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丹島大冒險完結篇-島峰登頂之路

你是否也曾傻楞在某個地方? 回想著細節;微張著嘴巴
眼前的景象似乎是個曾經夢過的地方~ -2012年在島峰雪線上


凌晨一點小隊出發,真是奇蹟! 疾風居然停了,氣溫在-10度以下,但完全沒有風,正是攻頂的絕佳情境。小Ngima帶著我們繞到基地營的另一個地方,約20分鐘後我們停在一處不起眼的轉角上切處,我想就是這了吧!?
小弟我這輩子頭一回對登山口這麼崇敬,雖然它是如此的平凡甚至不太明顯,但無損在我心中神聖的形象,至少這個地方代表著我與Josh人生中所面對的第一道6000米關卡。

Let's rock and roll~~! 小Ngima高聲對大家喊著,裂嘴的笑容露出了他不甚整齊的兩排牙,腎上腺素頓時加速分泌,男人們相互吆喝著在亂石包圍下進發。島峰的攻頂大致分為四個階段,第一段是在海拔5000米的亂石大坡上掙扎,就在體力與信心即將崩潰之前,可抵達5600m的高地營(Attack Camp),離開高地營後再半小時左右可進入雪線,自此開始為第二階段,雪線上行走必須倚賴雪巴人找路一路挺進海拔近5900米的地方,而由於地球暖化之影響,斜度45左右的雪坡中隱藏著大小冰隙,因此結成繩隊是必要的安全保障。第三階段將會遇到島峰最瘋狂的80度冰攀,這段幾近垂直的冰面考驗著人們對懼高的忍受力,人們關於"危險"二字的理解也將在這裡重新定義。最後一段則是穿越蜿蜒瘦稜直到峰頂,坡度或許不是那麼極限,但極端的暴露感會讓人陷入極度緊張興奮的狀態。上述都僅只是攀頂上升的過程,至於下降時的危險與恐懼,那又是另一則極限故事了。


一行人在陡峭的岩場上摸黑上攀, 隨著地形的變化漸漸將身子暖了開來,唯獨那不爭氣的過敏鼻一直流出鼻涕,正當我們到達5300米的高度時,我的後腦竟漸漸脹痛了起來,暈眩的蒼茫感頓時在腦海瀰漫,這輩子還沒有在這麼高的地方有過攻頂經驗,我不知道身體發出的訊號是否在暗示我沒能力再拼上去,但心裡的另一個我到是催促著雙腿繼續前進,空氣中的含氧一直下降,過多的思考讓當下的腦袋紊亂非常,我回頭想跟Ramesh說句話,但嘴裡發出的聲音只是失去節奏的喘息。Ramesh問我是否需要休息,我立刻找了顆岩石坐下去,重重吐了一口氣,漫遊中的思緒也終於拉回當下裡。

將口袋裡已皺成一團的衛生紙重新攤平,我用盡全身力氣醒了一次鼻涕,但願從此能擺脫必須不斷用手套擦拭的窘境。終於這一次的大休息讓我重新找回一些元氣,喝了些熱水,後腦雖然依然脹痛但倒也沒再加劇,心裡找回一些節奏,讓原本緊張的情緒逐漸篤定,Josh拿出藏在外套口袋裡的巧克力,卻發現硬的像塊冰,男人們的笑聲總算打破了寂靜,在幽靈般的月光裡。


五個小時過去,終於抵達雪線,我們在此前換上雙重靴,極冷的空氣讓拖下手套的手指頭失去該有的觸覺,整理裝備的速度緩慢且力不從心。將登山鞋與登山杖暫時棄置在這裡後,大Ngima是攻擊手走在繩隊的第一位,帶著我們踏上眼前只剩下冰的世界,原先我對島峰的雪地尚存有一絲浪漫雪景的幻想,但實際站上去竟發現腳下的這些其實都是凹凸不平的堅硬冰面,冰爪在冰上踩踏發出的怪異聲響就像用牙齒刮玻璃那樣噁心。天快要亮了,晨昏的色溫讓整座島峰透著一種淒寒如幻的美,我們在冰斜面上攀爬著,美感越發濃烈,眼裡與腳下的這一切是那麼讓人興奮的不可思議,Josh似乎有些裹足不前,我知道他一定也累壞了,跟我一樣冷到不敢大口呼吸。

