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繼完成玉山、北大武、嘉明湖後計畫登頂台灣第二高峰,觀看山勢巍峨冰河遺跡,欣賞氣勢磅礡的圈谷,體驗藍天山脈白雲一體的奇觀。

上個月完成嘉明湖之旅,很快再啟動登頂雪山計畫,今年三月第一次登山就完成玉山之旅,對於山林活動興趣逐漸增加。台灣得天獨厚有將近三百座三千公尺以上高山,連很多不爬山的人都知道登玉山為台灣人必做之事,就跟日本人一定要登富士山一樣。

在國旅大爆發暑假連登山都熱門,參加登山社行程確保中籤369床位。確認出發日期後查氣象預報都是好天氣。

雪山行由豐原車站出發,在台北永寧捷運站接載同行山友,直奔宜蘭大同鄉南山村民宿。

出發後直駛北宜高速公路(國道五號、又稱蔣渭水高速公路),進入全長12.9公里台灣最長的雪山隧道。雪山主隧道中間每隔350公尺設有人員逃生出口的連接導坑。

雪山隧道最初命名為坪林隧道,後因穿越雪山山脈改稱「雪山隧道」。隧道內的牆壁依路段不同繪製了原住民的各族圖案,不僅增加景觀變化,更可提醒駕駛人專心開車。

南山村位於武陵農場、梨山之間,海拔約1200公尺,經常有遊覽車或山友在此休憩。

民宿一樓是雜貨店,提供各式零食、飲料。南山村是中橫宜蘭支線的中繼站,村內有加油站,成為山村生活需求供應站。

民宿在二樓,採家庭式經營,有二人套房、 四人套房 、通舖等住宿選擇,還有浴室。


南山村以前只有雜貨店,如今有24小時超商進駐,成為山友前進雪山的補給站。

一早起床在離雪山登山口最近的全家用早餐,也補給行程中的行動糧(午餐)。


行程附早餐,有肉粽、肉包及獨家中藥加老薑母精燉入味的茶葉蛋供選擇。

有濃濃中藥味、老薑母精燉入味的茶葉蛋!

啟登後要走四公里山路到哭坡,要吃飽才能有好體力。

民宿內有熱水可以裝,不必到全家去裝很方便。

前進中橫台七甲線道,初見大片鮮綠高麗菜園,南山村種植滿坑滿谷高冷高麗菜。

雪山登山口從武陵農場進入。

過了農場露營區,再一連串的上坡,抵達行車的終點「雪山登山口服務站」。

同行山友人數較多,旅行社載送上山是遊覽車,全程由專業高山嚮導帶領服務。

眾所週知武陵農場是秋季賞楓及春天櫻花季時最多遊客造訪的景點。

每年春季園區二萬株櫻花樹盛開時,最受歡迎是紅粉佳人,那種淡淡粉紅如桃花般櫻花,還有一股淡淡的香味,非常令人驚艷。年初還未開始登山時,我就到訪過武陵 !

那時還沒登山,只看一眼雪山山頂,沒想到半年後,當登上一座又一座山岳後,沒想到我又到此登雪山了…

雪山主東峰路線屬於雪霸國家公園管轄,無須申請入山證,僅需申請入園。目前因疫情關係無須看入園影片,於檢查哨確認團員身分後,即可入山 !

雪山登山口海拔2140公尺,從台中豐原出發,繞了台灣半圈經宜蘭又回到台中和平山區,真是好遠的一段路。

登山口有專賣紀念品的雪山小鋪,待完成雪山之行再回來買紀念品吧。

登山口分享雪山訊息,包括路況、水源、山屋設施等相關資訊,歡迎下山朋友提供山上最新消息。

登山口前觀景台能一睹武陵群峰,北一段山景。

樹林冒出頭是海拔3325公尺的桃山。

從登山口到雪山主峰,路程10.9公里須爬升超過1700公尺,而玉山從登山口到主峰的10.8公里,爬升高度比雪山少了300多公尺,登雪山必須走更陡的路、更具挑戰性,在登雪山之前,相關訓練一定要做充足,絕對不要冒然就上路。

啟登前領隊集合同行山友檢查裝備,說明行程,不帶上山的裝備或衣物都存放在車上。

同行山友都剛認識,出發大合照是一定要有的。有人是第一次登山就來走雪山,雪拼到底的勇氣十足!

