囊,被安置於前座中央(駕駛座右側),啟動時可以保護正副駕駛相互碰撞,安全性再提升。這點必須給推。

在山路中馳騁了好一段時間,我們也終於抵達公辦目的地。基本上大家對於Octavia RS可以說是讚不絕口,無論是在外觀、內裝氛圍營造、配備等級,以及最重要的操駕表現,都可謂可圈可點,少數有提升空間的應該就是煞車系統了吧!雖說本車有換上RS的紅色卡鉗,但是煞車前段的制動力道有點過虛,一直要到踩接近40%以上後才會有著明顯的制動力道產生,簡單來說就是輕點不夠,重則點頭,需要經過一段時間才能夠較為精準的掌握煞車踏板與力度的展現。

對於筆者自身來說,Octavia RS(必須是Combi)有一個特殊的情感,或許是失去過才懂得珍惜的緣分,只要在路上看到阿塔RS都會多看兩眼。至於全新的RS並沒有讓我這個未過門的女婿感到失望,反而更讓人找回曾經想要擁有的衝動。
內外觀方面,本車大量RS專屬套件的加持,以及黑色元素、碳纖維等點綴之下,確實帶給我們不同於一般版本的那種優雅感,而人作為視覺的動物,自然會被這樣外放的設計所吸引。性能部分阿塔RS基本上就是加長版的Golf GTI,當然變速箱等動力系統的調校,以及特定部件的用料等級也不盡相同,但做為更親民的版本,相信也沒有太多可以嫌棄的地方。本車的動力絕對是平價性能車中的翹楚,雖然稱不上暴力猛獸,但也絕對能夠給你帶來開心的笑容。
最後,Skoda作為在國內最平易近人的歐系車廠,旗下車款即便是車系頂天的存在,也都絕非高不可攀的產物,阿塔RS自然也不會例外,也因此將本車視為真正可以達成的夢想車款,可以說再適合不過了,當然前提你各位得加緊腳步,在明年1月9號正式發表當天,立刻衝去展間訂車,才有機會成為明年下半年首批交車的幸運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