喬丹島大冒險完結篇-島峰登頂之路
喬丹島大冒險完結篇-島峰登頂之路
喬丹島大冒險完結篇-島峰登頂之路
喬丹島大冒險完結篇-島峰登頂之路
喬丹島大冒險完結篇-島峰登頂之路






天色漸亮,紅色的晨光在Ama Dablam(6812m)的後方升起,我回頭凝望著對面的雪峰群,如今我們與這些山的高度差異看似已相差無幾,喬丹島大冒險進行到這裡,此刻總算進入圓夢的最後一個章節,我靠吼叫壓抑著不確定又興奮的複雜心情,接著把相機交給了Ramesh,因為我以無法分心,必須將剩餘的專注力用在穿越雪地,以及後頭更艱難的地形挑戰裡。


喬丹島大冒險完結篇-島峰登頂之路
喬丹島大冒險完結篇-島峰登頂之路
喬丹島大冒險完結篇-島峰登頂之路
喬丹島大冒險完結篇-島峰登頂之路
喬丹島大冒險完結篇-島峰登頂之路
喬丹島大冒險完結篇-島峰登頂之路
喬丹島大冒險完結篇-島峰登頂之路
喬丹島大冒險完結篇-島峰登頂之路

在冰雪裡高繞找路,經歷各種冰雪組成的困難地形,Josh在一次起跳時不慎墜落冰隙,已串成繩隊的大家急忙把冰斧插入雪裡保持隊形,頂著已透支的體力緩慢繼續上行不斷喘氣,你可能隨時都會想站在原地彎下腰休息,但只要一閉上眼睛,疲倦的身體與低含氧的空氣會讓自己不自覺的立刻睡去,直到對友拉扯主繩叫醒你。

喬丹島大冒險完結篇-島峰登頂之路
喬丹島大冒險完結篇-島峰登頂之路
喬丹島大冒險完結篇-島峰登頂之路
喬丹島大冒險完結篇-島峰登頂之路
喬丹島大冒險完結篇-島峰登頂之路
喬丹島大冒險完結篇-島峰登頂之路

我早已記不清走了多少距離後,隊伍終於推進到傳說中的80度雪牆正下方。從這裡開始必須扣上兩個確保,並利用從台灣帶來的petzl 左手JUMAR(上昇器)拉升,雙腳的冰爪前端則必須每一步都要死命的垂直插入冰壁,整面雪牆上攀的距離約為200公尺,這段瘋狂路線是島峰攻頂最艱難的部分,且幾乎都在海拔6000米以上的高度來進行,眼前是一場技巧與力量的對決,必須打起精神與這座雪峰拼死拉鋸,隊友之間只剩下言語間的打氣,把命交給主繩,想攀上去攻頂的人只能靠自己。

喬丹島大冒險完結篇-島峰登頂之路
喬丹島大冒險完結篇-島峰登頂之路
喬丹島大冒險完結篇-島峰登頂之路


喬丹島大冒險完結篇-島峰登頂之路
喬丹島大冒險完結篇-島峰登頂之路

大Ngima離開繩隊獨自往上衝去架設確保,三兩下就跟我們拉開好大一段距離,雪巴人的厲害只要親眼見過絕對會肅然起敬!!
小Ngima則建議我們不要帶冰斧上去,因為這樣的地形雖然拿著冰斧上攀有其用意,但通過固定點換確保的時候則可能會因為不熟悉雪攀動作而遇到麻煩,且下降時冰斧也用不著,想想也有道裡,於是我們重新打起精神開始上攀,雙手靠著Millet的GTX雪地手套隔絕冰冷尖銳的冰面,小腿靠著神獸級的Millet Everest GTX 雙重靴來保護脛骨,免於在冰爪踢踏時踩傷自己。冰攀的過程十分刺激,像Josh這樣的攀岩高手看來很能利用技巧來適應地形,我則靠蠻力咬在後面跟著殺上去,若中央尖南面接北二段的死亡稜線危險性是9分,那這段爬升的瘋狂等級我評為19還算客氣......而隨著高度漸增,不免會好奇的想回頭向下看看風景,在此奉勸有志前往島峰但有懼高症的朋友們切勿嘗試這類愚蠢行徑,因為這一回頭很可能會加重您懼高症的病情,甚至帶來終生的陰影.......(笑)





喬丹島大冒險完結篇-島峰登頂之路
喬丹島大冒險完結篇-島峰登頂之路
喬丹島大冒險完結篇-島峰登頂之路
喬丹島大冒險完結篇-島峰登頂之路
喬丹島大冒險完結篇-島峰登頂之路