登山口後方有大水池,是武陵農場初開發時,老榮民種植果樹時為蓄水源而建。天氣好的時候,可以從大水池看到美麗的山影白雲倒映。

登山步道沿途都有手機可通訊點的標誌。此行我的亞太手機到哭坡才斷訊…

從登山口到七卡山莊的路線,只有二公里,雖不難走,但背著重裝起步,不斷地上坡慢慢感覺到累。離今晚住宿369山莊還有7.1公里,標示很清楚,山友都有心理準備。

開始就是之字行的上坡,雖然不會太陡,調整好腳步與呼吸就能順順著走,不求快,放開思緒忘掉疲累,當成熱身吧!

接在樹林間步道緩上,陽光普照,卻完全曬不到太陽。

雪山林道上有植物解說資訊,路旁植物對照解說資料,了解雪山特有森林景觀。

晴朗的好天氣,在樹林中行走,有濃密樹蔭和偶爾的微風。

海拔1800至2500公尺為暖溫帶針闊葉混合林,以紅檜為優勢樹種。紅檜樹皮薄片又稱薄皮仔,色呈灰褐色至紅褐色。

步道之字型上走,能清楚看到高大的紅檜擴展狀樹枝。

領隊為了解大家體能,走一段山路後再調整排序,不會拉長隊伍、也不會有掉隊情況發生。

太久沒有穿的鞋子不要穿上山,避免鞋底分離。新鞋也要先試試合不合腳再穿上山,內穿五趾襪及羊毛襪,可避免新鞋摩擦腳趾而破皮。

重新排序後呈現整齊的隊型,更快速在林道前進。

步道都是整理過的,跟登郊山的步道一樣好走平順。

不知不覺就走了五百公尺,正好是手機通訊點。

也是杜鵑花科的南燭,枝、葉都有藥用:外用治皮膚病、外用治跌打損傷骨折。


登山前要做好行前訓練,例如跑步、騎車、郊山負重訓練都能讓山路走來不疲酸。

人數較多前後有嚮導與領隊,掉隊也有人陪您慢慢走…

走了快一公里,離休息點七卡山莊還有1.1公里。

略走一小時,身體也發熱了,放下沈重背包或脫外套,休息後再出發。

調整補充水份、減輕重量,更能走的輕鬆愉快。

發現新建的流龍,是專門運送七卡山莊整建材料使用。

二葉松有豐富的油脂,林下有大量枯落的松針,在乾燥的環境下,極為容易引發森林大火。

步道種滿二葉松等針葉林,走在松針林道上彷彿像走在地毯上。

少見產於志佳陽大山的杜鵑,志佳陽大山為日治時攀登雪山的唯一路線,路線橫跨司界蘭溪,因山勢險峻,光復後開發由武陵農場出發的雪主東路線。

志佳陽杜鵑為台灣特有種,每年四、五月開花,分布在北及中部中海拔高山,開闊地或草原地帶,數量較少。

經過第一座木棧道,雪山步道沒有溪流,還記得從塔塔加走到排雲山莊要走過82座棧橋。

七卡山莊位於二公里處,在此休息,等等要開始陡上了。

七卡山莊正建行活化轉型整建工程,工期至今年10月31日止,目前無法提供山友申請營地或住宿。

七卡山莊命名典故,「卡」是英文公里,七卡(七公里)指從舊的雪山登山口(武陵農場)開始到達七卡山莊的距離。

後來登山口上移距離七卡山莊只有2公里,但山友習慣七卡山莊的稱呼,就沿用七卡山莊。又說是此地古泰雅獵場的音譯而得名。

山莊內有130個床位,新訓中心風格的通鋪床位有軟墊,改建後都將拆除。

屋頂就地取用的檜木建成,提供登山住宿之用。

帶著探險的心情入內,有靈異傳說的管理室、廁所、老廚房,處處充滿山友無限回憶。



