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一篇,當事人角度的報導

登山客看事情就是這樣短視 這次大家都處理的很好沒錯 但是有差錯誰要負責 還不是那些救難的,登山客父母或是兒女永遠只會在那邊哭 為啥救不回來 或是有任何差錯都有可能告救難人員過失(這有判例)

登山運動大家不反對 妳連繫的物品要準備好,不要只 一句話收訊差沒收到 我都不知道有颱風, 只要通訊差沒連繫不到誰知道你是死是活有沒有危險,
登山者從這件事學到啥知道要如何去改善通訊?
如何在你登山過程中遇到任何事情要如何克服第一時間去連繫,至少可以減少不必要的浪費
我從討論上來看沒有,都說有sop會躲山屋這樣而已

該去檢討 通訊連繫問題





救到了,說「你們來幹嘛?」

沒救到,家屬會說「你們有罪,我要國賠」
拿相機出門前,先問問自己:拍照還是旅遊?
cyclo0916 wrote:
該去檢討 通訊連繫問題


從這篇文我們應該檢討:
1.基地台訊號覆蓋不足不是業者的錯,是登山客自己應該檢討

2.登山客應該攜帶功率100W的手機+巨大的全向天線,因為基地台覆蓋不夠,使得登山客必須使用
超高瓦數手機才能通訊,但是市場上找不到這種手機,都是登山客的錯

3.手持無線電功率小受地形影響很大,帶了也不保證能通話,不是電磁學的問題,都是登山客的錯
登山客應該背大電池和800W車機上山,以確保不論留守住在台灣哪邊都打得到

4.颱風來時不去山屋好好避難,而是應該到處跑尋找通話點,
什麼? 你在風雨中亂跑不幸墜崖? 干我屁事,會罵為何不待在山屋的是其他鄉民,不是我

5.台灣每個登山客都應該有錢花三萬買海事衛星電話,沒買還敢給我上山? 你他X的浪費國家
資源@#$%︿(*...

6.即使買海事衛星電話也不保證能通話,角度不對就收不到,不是they的錯,都是登山客自己應該檢討

7.登山客有錢玩輕量化,為何不出錢給業者蓋基地台? 不肯花那幾千萬幾億? 唉,所以說登山客就是該死
qbuostk wrote:
從這篇文我們應該檢討...(恕刪)


Take it easy! 網路的世界裡,誰認真誰就輸了!

其實個人認為,此案中當事者不是全然沒疏失
關鍵點在於她何時得知颱風成形的消息
從新聞看來,她應該在27日晚間就已經進入鎮西堡
28日啟程
不然30日不太可能到達霸南山屋
低氣壓於27日行程
28日中午11點才生成颱風
在當事者進入山區前,不知道颱風生成是很平常
登山者不太可能時時刻刻收聽radio
在營地時比較有可能

若她在28日當天,或者29日早上得知颱風消息
(不管是從收音機還是地面留守的聯絡)
那決定繼續行程,個人是覺得失當
因為新聞的確在28日中午就有報導,蘇拉颱風侵台機率頗高

若她在29日以後才得知消息
我倒覺得她處置的很好
從她30日就在霸南山屋緊急紮營
就知道30日天氣已經開始轉變

推估28,29兩日,山區天氣應該還不錯
但也不確定這兩天有沒有通訊點
或者radio能否收到
如果在中霸坪那裡才收到消息
個人認為下觀霧不是好的選擇
大鹿林道的狀況遠比武陵那裡來得不穩定
若萬一颱風對山區帶來嚴重的損傷
台七線一定比觀霧那裡早搶通
更重要的一點,下山後的接駁
武陵那裡,一天還有一班客運可下山
觀霧呢? 別跟我說要走到清泉那裡去搭車
我們也不知道她原本是打算如何坐車下山
從武陵坐客運是一個選擇
請朋友來載是另一個選擇
但我認為第一種選擇可能性比較大
若是第二種選擇,又萬一她萬一選擇下撤到觀霧
如何出去? 打電話叫朋友來載?
如果朋友要請假不方便呢?
還是風雨變大,還是冒著危險開車上山?
要考慮的太多了,我只是隨便想就有這些問題需要解決
在通訊不發達的山區,不太可能做到詳盡的聯繫來決策下一步
她必須果決的找出對現況最有利安全的做法

比較幸運的是,這次颱風沒對山區造成嚴重的傷害
不然像2004年的敏督利颱風
連在清泉檢查哨的員警都因土石流而殉職了...