喬丹島大冒險完結篇-島峰登頂之路
喬丹島大冒險完結篇-島峰登頂之路
喬丹島大冒險完結篇-島峰登頂之路
喬丹島大冒險完結篇-島峰登頂之路
喬丹島大冒險完結篇-島峰登頂之路

切上稜線後視野大開,北面的洛子峰就在很近的眼前,稜線上狂風大作! 零下20度左右的超低溫與四面八方撲來的寒風會讓人以為肺就要結冰,不敢大口呼吸導致越來越缺氧,當下腦裡的思考已無任何邏輯只知道要攻頂,雙眼似有懸念般的死盯著島峰絕頂前行,堅持走完五步後再休息;再走五步再休息,窄不到30公分的瘦稜,所帶來暴露感是種加倍的瘋狂與刺激,逼得我有時不得不採跪姿前進,Josh比我早一步登頂,我則在一翻掙扎後,終於摸上了島峰絕頂。
喬丹島大冒險完結篇-島峰登頂之路
喬丹島大冒險完結篇-島峰登頂之路
喬丹島大冒險完結篇-島峰登頂之路
喬丹島大冒險完結篇-島峰登頂之路
喬丹島大冒險完結篇-島峰登頂之路
喬丹島大冒險完結篇-島峰登頂之路


喬丹島大冒險完結篇-島峰登頂之路

我不知該如何描述當時登頂是什麼樣心情,只記得我們兩個男人相擁在那約兩坪不到的島峰山頂,高度6189米,是此生用雙腿所到達的最高距離,手機訊號滿格,Josh在山頂打了通電話回台灣跟大家報告好消息,我則又拿出一坨衛生紙,擦掉那一直沒停過的鼻涕。
我們再度拿出Mobile 01,以及Millet ,Petzl.等贊助商的橫旗陸續留影,與Ramesh及雪巴人一起唱著Resham Firiri,心中對於下山的垂降固然有些擔心,但當下只想享受這一刻歡愉,下一座雪峰在哪裡? 到時候我們是否還有氣力與時間繼續瘋下去? 可能需要時間來證明,至少讓我們好好睡一覺後再決定~~~。

喬丹島大冒險完結篇-島峰登頂之路
喬丹島大冒險完結篇-島峰登頂之路
喬丹島大冒險完結篇-島峰登頂之路
喬丹島大冒險完結篇-島峰登頂之路
喬丹島大冒險完結篇-島峰登頂之路
喬丹島大冒險完結篇-島峰登頂之路
喬丹島大冒險完結篇-島峰登頂之路


喬丹島大冒險完結篇-島峰登頂之路


《後記》
這次喬丹島能順利出隊,如何湊齊個人裝備? 始終是最傷腦筋的問題,
而在器材的選擇與衣物搭配這些方面,往往也是身旁朋友最常問起的東西。
我會建議有心前往喜馬拉雅山區進行攀登活動的朋友,如果您打算嘗試登頂一座6000米級的雪峰(尤其是在冬季),最好能重新檢視自己全部的裝備,尤其在保暖抗風方面,必須選擇真正冒險等級的專業商品,因為原本在台灣百岳所堪用的衣褲可能無法讓您在喜馬拉雅山上安心。

由於不斷的收到01上的朋友們來信詢問我的裝備當作參考,以下就簡單列出一些我們在這趟島峰行當中所必須的一些裝備:

1.Millet 雙重靴
島峰最適合的攀登月份是4~5月與10~11月,這次選擇在12月進行攀登,算是進入島峰冬攀的季節,我們心裡也有準備會遇到極冷的氣候。山頂的低溫還有冰攀的路程都在在考驗鞋子的耐用度。於是我們選擇了Millet的雙重靴當作這次攻頂的鞋款。整個旅程使用下來,確實也沒有讓我們失望,也不枉費它的身價

2.保暖中層衣
攻頂的過程中,我跟Josh兩個人對於中層保暖衣有不一樣的選擇,一方面是Josh比較怕冷,二來也想體驗看看所謂法國國家探險隊所指定的保暖層是否真的有那麼神奇。所以Josh選擇了一樣來自Millet的Windstopper+Primaloft的夾克。這件夾克非常厚實的填充量,讓Josh從攀登開始再也沒有拿出外層Goretex衣服來穿過,事實證明那果然是可以抵抗零下20度低溫的好裝備。