屋頂上有水塔,另建置太陽能照明,在海拔2463公尺的山上。

山莊外觀有雨淋板與Y字型檜木簷支撐房柱,傳統木造工法還能使用至今。

因為離登山口太近,山友慢慢不在七卡過夜,而是直接往369前進。離開七卡,朝五公里外的369山莊出發。

休息10分鐘出發,七卡之後的山路開始有挑戰性,沿路坡度變陡,體力消耗甚大,雪山主、東峰皆列名百岳,挑戰這兩座山就得出體力代價。

Z字形的山路,緩上再陡上,統統都上坡…


馬醉木全株有毒,馬若誤食,必致昏醉,故名馬醉木。


陡上時需要登山杖。使用登山杖就像多了兩隻腳輔助便行山路,減緩膝蓋的負擔,讓膝蓋比較不會痠痛或產生運動傷害。

玉山假沙梨為台灣特有種,又名夏皮楠、柳葉紅果樹。

當玉山假沙梨鮮紅欲滴的果實成串成串地掛滿枝頭時,總會吸引許多鳥類前來覓食。

低頭發現藍紫色小風鈴又名高山沙參。

林道三公里,休息調整步伐再出發。

距離越走越遠,高度越來越高,雲層、群山彷佛在腳下。

登山界有句名言:「遠山高,近山小」,千萬不要被眼睛的錯覺騙了。

路旁可見超大野菇,應該沒有人會想採來吃吧?


原則走五十分鐘休息十分鐘再出發,陡上山路有木造台階讓原本難走的步道平坦好行…

踩穩每一步,或一階一階的走,留心腳下石塊。

來到著名一柱擎天休息處,有二座木椅供休息。

林蔭把休息區全覆蓋,涼涼山風吹來,超讚…

別忘海鹽檸檬糖補充鹽分及電解質。

一柱擎天,一目了然…

有數棵長滿松蘿大樹,幾隻金翼白眉固定來此覓食,雖然很可愛,請不要餵食。

小休後續上,又是上坡,沒到哭坡就走的快哭了…

幾個轉彎後來到傳說中「哭坡」,望著前方小高地,目測坡度不是很難走,應該是一路從七卡到哭坡前很難走,抵達時又看到長長陡上,會讓人忍不住想哭出來而得名。

哭坡有解說牌及展望很好的觀景台,武陵四秀、中央尖等幾座名山盡收眼底。

除了賞景也是休息點,平台下附有小鏟子,山友若要上廁所,記得埋好排泄物,並把「小白花」帶走 !

天氣很熱,旁小空地剛好有棵二葉松,可以用午餐休息再出發。

此行午餐須自理,麵包、泡麵加早上發的茶葉蛋,再喝杯熱咖啡就有足夠體力走上哭坡。

哭坡是條約400公尺的上坡路,直上300公尺,若揹重裝就很累了。只要登上哭坡,就能好走到雪山東峰,撐過去就是自己的。

發現辛苦的協作揹工,在山路上相逢要讓路給揹工。晚上在369的餐食就靠他們一步一步的揹上去。

用餐時不妨看看群峰環繞的大景,對面最高點是有「帝王座」之稱的南湖大山,希望有朝一日也能站在山頂回望雪山。

南湖大山旁像五指山的是南湖南峰。

走雪主東線最容易辨識的山就是山形尖銳的中央尖。南湖大山海拔3740公尺,中央尖海拔3703公尺,尖尖的中央尖因為視覺距離,感覺比南湖大山高。中央尖右側是北二段,左側是北一段,很容易區別。

躲在雲層裡是無明山,旁圓圓山頂是甘薯峰。

往下看去,山腳下是環山部落(舊名志佳陽社)。

再往右看是專種水蜜桃、甜柿、高冷蔬菜的梨山部落。

休息別忘來張「哭坡」大合照。

吃飽休息一陣子,大家戰鬥指數上升,繼續往369山莊前進囉 !