我們不知道當事者當時的狀況
也沒辦法聯絡到當事者
也不可能有所謂的檢討報告(非大學登山社團)
也不知道她預定的行程和實際行程
沒辦法完整的推敲出完整的情況

身為登山者,討論此案例時,最好要完整取得相關資訊後再行肯定性的言論
我們不能要求不懂登山的人瞭解
就像我不玩衝浪,我也會因媒體報導而批評衝浪人士
而且在"疑似"颱風天登山的報導中
的確也有登山客舉止不當的case
2007年10月在南二段喪命的
以及2006年夏天走能安的二人隊伍
的確是登山者本身的問題
(相關討論見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628&t=2800166&p=18#36702411)

目前我個人比較確定的
1. 記者斷章取義,標題聳動
2. 當事者說話比較直接,不懂得應付媒體

其他的,就不再多說了
免得又是一片風雨...

peryct wrote:
目前我個人比較確定的
1. 記者斷章取義,標題聳動
2. 當事者說話比較直接,不懂得應付媒體

其他的,就不再多說了
免得又是一片風雨...


中肯

新聞本來就不應該危言聳聽,盡可能使用客觀的語意來報導

斷章取義尤不可取,尤其是台灣媒體的斷章取義都是往幸災樂禍批給你死的方向

之前我PO的黑熊照片

記者劈頭就問我弟,發現的時候有沒有很驚嚇,他們要的就是"驚恐,緊張"

記者的問題就是他們要的答案,無聊至極

反觀保育協會就專業的多


peryct wrote:
關鍵點在於她何時得知颱風成形的消息...(恕刪)


終於有人說到重點了~
我也覺得她何時知道颱風消息才是整體事件的關鍵所在,
不然整體事件若分開來看,誰都沒錯的...

當然,她不要人來救這種話,說得很不得體,加上媒體的報導,才會讓事情越滾越大...
總之~大家討論討論,火氣不要那麼大~~



關於登山這件事~學會放棄比攻頂還重要...
面對山難搜救
我會看被救者在裝備和準備上是否充足
若是早就預期狀況不佳而能夠應付的話
實在沒什麼好苛責的

夏季的午後雷陣雨也足以致命啊!
路人及山友都出現激烈的言詞了,這對大家都沒有幫助,重要的是如何從別人的事件學到經驗

個人比較好奇為何這種長程的登山路程僅有一人獨行?從新聞及歐陽的FB中都只有提到葉小姐一人
看過電影-127小時,無風無雨都可能遇到災難,如果主角當時是結伴同行或許就可以避免自己截肢的慘況
從事野外活動應做好預知危險,一人獨行是很大的危險因子

88風災時,阿里山鄉長陳明利先生從達邦爬了3天才從達邦爬到樂野對外求援(當時電信交通都中斷,各村落無法跟外界聯繫),這段原本半小時車程的路因風災而要花3天,陳鄉長每每想到這段經歷都還會十分感慨及難過。風雨無情,原本一切美好的山水瞬間就會變調,上山的人應要做好充分的心理及事物、同伴的準備,切莫大意。

另外,上山帶的手機門號最好是中華電信的,比較有機會收得到訊號,其他家的門號在山區訊號是較不好
,如有收到微弱訊號時,用簡訊會比通話容易發送得出去。
同時也要讓家人知道當有任何狀況時要聯絡那些單位,避免啟動救援後已經跟家人聯繫上後可以讓救援單位知道接下來要做哪些事(中止救援或是如何救援..等)。
登山本具有風險

野外求生也是登山重要一環

我想若是有經驗者都能淡定應付危險

若是意外~~那啟動緊急救援是無可厚非

如果是在登山者可以應付範圍~~那真的不要太雞婆

figo1958 wrote:
如果是在登山者可以應付範圍~~那真的不要太雞婆...(恕刪)


這個...很難界定
以本例,報案者是別人,當事者不認為需要被救助
但...報案後,負責救援的單位在無法獲得登山者的訊息下能不搜救嗎?
那這樣以後登山者不就都要簽一份切結書,非本人提出救援請求者不需救援?
那以後如有遇到狀況,比如高山症、不慎摔下山涯,即使同行者也無法幫你求救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