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長程縱走,上山前如何預知颱風威脅?

夏天是台灣爬山的旺季,可是最怕颱風來攪局。尤其是長程縱走,大家好不容易取得的假期,不僅報銷了,還可能受困山上。

氣象局每天下午四點半會提供最新的氣象預報資訊,非常有用,可提供山友參考。

一週的天氣預測圖 (在分析及預測圖的功能選項)

圖中的 L 代表低氣壓,而夏天在太平洋或南海的低氣壓,都很有可能發展成颱風。即使沒有形成颱風,只要靠近台灣的話,還是會帶來降雨。T.D.代表熱帶低氣壓,比低氣壓更接近颱風。

H 則是高氣壓,夏天時若太平洋高氣壓來台灣,則天氣會很炎熱,午後陣雨常會消失。

所以在登山行程中,若有 H 接近台灣,表示天氣大好。若是 L 靠近台灣,就要非常留意它的變化。上山前,不是只要注意有沒有颱風生成而已,還要注意可能變成颱風的低氣壓動向。

夏天長程縱走,上山前如何預知颱風威脅?


但氣象很難掌握,所以一週的預報也無法十分準確,所以需要不時更新資訊。
文章關鍵字
根據氣象局今早 8 點的天氣概況,昨天的低氣壓(就是上圖8/11右下角的低氣壓),今天早上已變成熱帶性低氣壓。上次蘇拉颱風由熱低壓到颱風形成,只花了一天時間。

所以,也許明天氣象局會有進一步的預測。不過,今天下午四點半後,氣象局會做出最新的一週天氣圖。

請近日要上山的山友,要密切注意這個熱低壓的發展。



長時間的預測,連氣象局自己都沒把握了。

我們 一般民眾又如何在山上前預知呢?

happyrunner wrote:
根據氣象局今早 8 點的天氣概況,昨天的低氣壓(就是上圖8/11右下角的低氣壓),今天早上已變成熱帶性低氣壓。上次蘇拉颱風由熱低壓到颱風形成,只花了一天時間。

剛好您舉的例子是很好的說明

如果是前天出發的隊伍,又怎能預知今天上午會形成TD呢
(兩天半差不多己來到行程的1/4 ~ 1/2 正是最尷尬的階段,進or退都有難度)
(以一般台灣長程縱走的時間約在5~10天,來計算)

所以

我認為,如果真要在颱風季節登山,增加自己對外的"通聯能力"來及時的應變,是不錯且可行的辦法!

平安、健康最重要


可以在沒颱風的季節上山嗎,
這樣安全又自在,不用躲颱風,
純粹個人意見,如有冒犯先說一聲不好意思。
爬山的阿光 wrote:
長時間的預測,連氣象...(恕刪)


謝謝回應。

要形成熱低壓前,也是有徵兆的,像這個熱低壓早在氣象局8/7的一週預測圖就掌握到了。也就是說,五天前氣象局就預期有這個低氣壓會出現在菲律賓東方海面。而且,按照過去的經驗,很可能加強成熱低壓,進而發展成颱風。

剛看到雅虎新聞報導,氣象局預測會形成 颱風,週三會靠近台灣。



阿光兄的說法很正確,只有加強對外聯絡的能力,來及時應變是最好的。

至少,要設定一個時間點,類似 no turning back。如果在這個時間點,沒有可疑的熱低壓或颱風,就可以繼續長程的登山,否則寧可保守一點就轉進下山。

瀟湘夜雨薄東飲 wrote:
可以在沒颱風的季節上...(恕刪)


很遺憾

台灣4月~11月都可能會有颱風

剩下12月~3月高海拔超冷,日照時間短,若需雪攀裝備會更多。

夏季登山除了氣候外

就屬記者與鄉民的威脅最大了
...
瀟湘夜雨薄東飲 wrote:
可以在沒颱風的季節上...(恕刪)


像教師的行業,要長程縱走只能選寒暑假,但冬天高山是冰雪覆蓋,所以只能挑夏天。

即使是其他行業的山友,往往也是挑夏天比較好。因為秋天是虎頭蜂活動旺盛的時節,南三段和能高安東軍這兩個長程縱走,都在秋天發生虎頭蜂攻擊山友事件,造成死亡。

春天則天候難測,更難掌握,時而下雪,也可能冰雹,或遇到梅雨季。

反而夏天是最穩定的,只要沒有颱風。
今天氣象局的最新 一週天氣預測圖,已經畫出熱低壓會在週三和週四威脅台灣,而且應該會形成颱風。

所以這兩天要上山長程縱走的山友,應該想辦法在山上得到最新的天氣狀況。

夏天台灣常吹西南季風,若在高山上遇到東風或東北風時,就要提高警覺。

颱風若是從東南方接近台灣,因為逆時針旋轉氣流,台灣上空會吹東風或東北風。

當然,太平洋高壓往台灣延伸,因為順時針旋轉氣流,也會有吹東風(或東南風)的情況。

颱風來臨前,高空常常會出現 卷雲。週一和週二,大家多抬頭看天空吧!

看著最新的預測圖~咱14.15.16的嘉明湖應該是要取消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