4.1公里正好是哭坡的起點。

該面對還是要面對,趁著雲層壓頂,直上哭坡。

哭坡距離不長,揹重裝覺得吃力,建議放慢速度,在落差大的位置,分成兩步或三步,使用登山杖能節省體力 !

雖然叫哭坡,也沒想像的難到想哭,花半小時忍住就上去了。

回頭一望觀景台已在腳下。

完成哭坡遠眺,藍天白雲與群山形成明顯又整齊的分界線,剛才疲累感都沒有了。

走上哭坡,沒哭,卻在山頂驚喜發現紅毛杜鵑。

紅毛杜鵑因海拔高是最晚開花的杜鵑花糸。

紅毛杜鵑為觀賞植物,能做為藥用,花朵可作為治肺結核,咳血藥品原料。

完登哭坡,正好三百公尺的距離。

通過哭坡登上稜線,山路趨於平緩,慢慢走就到東峰。

海拔2500公尺以上的高山林有著與中低海拔層截然不同的林相,二葉松、台灣冷杉、玉山圓柏等都要爬上2500才看得到。

林間充滿地衣及真菌,二者對空氣中的有毒物質極為敏感,空氣有污染的地方是看不到真菌及地衣的。

路上指標都很清楚,雪山果然是熱門的大眾百岳路線之一!

走入台灣冷杉林。

台灣冷杉又名白松柏,為台灣特有種。分布在台灣北部及中部高山,生長於海拔2,400公尺至3,800公尺的山區。

台灣冷杉為世界上分布最南端的冷杉之一。常形成純林,或與鐵杉、刺柏、玉山圓柏等共同生長。

走過冷杉林進入玉山箭竹林。

玉山箭竹是台灣的特有種。不同的氣候與土壤條件,生長高度有所差異,最高可達4公尺。

經過幾個山頭,已經把哭坡遠遠丟在身後…

發現台灣繡線菊,原來繡線菊不是菊,屬薔薇科。

少見高山植物玉山薊。

來到五公里處,遠方小山頭是此行第一座百岳-雪山東峰。

遠方小白點是今晚住宿的369山莊。

雪山東峰只剩幾步路就到了,加油。

雪山東峰又名次高東山,海拔3201公尺。


東峰是登頂雪山必經山頭,山頂展望佳,是台灣百岳中 「八小巒」之一。


東峰山頂寬闊360度,可無敵展望各名山。

像千層派的山頭是品田山。

旁邊略低是有池有名樹的池有山。

找到東峰三等三角點。

山友的空拍機也起飛拍下更雄偉的山景。

往下看是氣象站及直升機停機坪。

拍完照走下東峰,時間很多慢慢走到369山莊休息。

東峰下方有二個設施,簡易氣象站及停機坪。

停機坪在有搜援事件發生時,供空勤直升機使用。

山友稱東峰像饅頭山、外形很溫和,很好爬的百岳入手。

往369山莊走,沿路都是緩下坡步道。

山徑旁發現一株巒大花楸。

以前只看過紅色巒大花楸照片,終於看到夏天綠意盎然的巒大花楸。

花楸下方是咬人貓,千萬別摸…

玉山圓柏,因數量少且樹型蒼勁成為地標,每顆樹都見証雪山歷史的名樹。


穿過冷杉林已經看到369山莊的身影。


終於抵達三六九山莊。

靠山坡處曾經發生森林火災,留下被林火燒毀的高大鐵杉枯立木。

記得找先管理員報到,自組隊有跟協作搭伙,要確認用餐時段,放好揹包自由休息囉!

