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集嘉通訊推出的雙卡雙待機智慧型手機 G1315 與 G1310,均搭載 Android 手機作業系統,當然也內建觸控螢幕、Micro SD 記憶卡擴充、相機鏡頭等標準規格,不過和目前市場主流雙核心或 3D 手機不同,這兩款雙卡雙待機手機比較像入門級機種,主要的賣點不是在強大的硬體規格,而是在雙卡雙待機的便利使用性上,由於這兩款手機除了外觀設計有些許的差異,其它如操作介面都不禁相同,因此小編就將兩款手機合併一起介紹,還請各位朋友見諒!
& 開箱與外觀 &
GSmart G1310 與 G1315 兩款手機的外盒包裝為相同的設計,黑底搭配金色字樣看起來也頗有質感,以目前市售的智慧型手機包裝都帶有水果風味來說,這兩款手機的外盒倒有自己不同的味道。

這是 GSmart G1310 手機的外盒產品貼紙,因為是測試機的關係,所以 G1310 的外盒並未貼上產品規格標籤,小編在下方提供官方的產品規格資訊給各位朋友參考。
產品:G1310
顏色:香檳金、智慧黑
螢幕:3.2吋HVGA 電容式觸控面板
解析度:320 x 480 pixels
尺寸/重量:113.5 x 60 x 12.9mm / 117克 (含電池)
頻率系統 GSM/GPRS/EDGE:850/900/1800/1900 MHz
WCDMA/HSDPA:900/2100 MHz
作業系統:Android 2.2 (Froyo)
作業平台:Qualcomm @ 528 MHz
電池:鋰電池 1260 mAh
待機時間 /通話時間:約115小時 / 約6.5小時
記憶體:ROM 512MB / RAM 256MB
擴充槽:Micro SD, 最高支援至32GB
USB:Micro USB
無線網路:WLAN 802.11b/g
藍芽:Bluetooth 2.1 + EDR
訊息格式:文字簡訊(SMS), 多媒體簡訊(MMS), E-Mail
照相機:500萬畫素自動對焦
鈴聲:64和弦鈴聲
影片格式:H.263, MP4/H.264 decode only
聲音格式:MP3/AAC/AAC+/ decode only
其他功能:重力感應器、光源感應器、數位羅盤、社群網站整合功能及智慧功能等應用程式

另外一支 GSmart G1315 的外盒就有貼上產品規格的標籤,不過小編也同時提供官方提供的產品規格資訊給各位網友。
產品:G1315
顏色:鋼琴黑、珍珠白
螢幕:3.5吋HVGA 電容式觸控面板
解析度:320 x 480 pixels
尺寸 / 重量:113.5 x 61.3 x 13.3mm / 118克 (含電池)
頻率系統GSM/GPRS/EDGE:850/900/1800/1900 MHz
WCDMA/HSDPA:900/2100 MHz
作業系統:Android 2.2 (Froyo)
作業平台:Qualcomm @ 528 MHz
電池:鋰電池 1260 mAh
待機時間 /通話時間:約115小時 / 約6.5小時
記憶體:ROM 512MB / RAM 256MB
擴充槽:Micro SD, 最高支援至32GB
USB:Micro USB
無線網路:WLAN 802.11b/g
藍芽:Bluetooth 2.1 + EDR
訊息格式:文字簡訊(SMS), 多媒體簡訊(MMS), E-Mail
照相機:500萬畫素自動對焦
鈴聲:64和弦鈴聲
影片格式:H.263, MP4/H.264 decode only
聲音格式:MP3/AAC/AAC+/ decode only
其他功能:重力感應器、光源感應器、數位羅盤、社群網站整合功能及智慧功能等應用程式

小編先打開 G1315 的外盒來瞧瞧,手機本體上下均有海綿包覆,能保護手機在運送時不會造成碰撞等情況發生。

將盒內的配件全部擺放到桌上,包含 G1315 手機本體、旅行充電變壓器組、USB 線、原廠鋰電池乙顆、原廠通話耳機附上耳機海綿、產品快速指南及產品保固卡,一樣都沒有少!