我自己穿著一件850FP的羽毛衣,與一般羽毛衣不同的是這件羽毛衣加入了發熱纖維,我想在山頂那樣的氣候下,沒有人會嫌自己的衣服不夠保暖,外層則是加上了我在先前文章所分享的Millet Davai Gore-tex外層。這樣的搭配對我來說也是提供了絕佳的保暖。大家可以看看Ramesh身上穿的跟我們穿的就可以了解其實好的保暖層是可以有效減低身上的重量,也可以讓在低溫下的身體活動更靈活一些。

3.保暖褲
還沒從台灣出發的時候,我們接到Ramesh的通知建議我們要多準備幾件保暖的褲子。於是我和Josh兩人跑到台北山水去找尋適合這趟旅程的專業褲款。最後我們決定使用同樣Millet的Alpi Tour與Outdoor Pant。店家說明的立體剪裁在我們進行80度冰壁冰攀的時候確實感受到為什麼需要用到這樣的設計。購買的時候我們特別注意挑選需要可以搭配吊帶使用的褲款,大家可以從上面的照片看到Josh進行冰攀時的驚險過程,那80度的冰壁,沒有到現場是絕對沒有辦法感受那種震撼的。

4.底層衣
我跟Josh這次也是直接採用PowerStretch當作底層,對於身體的服貼還有保暖排汗的效果,讓我們對於這次使用的Millet PowerStretch Pro相當滿意

5.攻頂背包
我收到很多詢問照片拍攝的問題,其實大家從喬丹島的第四篇的連載就知道其實我跟Josh兩個人是帶著重裝上山的,應該很少人會像我們一樣帶著5D2+D700的重裝去爬6000公尺的高山。加上電池鏡頭等及GoPro的配件,於是我們選擇稍微大一點的背包當作攻頂包使用。對於想要來挑戰島峰的朋友,建議你們購買背包的時候記得要有設計可以收納冰斧的功能。上攀的過程我們有拿出冰斧來使用,下山的時候因為已經有架設好安全繩索系統, 所以Ramesh建議我們將冰斧收起來。如果背包上沒有適合收納冰斧的位置,那還真的會造成我們的大問題。這點我們非常感謝來自台北山水的專業建議,也慶幸自己是帶著Millet上山。

6.技術手套
這趟攻頂的過程,一直持續著鉤環,冰斧以及繩索的操作,在這麼低的溫度下一雙可以讓雙手自由活動的手套就變得非常重要。我想很多人都有一個經驗,冬天天冷的時候習慣帶著手套騎車,但是戴上手套之後往往手的感覺就不是那麼敏銳,所以玩家們會選擇專業的賽車手套降低這種手感的差異。

同樣的,我們也必須在一系列的登山手套中選擇具備手感又可以保暖的手套。為了應付山上詭譎的天候所可能隨時降下的大雪,防水的手套是基本的配備,所以我跟Josh選擇Millet專門為了冰攀所推出的Gore-tex防水手套,至於手感如何?我想大家看看Josh拍的精采照片就知道。他老兄對於攝影的要求,不愧是職業級水準攝影師,張張精采啊。

7.頭盔/頭燈
考慮到品質/口碑與安全性,這次的技術裝備我們討論後決定採用法國大廠PETZL的產品,頭盔我選的是ALTIOS, Josh用的是ELIOS。搭配MYO RXP頭燈,再加上一個E+LITE緊急備用頭燈。頭盔要選適合自己頭型的,以免不合晃來晃去又不舒適,MYO RXP是為了這次行程特地加購的,最亮140流明搭配Boost模式的205流明,在這次拂曉攻頂的行程中讓我們非常滿意,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那天在山水手滑入手的E+LITE緊急備用頭燈,超輕超小超方便,亮度還有26流明又防水(IP67),尤其我很喜歡PETZL把頭帶換成細繩的設計,戴在頭上舒適到幾乎忘了它的存在,很適合平常晚上或在帳棚內使用。

8.冰斧
之前在台灣大多使用的是一般健行冰斧,這次島峰因為的地形比較複雜的關係,我們選用的是PETZL SUMMIT與SUM’TEC技術冰斧,斧身有些微彎曲度的變形, SUM’TEC的斧身還有加入Trigrest掌托設計,結合了健行冰斧與技術冰攀冰斧的特色,讓我們在平緩雪地行進時,手握斧頭與斧柄交接的T字部位,當作健行冰斧使用;上攀較陡的雪坡時,也可以改握在接近T點下方的斧身,以短兵斧的方式攀登,甚至面對垂直的冰雪壁面時也可執行技術攀登。