三六九山莊門前溫度計顯示15度左右,夏天爬高山晚上氣溫會更低,保暖衣物要帶夠。溫度計下方記述海拔為:3138公尺。

山莊有提供睡袋、睡墊及餐食服務,內有大通舖,設有廚房、洗手間、更衣室等設備。


公佈欄陳列雪霸國家公園製作的登頂紀念書,完登後傳送登頂照,付完製作費就能留下您與雪山主峰的身影。

洗手間是乾式環保的,使用時記得轉身移位,避免噴到,離開前轉動裝置再離開。


369山莊建於本諾夫山下草坡上,以前此峰標高舊測是3690公尺,山莊以此命名。經正確測量更正為3138公尺,但好記的山莊名仍繼續沿用。

常見雪山登山行程第一天先到369山莊過夜,第二天再登頂.也有山友體力較好,會選擇直接攻頂。

從哭坡走到現在有些餓,喝下協作煮的綠豆湯,補足體力,真好…

入住後協作提供飲用熱水,沒有帶保溫杯就沒得喝。這桶熱水是揹工辛苦扛瓦斯上來煮的,千萬別取來刷牙洗臉,大廚會生氣的。

山莊前平台是山友茶餘餐後,開心分享登山經驗的好地方。

武陵四秀在門前可數,藍天底下白雲初現,南湖群峰看得很清楚。

紅色的雄鳥在林間覓食。

午後超夢幻的雲海從蘭陽溪進入雪山山區,源源不絕的雲量及水氣供給,在冬天成為雪山大雪紛飛的保証。

逛一圈後聞到飯菜香味,已經到用餐時間。山莊用餐時間是下午五點半。

適逢暑假期間有很多學生團體或家族隊伍上山,山莊幾乎全年的假日都客滿,非假日還是很多山友上山踏青,可見雪主東線屬於熱門大眾化高山路線。

不同的協作有不一樣的伙食,不變是好吃的美味。

用餐時間一到拿餐具排隊取餐即可。

提醒大家,第一輪請取少量,先試味道,合口味再取第二輪,才不會浪費。

很難想像在雪山能吃到滷雞排、乾煎炸魚、炒臘肉、高麗菜、絲瓜、麻婆豆腐、韭菜、貢丸排骨湯,當然白飯是無限量供應…









走了七公里多山路,真的餓了,在高海拔的地方,每道菜都像滿漢大餐那樣美味。

在無敵山景下用餐,這是五星級大飯店也享受不到的。


吃飽了到後山逛逛,據說某個角落有手機訊號…

沒想到長鬃山羊居然在後方草原現身,是此行意外驚喜…

雪霸在實施入園承載量管制後,在山莊附近常發現黃喉貂、長鬃山羊、台灣水鹿等野生動物的蹤跡,展現承載量管制措施與生態環境維護保育的成效。

若不是太早入眠,不妨走到室外觀賞百萬星空銀河,沒有月亮的晚上更有銀河絕美景觀。

凌晨一點,各隊出發時間不同,不必設鬧鐘,起床聲會叫您起床,載耳塞也沒用。

搞不清楚凌晨一點半的清粥小菜是消夜還是早餐?較驚喜是有漢堡,雖沒有得來速的美味,在海拔三千公尺的體驗,很特別。



昨晚吃的還沒消化完,為蓄存體力,一定要吃飽再出門,幾個小時後出黑森林就餓了。

氣溫低於十足,輕裝出門要把保暖衣物穿夠,八月雪山頂還是很冷的,相信我。

0200摸黑出發,距離雪山主峰只剩三公里路程。

出門前領隊一一檢查登頂衣著,精簡不必要裝備,很盡心,讚。

出發前每個人點亮頭燈,讓林道呈現燈火點點的樣子。

暗夜裡登頂的隊伍緩緩往上移動,頭燈像螢火蟲般在眼前晃來晃去…

前進三十分鐘進入黑森林,雪山主峰是熱門路線、路跡明顯,領隊要求緊跟,千萬不能掉隊,還聽見上次有人在黑森林迷路的消息。

幾乎每一百公尺在樹上都有黃色反光條,沿著指示的方向就不會迷路!