G1315 所附上的原廠鋰電池容量為 1260mAh,以搭載 3 吋以上螢幕的智慧型手機而言算是中規中矩的電池容量設計。

G1315 的旅充變壓器為插頭與變壓器分離式設計,充電則是使用與目前市售手機相同的 USB 線材,除了可以進行充電外,也可以用來傳輸資料使用,插頭為獨立式設計,小編原以為會有適用於各國使用不同種類的插頭配件,不過產品僅有附上台灣適用的插頭。




為了避免插頭遺失,小編還是建議各位朋友將插頭直接裝入變壓器中,安裝的方式也相當簡單,順著插槽插入後聽到"喀"的一聲即完成安裝工作。

原廠附上的 USB 線為標準的 Micro USB to Standard USB 設計,與目前許多 Android 系統智慧型手機使用的 USB 線材相同。


原廠耳機倒是滿有誠意的附上了包含話筒設計的通話耳機,除了可用來聽音樂外更可以接聽電話。

耳機的部分採用傳統入耳式耳機設計,耳機部分屬於偏大型的設計,對有些耳洞較小的朋友來說,在配戴時可能會不太舒服且容易脫落。

通話話筒和一般通話耳機上的話筒相同,並沒有特別的設計,中間銀色部位則是通話按鍵。

可移動式的線夾讓耳機線可以固定在衣服或是背包背帶上,也可以依照使用者習慣將線夾上下移動。

隨機附上的耳機端子則是採用 3.5mm 的配置,是目前市場上的主流規格,因此如果使用者有另外也是 3.5mm 端子的耳機也可以在手機上使用。

耳機所附上的耳塞為一般的海綿材質,不過海綿材質較薄感覺耐用程度較低。

再來就來看看另外一款 G1310 手機的開箱吧!其實小編一打開外盒時,還以為和 G1315 是同一支手機只是顏色換成了黑色,不過這兩款手機在外型上還是有些不同,等會小編會有詳細的介紹,G1310 在內盒的擺設方式跟 G1315 完全一模一樣,也配置有海棉用以保護手機。

盒內配件的部分當然也不用小編多做介紹,不過這款 G1310 竟然沒有使用說明書,看來又是因為是測試機的關係,實際出貨時並不會有這種情況發生喔!

G1315 所附的耳機也是有包含話筒設計的耳機,外型則和 G1315 搭配的耳機大同小異,音源端子同樣採用標準 3.5mm 端子。

和 G1315 耳機最大的不同就在話筒設計的部分,但就是造型有所不同,其它的功能都差不多。

耳機附上的耳塞也是海綿材質的設計,同樣是薄到一個不行,讓小編再度質疑它的耐用度!

旅充的充電組和 G1315 為相同的設計,安裝方式上方小編就有介紹過,因此不再多加贅述。

原廠鋰電池也是 1260mAh 電池容量的設計,且兩支手機的鋰電池型號均為 GPS-H05,兩者的鋰電池是可以相互共用的。

終於要來欣賞這兩款雙卡雙待智慧型手機的外觀,而因為這兩款手機除了一些細部的設計比較不同外,其實長得真的很像,所以小編就用兩款手機一起介紹的方式進行,在此先跟各位朋友說明一下,白色的手機為 G1315、而黑色的手機則為 G1310。
其實兩款手機都擁有圓弧型的機身設計,比起某些手機有稜有角的外型,小編還是比較喜歡像這樣圓呼呼可愛的機身設計,但這款 G1315 的外型讓小編左看右看都很有某個台灣品牌智慧型手機的感覺,螢幕的部分則是採用 3.5 吋鏡面螢幕設計,整體的質感還算不錯!

而 G1310 同樣也是有圓弧邊角的設計,黑色的配色感覺也相當不錯,螢幕很明顯的可以看出比起 G1315 小了一點,G1310 採用的是 3.2 吋鏡面螢幕。

開機來看看兩款手機的螢幕表現,皆採用 HVGA 觸控式螢幕、螢幕解析度皆為 320 X 480,如果以目前市售智慧型手機來看,這樣的解析度是無法滿足喜愛多媒體娛樂的使用者,小編同時也將螢幕亮度開到最亮,明顯的可以看出右邊 G1315 手機螢幕的色彩與銳利度都比 G1310 好上一些。

G1315 和 G1310 不同的地方仔細看也還滿多的,先從螢幕下方來瞧瞧,G1315 比起 G1310 少了下方通話按鍵與中央的快捷按鍵,而在螢幕下方的觸控按鍵配置也都相同,至於喜歡哪一種外型就看個人喜好而定囉!


