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習慣不同,找到自己喜歡的模式即可
我個人是覺得,當你一走就是20多公里時,鞋底軟軟的,踩到硬的小石頭時,其實還蠻折磨腳底的,真的是走到會痛,這時多了一個鐵片,那種小石頭的折磨會比較小一些,坦白說,走到20多公里時,穿登山鞋會比雨鞋來的舒適些,因為雨鞋的鐵片厚度其實還不夠,還是會感覺到路上小石頭對腳底的折磨,反而登山鞋不大會感受到小石頭的干擾
我們登山隊有一個領隊,他就喜歡穿軟軟沒鐵片的雨鞋,他覺得路上的小石頭可以幫他按摩腳底,頂好的
故樓主自己多多嘗試,走幾次後就會找到適合自己的穿法了
我原本的球鞋算是入門級的野跑鞋,所以鞋底的刻度比一般慢跑鞋深,但是踩踏到青苔石階卻容易打滑。我朋友的3千多塊Timberland登山鞋踩到青苔石階,也一樣打滑。BUT、BUT專球330可以直接輾壓青苔石階,完全不打滑!通常雨後我不敢去爬北投的面向天山,太容易打滑了,但我穿了專球330直上沒問題!
但我必須承認我只買大一號雨鞋是不夠的,兩個鞋墊(專球內建+自己購買)穿一整天下來,腳背擠壓到疼痛,而且我還沒塞護踝喔,所以真的建議買大兩號,或者我現在只塞一個自購的鞋墊就好。
然後我現在有個問題:這兩天不是都下大雨嗎?有一次雨實在太大了,我穿短筒雨鞋出門,居然從上面開口進水,結果我的雙腳反而像是泡在水桶裡,適得其反更不舒服。我在想是不是買個綁腿來穿,就可以避免雨水從上面開口流進去?還是我乾脆直接買長筒雨鞋?但長筒雨鞋穿起來還不習慣,感覺腳踝卡卡的,如果是短筒雨鞋+綁腿,應該可以保持腳踝的靈活度吧?爬山的話,短筒雨鞋+綁腿的保護力如何呢?給個建議吧...
紫米飯糰 wrote:
後來我穿專球330去(恕刪)
我爬山多年,早年都花大錢買一堆高檔登山用品,快2萬一件的Gore-tex外套,7-8千的登山鞋,買了一堆,我是某家登山用品店的VIP,每次去都會有專人服務,對方介紹什麼我就買什麼。後來有幾年的時間沒在爬山,不少衣服、鞋子再次要穿時都壞了,Gore-tex內層整個剝落、鞋子PU層水解,早年看人家穿雨鞋爬山都以為人家窮,我因為一堆登山鞋水解後開始試著穿雨鞋爬山,自從開始穿雨鞋爬山後,就幾乎沒穿過登山鞋了,以前穿高檔登山鞋遇到爛泥過水坑都很小心,回家還要仔細清理,現在穿雨鞋都沒在管爛泥水坑,無視通過,回家水沖一沖,刷子刷一下就好。
我穿雨鞋的經驗是、短、中、長筒都要有,專球330我也有,有幾次穿去比較泥濘的地方,褲腳沾了一堆泥,泥土三不五時掉到鞋子裡,要一直脫鞋倒泥土,如果那次穿中筒應該就能避免。因為我幾乎都是自己開車去爬山,所以我車裡有放塑膠大箱和拖鞋,爬完山就把雨鞋脫了丟到塑膠箱裡回家再清潔,我爬山都是風雨無阻,平常走一般健行路線穿短筒,但雨大就會穿中筒甚至長筒,比較泥濘的中級山穿中筒,有時會穿長筒,看路線而定,爬大山就穿長筒了,綁腿很久沒用了,雨鞋本身就不透氣,在低海拔的山雨鞋加綁腿應該會很悶。
另外保護腳踝什麼的考慮,只能說現代人文明生活本身的身體素質不行,我小時候都打赤腳,剛開始登山也都打赤腳,什麼路線都能走,後來因為多數時間獨爬,避免赤腳受傷無人救援才開始穿鞋。我家裡有跑步機,平常沒事就把坡度調最大負重走,也會倒著走,訓綀自己的肌耐力。
另外登山鞋是硬底,硬底形變能力就差,抓地力就差,尤其Vibram黃金大底,本身的訴求是耐磨而不是防滑,我早期亂花錢買一堆高檔登山鞋都是黃金大底,爬山常常摔,當時還搞不清楚,想說都花大錢買最好,怎麼常常摔。雨鞋是軟底,鞋底很容易形變貼合地形,所以抓地力遠勝那些高檔登山鞋的黃金大底。但多數人因為文明生活,剛開始穿軟底雨鞋對於地面傳來的回饋感會不舒服,我自己平常在跑步機不管是跑步、快走、負重爬坡都是赤足,所以適應良好。
為提供您更優質的服務,本網站使用cookies。若您繼續瀏覽網頁,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s政策。 了解隱私權條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