黑森林晚上不時聽見動物叫聲,飛鼠還在林間飛躍…

樹上有反光條,地上有路標指示牌,很完善的設施。

黑森林路況也是上上下下的,海拔越高,呼吸越喘,每踏一步都要看清楚,千萬別踩空或摔倒。

黑森林的取水處,水管就裝在岩壁裡,是天然麥礦石過濾器,也能補充水源。

抵達9.8公里,離雪山頂剩下不到一公里的距離。

推算9.8應該是雪山圈谷處,瞭望四週仍是黑幕,感受身在圈谷中的渺小與壯闊感。

從圈谷底部開始碎石坡陡上,雖然是輕裝,剩1.1公里要上升約400公尺,超喘時休息再走上去!離期待已久的雪山主峰不遠了!

抵達10.7公里,離雪山頂只剩下200公尺的距離。

突然東方天邊出現魚肚白,一定要趕在日出前登頂,觀賞雪山日出大景。

遠方山腳亮燈是梨山部落,右邊山頭是志佳陽山,後方三角形高聳山頭是白姑大山。

登頂主峰前有片被山林大火焚燒過玉山圓柏枯木,看到玉山圓柏代表雪山頂快到了。

只剩100公尺了…

先看到黑夜中的北稜角及圈谷,還有遠方雲海。


來到10.9公里處,終於登上海拔3886的雪山主峰。


雪山頂有一顆白色大理石,上頭刻有「雪山主峰,標高3886公尺」字樣。這附近是沒有大理石的,據查是雪霸管理處在山下雕成,利用直升機運上來的。

勒石後方有一等三角點的基石,已破了一半。

雪山不愧是台灣第二高峰,居然能夠看到雲海中的龜山島…

驚見龜山島的同時,日出從雲海夾縫中,露出光芒 !