G1310 的聽話筒設計也和 G1315 大不相同,G1315 上方的聽話筒為傳統長型的設計,但 G1310 則是用銀色圓框將話筒包覆在內,看起來也頗有和下方快捷按鍵呼應的巧妙感。


來看看機身側面的配置,大致上來說兩款手機側邊的按鍵配置都大同小異,同樣採用金屬銀色設計,G1315 則搭配容易留下指紋的亮面材質,而 G1310 則是使用霧面材質打造而成。


側邊配置最大的不同應該就在記憶卡插槽,G1315 的記憶卡插槽外多加了一個保護蓋,而 G1310 卻沒有這樣的設計,雖然記憶卡設計在側邊比較容易安裝或取出,但小編還是認為要多加一個保護蓋,以免灰塵甚至是水進入插槽中造成無法使用或當機的狀況,算是小編覺得 G1310 設計上比較可惜的地方。


兩者均搭載獨立的快門按鍵,上方 G1315 的照相機圖示還增加了黑色的配色,讓使用者會覺得比較明顯一些。


音量調整按鍵到是一模一樣的設計,並未有特別不一樣的地方。


機身上方除了有 3.5mm 的耳機插孔外,在另外一旁的電源按鍵則是 G1315 設計的較大,不過照片可能看不太出來 G1310 的電源按鍵設計的比較突出,如果是以按壓的手感來說則是 G1310 比較好按。


下方的 Micro USB 接孔設計也相當一致,一旁則有吊飾孔的設計,安裝吊飾都還滿容易的。


兩款手機的左側都一樣乾淨,沒有任何按鍵或插槽配置,這邊就可以看得出來 G1315 在機身側邊加上銀色邊條設計,而 G1310 則都使用黑色的配色。


翻個身來看看機身背面,其實除了相機與喇叭設計有所不同外,一體成型的背蓋是兩者都共有的產品設計。


拉近一點來看看相機與喇叭的部分,上方的 G1315 擁有圓形的鏡頭設計,鏡頭旁則有一顆閃光燈補光,相機鏡頭右下角的喇叭則是採用圓形的設計;而下方的 G1310 在相機部分則是將鏡頭與閃光補光燈建置在方型框模組中,右下角的喇叭則是多孔的配置。


打開背蓋之後如果不是有顏色和相機鏡頭的差別,實在很難辨別出這兩款是不一樣的手機,機身內的模組基本上都是一模一樣的設計,畢竟這兩款手機都支援雙卡雙待機,是沒有必要再開另外一個模組增加成本。


SIM 卡插槽的地方因為雙卡雙待機的關係,也分為上下兩個,下方是 SIM 卡 1 的位置,上方則是 SIM 卡 2 的位置,所以當你有同家電信公司兩個門號時,還是要稍微記一下 SIM 卡的位置,以免接聽電話時叫錯名字,那就尷尬啦!(誤!)


來看看手機內側的產品標籤,兩款手機都是 MIT 的產品,製造年份則分別為 8 月及 7 月,都是熱騰騰的最新產品呢!讓小編比較好奇的是,這兩款手機的額定電壓與消耗功率根本就是一模一樣,連官方提供的待機時間與通話時間都完全一致,待會要讓小編來好好測試一下!


由於電池容量均相同加上小編上方已經有介紹過,所以在此就不多做說明,安裝電池的方式兩款手機也是一模一樣。


G1315 與 G1310 兩款手機設計都屬於薄型設計,用老梗的一元硬幣直徑來比較看看,其實兩款手機的機身厚度差不多,整體拿起來的手感也相差無幾,主要還是按鍵的配置有所不同。


秤重的時間到啦!首先先來秤秤 G1315 不含電池的單機身重量,哇!只有 85g 真的是還滿輕巧的機身啊!