9.冰爪
Petzl的SARKEN技術型登山冰爪是這次我們遠征島峰所使用的重要技術裝備之一,不同於一般的12爪健行冰爪,這款冰爪適合各種冰雪岩混合地形,前齒T型設計能穿透硬冰,前端的Linking Bar能與MILLET的雙重靴前端溝槽密合,後端的快扣設計讓整雙冰爪能牢牢地固定在雙重靴上,讓我們不用擔心鬆脫的問題,建議未來有類似需求的朋友最好採購前要先拿鞋子與冰爪合合看,並且最好在雪地先熟練行進與踢冰的動作。

10.吊帶
為了在雪地要結成繩隊前進與安全確保的需求,吊帶是非常重要且基本的個人安全裝備,一般都會建議要有可調式腿環(adjustable leg loops)方便穿脫,以及腰間要有工具環(gear loop)方便裝掛固定其他器材,由於Josh本來就有在攀岩,所以我也選用跟他一樣的PETZL ADJAMA吊帶。

11.鉤環
在出發前我們在山水選購手動上鎖的安全鉤環的時候,我一眼就注意的PETZL這顆ATTACHE 3D,除了亮眼的金色與輕量化的外型,在安全鎖的部分還有紅色的警示設計,最重要的是,當在雪線以上我們結成繩隊前進時,要一直帶著手套操作技術器材,相較於我們到尼泊爾在當地採購備用的其他品牌的類似款式鉤環,PETZL的順暢度實在是優秀太多了,在又冷又驚險的環境下讓我印象深刻。

選擇在12月去完成自己的夢想,現在想想都還是覺得不可思議。這次我與Josh大量採用Millet與Petzl的產品作為此行個人裝備的核心,實際一趟旅程下來後,讓我對這兩個法國戶外用品的產品性價比感到驚喜,不知道哪一天我們台灣的品牌也能做出這樣細工漂亮又耐操的專業玩意,那是後話了,以後有機會再寫一些裝備實測的東西吧。至於大家可能有興趣的旅費,我想因為個人行程安排的不同可能會有所差異,就不一一說明了,只給大家一個參考:這趟行程所有的人身裝備加起來大概燒了我跟Josh三十萬,夢想果然還是要付出代價,我認為一切都值得!

這趟特別的旅程非常榮幸能夠在01上面進行個人遊記的分享,我想這應該也是目前為止小惡魔出現的最高紀錄了,Garmin上面的高度替我們的島峰之旅留下見證。也許哪一天我跟Josh兩個人又說好了要去爬哪座7000公尺以上的高山,到時候再跟大家一起分享。

最後,喬丹島的名稱其實是取自我跟Josh的中文名字以及島峰的第一個字構成。

別錯過 - 喬丹島大冒險記念影片(2013.12)



psi99 wrote:
你是否也曾傻楞在某個...(恕刪)


完結篇沙發小弟搶到了...哈

滿分送上+要來慢慢欣賞大作了
這攻頂之路,真是讓人敬佩萬分. 期待下次新的大作.
看完有種莫名的感動

我想說~~期待~~你~~~~下一座山


繼續follow up!
這次一堆影片啊~想必是想讓我們身如實境
還沒到能加分的等級,就在這兒給您奉上

期待你們下次的計畫啊~(誤!?)

真是超級贊的Island Peak大挑戰
看到Dennis跟Ramesh說"Ramesh, take a photo"時
就讓我想到當時也常跟Wakil說,Wakil, take a photo~~
超有趣的~~

濃重的呼吸聲和無力感,看了影片後像Flash back般又重現了
後面那個超抖雪坡那種暴露感想必一定挫的很~~~

超棒的遊記~~謝謝Dennis大的分享~~
期待你們的下一座世紀高峰囉 ^^
滿分先送上!!
回家再來慢慢拜讀~~^^
Impreza 1.6iS+GSR 125+RT-33+Pixel 7+GXR A12 28mm
好棒!讓人想起去年國外健行!給一百個讚!!
終於盼到最後完結篇了,這趟旅程真的是除了要有夢想還要有能力(體力、時間、金錢)去配合,
非常棒的一篇文章,這真是我看過最特別的一篇登頂紀錄,
期待樓主將來有更多的文章分享。

psi99 wrote:
你是否也曾傻楞在某個...(恕刪)


恭喜完登!五分奉上!
『 在山的面前,我永遠謙卑;不敢言征服,只願山仁慈 』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