剎時黎明昇起,霞光萬丈。

雪山日出非常美,曙光乍現,雪山頂倒映在對面山上---

日出晨曦把北稜角整個染紅,終於看清比主峰矮四公尺的北稜角。


繼玉山後走了二天一夜才能如願,完成登頂雪山主峰。

拜颱風將臨高壓強盛,在雪山頂的展望一等一,周圍群峰皆入眼簾。雪山西南方向白色的建築是樂山雷達站。旁邊小山頭是海拔2220公尺的加里山。

去過玉山後總會先找玉山在哪裡?往南細數依序東峰、主峰、北峰、西峰、前峰,還有卓社大山、甘卓萬群峰。

再往梨山、福壽山農場方向看去,合歡群峰都被點名了…

往北看大霸尖山後方,是台北盆地的陽明山國家公園的大屯山系。

看完遠方換身邊的北稜角,山體顏色跟著陽光的變化萬千。

北稜角海拔3884公尺,因與主峰相距太近高度相仿,無法列入百岳。北稜角與主峰間隔處叫埡口,為一號圈谷與四號圈谷的分界,是冰河發育所造成的冰蝕構造。

在山頂待了半小時,陽光並未帶來溫暖,陣陣冷風把大家縮在樹間取暖。

在山頂發現少見的雪山翻白草。雪山翻白草是雪山的特產,只有高海拔地區能見,羽狀複葉有12-15對小葉鋸齒緣。

下山前要好好看看聖稜線才不枉此行。

聞名山岳界的「聖稜線」起點0K,從雪山頂開始計算里程。

決定下山不走原路,從叉路左下切碎岩坡可下翠池,也是往大小劍或雪山西稜的路線。

從北稜角開始、凱蘭特昆山、雪山北峰、素密達、穆特勒布山、品田山、大霸尖山等3000公尺以上山峰所組成就是聖稜線。

雪山到大霸尖山之間的主脊稜線中,最吸睛是遠遠隆起的大霸尖山。

聖稜線岩壁一層一層,非常雄偉,要走聖稜線上稜線就有路。

往下看可以清楚欣賞圈谷地形。

啞口遠眺下方是台灣最高山岳湖泊翠池,紅色小屋是翠池山屋,附近是玉山圓柏的故鄉,千年玉山圓柏純林面積最大。

再看一眼雪山主峰及圈谷,帶著最滿足的笑容,下切圈谷,踏上返程。

日籍地理學家鹿野忠雄發現的圈谷多達34個,以雪山一號圈谷面積最大。

是冰斗還是圈谷?留給地理學家爭論吧。整個都是冰河侵蝕留下的地形,呈完滿的U型凹槽,稱雪山圈谷比雪山冰斗好聽多了。

圈谷底部是簡易氣象站。

圈谷在每年五月盛開玉山(森氏)杜鵑為台灣特有種,會吸引大批山友上雪山賞花。

今年來晚了,選對花季再上山賞花。

雪山圈谷底部是觀看雪山一號圈谷的最佳之處。

圈谷大合照後就離開,留下最美回憶。

重回黑森林,好好欣賞全台海拔最高的冷杉純林。

黑森林這個名字是因為針葉純林越接近寒帶,葉子越細小,顏色也就越深,故取名黑森林。

黑森林縫隙透光處,遙望美麗又神聖的聖稜線。

最後一個反光條是53,倒數到1就出黑森林了。

直行路旁有木板路障,提醒山友勿抄捷徑,避免危險發生。抄小路還是會接回原路的。

冷杉林樹幹筆直高大。高聳的冷杉、繁密的枝椏,行走其中深感清涼幽靜。

再走進蒼翠的玉山圓柏林,都是摸黑出發時沒看到的景色。

由二棵粗大的玉山圓柏組成迎賓門,一棵還向下伸出一隻手作迎賓狀,山友稱「迎客松」。

半夜經過黑森林時,沒有想到這片冷杉是如此山林壯秀,景緻絕對不輸國外。


來到黑森林石瀑區,在冬天常有神秘的冰柱奇景。抬頭看石瀑很壯觀,形成的原因可能是土石流或地震。

巨石與碎石如瀑布,在台灣高山常見石瀑地形,玉山前峰及嘉明湖都有。

看見巒大花楸就離開黑森林了。

巒大花楸為台灣特有種,最美麗的時候是每年十月葉子轉為豔紅的季節。

山莊後面欣賞到成片巒大花楸美景。可惜2014年一場山林火災把山莊後面燒成光禿漆黑一片,連帶附近的巒大花楸也遭殃,實在非常讓人心痛。

走出雪山黑森林,視線整個亮了起來。

距離三六九山莊也不遠了。

盡頭是黑森林水源路,正好是起點。

回到三六九山莊時,協作已經煮好湯麵可以吃了 !

補充體力的同時,雲瀑秀開始上演。此行看盡雪山大景,真是幸運…

吃完熱湯麵,摺好睡袋返還,清理打包這二天的垃圾帶走,下山畢業照是一定要的。

回程重返哭坡,倒是一溜煙就走下山。

走在回程沒有特別激動的心情,當開機接收訊號時才發現宜蘭外海有今年第一個颱風形成,明天將為登頂山友帶來風雨,希望大家平安下山…

回程路上變身下山急行軍,也許歸心似箭,一路直達登山口…

回首二天前登山口標示,路是一樣的,但完登的心情大不同。

遊客中心販售紅茶冰淇淋,以雪山紅茶製作,雖然不便宜還是要嚐鮮一下。

各種紀念品都與雪山相關,可以留下永遠回憶。


離開前買張雪景的雪山主峰照,蓋上雪霸國家公園紀念戳章,及登山口紀念章,以紀念此行。


完成雪主東峰行要感謝同行的伙伴,來自各行各業的我們二天二夜為3886雪拼不懈,謝謝成就彼此的心願。

延伸閱讀: 用力騎單車遊記大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