含電池的重量也不過 115g ,攜帶時也不會造成太大的負擔。

最後來秤秤另外一款兄弟機 G1310,不含電池的單機身重量則為相同的 85g,果然是兄弟一條心啊!

含電池的重量當然也是一模一樣的 116g,如果秤出來不一樣實在也是滿奇怪的。

& 功能導覽 &
因 G1315 與 G1310 的手機介面完全一模一樣,因此小編在此就統一介紹,還請各位朋友見諒!首頁的部分雖然每家 Android 手機廠商推出的介面都很不相同,但都很難跳出 Android 手機的範疇,這兩款手機均提供使用者 5 個首頁頁面,依照使用習慣進行頁面設定。
使用者可以將常用的應用程式,或是手機系統所提供的快捷 ICON 都可以放在自訂桌面上,ICON 拖曳的方式跟一般市面上的智慧型手機一樣,長壓 ICON 後即可進行拖曳編輯或刪除等動作。



點入首頁下方的程式集圖 ICON 後就可以瀏覽內建的所有應用程式,應用程式的排列方式是上下排列,如果有最新下載的應用程式,系統會依照英文及中文自動排序,算是相當貼心的功能。

點入手機系統來查看一下手機韌體狀態,兩款手機所採用的皆為 Android 2.2.2 版本,沒有使用目前市場主流的 2.3 版本,還真是有點可惜,不過也還算堪用(沒有 2.2 哪來的 2.3 啊!)


在手機設定中就可以看到這兩款手機最大的特色雙卡設定,兩款手機均支援 GSM / WCDMA 系統,如果怕兩張 SIM 卡搞混的朋友,也可以點入各別 SIM 卡下方的選項進行自訂名稱設定,這樣在切換 SIM 卡時會來的比較方便,經小編實測後切換 SIM 卡的速度還算快速,如果有兩通電話來電時,也會依照發話順序進行接聽處理,整體的使用感覺還不錯!
這邊小編一定要停下來介紹一下這兩款手機的輸入鍵盤,因為許多智慧型手機的輸入鍵盤,如果要切換輸入法的話,都要到功能選單或鍵盤下方的小圖示進行切換,但這兩款手機在鍵盤上方設計了注音倉頡 / 英文 / 數字符號 / 手寫等輸入法快捷鍵,在使用時就會來的方便許多,真是不錯的設計,但因為小編用慣了大螢幕上的鍵盤,因此這個小小的鍵盤對於成年男性來說,確實是小了許多,很容易誤壓其它按鍵,如果改為橫式輸入的話會來得比較好一些。


自從 Android 2.1 版本釋出可攜式 Wi-Fi 無線基地台後,就讓小編非常喜歡這項功能,可以將手機化身為 3G 無線網卡使用實在是非常便利,不過如果使用者的 SIM 卡其中有一張是沒有申辦上網吃到飽的話,在使用網路功能時真的要非常小心,以免收到帳單後後悔已經來不及啦!有使用過 Android 智慧型手機的無線基地台的朋友,大概都不陌生下方這個設定介面,使用者可以設定無線基地台名稱與密碼,操作方式皆大同小異。

在通話介面中也可以選擇要用哪一張 SIM 卡進行通話,數字按鍵的右下方則有聯絡人的快捷圖示,按下之後會同時顯示兩張 SIM 卡的聯絡人清單;而通話紀錄中最特別的就是在已接來電、已撥電話與未接來電都會使用不同的顏色進行表示。


除了一般的符號鍵盤輸入外,也可以選擇國筆輸入法,講白話一點就是手寫輸入法,切換方式跟上方小編介紹的相同,或是利用功能選單直接切換也可,開啟簡訊來測試一下手寫的順暢度,兩款手機的電容式觸控螢幕在手寫使用時的順暢度是不錯,但在手寫時需要比較大力的書寫,尤其是在輸入筆劃較多的字時,就會發生像小編測試時這種奇形怪狀的字,在手寫輸入模式中,全螢幕都是手寫板書寫空間也很寬廣,因此書寫起來還算輕鬆,但小編發現即使少了幾個筆劃,系統還是辨別的出來文字,不過如果太像張旭的草書可就讀不太出來了!


內建的 People 應用程式也是小編覺得還滿好用的功能,這個網路社群整合的應用程式,就像 HTC 的 Friend Stream 與 Samsung 推出的 Social Hub 一樣,可以整合各式各樣的網路社群帳號在同一個操作介面中顯示,讓使用者可以跟朋友進行互動。People 應用程式中結合 Facebook / Plurk / Twitter / Picasa / Flickr / Youtube 等常見網路社群、相簿與網路影音網站,基本上在台灣常用的社群網站都有搭載。

使用者可依照各圖示各別登入帳號密碼資訊,登入帳號密碼之後,就會看到首頁原本是灰色的圖示都會變成彩色圖示,讓使用者能清楚辨別目前使用的社群網路有哪些,也算是相當貼心的功能設計。


點入帳號資訊後也可以看到目前手機使用者所連結的網路社群有哪些,其中第一個綠底白人的圖示則是連絡資訊,也就是跟朋友的通話紀錄也會整合在此處。

點開帳號後就可以看到完整的 People 應用程式介面,點選旁邊不同的圖示,系統就會自動更新該網路社群最新的朋友活動狀態,使用者也可以直接在此進行按讚或留言回應,不用再開啟個別的應用程式進行回覆真的是非常方便,而 YouTube 網路影片只要登入帳號後,就可以看到加入個人最愛的影片清單。



開啟網際網路瀏覽器來看看,當然要用小惡魔首頁來測試一下,使用一般 3G 上網時,網頁讀取速度中規中矩,不過因為螢幕較小的關係,要用橫式瀏覽的方式閱讀起來比較舒服,輸入網址欄位的右方則有加入最愛書籤的快捷按鍵,看到喜歡的網站就毫不猶豫的加入最愛書籤中吧!輸入過的網址也會自動記憶在手機中,如果記得網址要重新輸入的話也相當輕鬆。


這兩款手機也有內建 Best Choice 應用程式,這個蒐羅一些精選應用程式的軟體,也是各大廠牌智慧型手機內都有的整合型 App,系統會自動幫你整理一些精選的應用程式,供使用者進行下載,不用到 Android Market 茫茫 App 海中慢慢搜尋,不過目前整理的應用程式還不算太多,期望未來能有更多的 App 加入。

另外一個 iMarket 應用程式中,也是幫使用者挑選一些新品 / 熱門 / 分類 / 我的下載等應用程式,裡面有遊戲、工具等簡單分類,但包含的應用程式還是太少,且遊戲都比較冷門且均需要付費才能下載,光是上面這兩點就讓人使用興趣大大降低,這樣整合性的應用程式算是非常方便,不過也希望內容可以再充實一些才好。



接著小編開啟智慧型手機使用率很高的攝錄影機模式,首先看到的是照相時的操作介面,限制於螢幕大小的關係,整個照相視窗也沒有很大,不過實際使用時還算堪用。


下方各項調整可以看到曝光值調值調整為正負 2;相片大小則是採用像素區分,最大為 5 百萬畫素、最小為 VGA 解析度。


在設定中也可以調整色彩效果 / 自動曝光模式 / 飽和度 / 對比度調整,不過在色彩效果中僅能提供懷舊色調及負片效果,色彩效果較沒有那麼豐富,如果想玩不一樣照片的朋友,可以透過其它影像處理的 App 應用程式進行調整,其它的拍攝選項調整則都差不了多少,在此就不多加詳述。



照相時也可以開啟儲存座標的功能,也就是開啟照片定位,讓照片能同時儲存座標資訊;白平衡的調整則提供自動 / 鎢絲燈 / 日光 / 陰天等四種白平衡模式。


照相時縮放比例的調整最大能到 4X 的變焦比例,雖非頂級規格但以入門機種來說還算夠用;而在拍照時也可以設定閃光燈拍照模式,可調整的設定值為自動 / 開啟 / 關閉等三種。



如果要觀賞照片可以直接點選操作介面上的小圖示,或點入程式集中的圖庫進行瀏覽,圖庫中的資料夾設計也相當可愛,使用四張照片當縮圖效果還不錯,點入照片後也可以進行分享、設為桌面或刪除等工作,和一般智慧型手機的功能差不多。



下方小編提供實拍照片供各位朋友參考,因為手機沒有防手震的功能,所以有些照片看起來糊糊的,還請各位朋友見諒~

一般模式拍攝實拍圖
點下瀏覽實拍圖
強制閃光燈實拍圖
點下瀏覽實拍圖
一般模式戶外拍攝實拍圖
點下瀏覽實拍圖
一般模式戶外拍攝未變焦實拍圖
點下瀏覽實拍圖
一般模式戶外拍攝 4X 變焦實拍圖
點下瀏覽實拍圖
一般模式室內拍攝未變焦實拍圖
點下瀏覽實拍圖
一般模式室內拍攝 4X 變焦實拍圖
點下瀏覽實拍圖
錄影設定中可以設定影片編碼,提供 MPEG4 / H263 兩種影片格式選擇,音效編碼也有 AMRNB / AAC 兩種格式可行設定;而下方的影片長度最大可連續錄製到 30 分鐘,最後則是恢復原廠設定值的選項。


錄影時的操作介面相當簡單易懂,這裡出現的影片品質,則是依照連續錄影時間長短進行調整,最大可錄製約 30 分鐘,如果想直接上傳到 YouTube 上的話可選擇 YouTube 10 分鐘的選項進行錄影,而可錄製影片的時間長短則是依照記憶容量決定。


在錄影時也可以選擇是否開啟閃光燈,調整錄影時的白平衡,增添影片色彩效果等功能,錄影的功能還算豐富,而這邊的影片品質選項則是由影片解析度進行調整,共有 VGA / CIF 兩種解析度格式攻使用者使用。


進入觀賞影片的方式則和瀏覽照片的方式相同,程式集中更多了個影片選項可直接進入影片選單,而播放影片的操作介面也是相當簡單易上手。

這邊小編也提供手機實機錄影的影片供各位朋友參考。
點此觀賞實際錄影影片
最後就來進行效能測試,因為常用的測試軟體 Quadrant Standard 無法在這兩款手機跑出測試分數,因此小編改用超級兔子系統評測進行測試,軟體版本是最新版的 V2.1,首先測試的是 G1315 所得的效能分數為 683 分,可以看到在 CPU 效能與 2D 繪圖效能分數都算高分,不過整體的得分還是有點偏低,如果很在意效能的朋友可能無法考慮這款手機。


接著小編使用 Neocore 測試軟體來測試這款 G1315 的圖形效能,跑了不短的一段時間後所得的分數為 03.0FPS,也屬於較低的得分,因此如果想用這款手機玩高效能遊戲的朋友,或許也要好好考慮一下才好。

緊接著小編馬不停蹄的來測試第二款 G1310,總體效能分數要比 G1315 低上一點為 668 分,同樣由 CPU 整數效能與 2D 繪圖效能較為高分,其實兩款手機的效能可以說相差不多,均非以強大效能為主打的智慧型手機。


Neocore 測試軟體測出的 G1310 圖形效能則和 G1315 分數完全相同為 03.0FPS,所以想要玩高效能遊戲的朋友們,可能又要再次讓各位失望啦!

& 測試心得 &
雖然在最後手機效能與圖形效能測試這兩款手機都沒有得到較高的分數,但因這兩款手機原本就不是以強大效能當作主要賣點,因此小編僅提供各位朋友一個參考的測試數字,集嘉通訊推出這兩款雙卡雙待機的智慧型手機,外型設計算是中規中矩,手機設計也不算非常輕薄,螢幕對於像小編這樣成年男性來說,確實是小了一點,在使用螢幕鍵盤輸入時,很容易出現誤觸的情況,雖說部是以效能為主打的智慧型手機,但開啟程式時要等上一些時間,實在還是會懷念起高效能手機的好,如果能針對硬體規格與效能強化一些,即使不用到頂級規格,加上雙卡雙待機的便利性功能,或許能獲得更多消費者的青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