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茂斯山區,是海端鄉利稻部落布農族人傳統領域的獵場,不過,其中獵徑被眾多山友踩踏後,路線顯得紛亂,雖不少登山隊綁布條以協助山友辨識方向,台東林管處也在每5百米處設置的簡易反光標示牌,但這些五顏六色的布條路標佔據自然環境,讓原本美麗的山徑更顯雜亂不堪。日前有愛護環保的山友走戒茂斯山路徑時,對於這樣紊亂毫無美感的指標布條感到不滿,下山時沿路與友人合力將布條全拆光,並在臉書上貼文表述基於環保拆除布條的用心,引發登山社團山友間論戰交鋒。好為難
布條真的有用!我在加里山撤退時,因為路線不明顯反覆在同一地點打轉1個小時,那時已經下午三點撤退路線還走不到4/1,相當危險!後來冷靜看有無布條後才找到路!當天加里山跟本就沒半個人影!所以,布條是指引爬山方向一個很好的工具,現在登山又盛行,如果沒有布條,我相信那晚跟我老婆還留在加里山無法下山!
要看狀況,如果是一般步道或路跡明顯的路徑,布條根本是到此一遊的象徵。但是如果像是很多百岳因為箭竹林旺盛,或是大雨沖刷後根本看不到路跡,沒有布條指引鑽錯路根本是找死。還有很多小百岳或郊山路跡如果沒布條指引還是會迷路的。
個人看法在下列情況, 不反對拆除布條1. 路條非常陳舊,這代表該路線可能已經年代久遠,路況不一定還適合行走2. 同一地點同時存在多個布條,且指向路線幾乎相同,但建議至少留下最新的一組布條以提供指路功能有些路線的路牌真的不建議拆除如 五峰天際線,這種每隔固定里程就有的路牌,且其路牌設計本身就有考慮整齊與美觀真的不建議拆除
這是陳年老問題綁布條不是錯,但問題在萬一沒有人維護布條其實也不好指引方向,只能確定是不是這個入口但有的地點是真的需要一堆布條來指引路線甚至不慎走到天黑或是下雨的時候布條會有它的作用有時因為天災舊路線需要變更,此時舊布條也應該要被移除但是該登山隊如果都沒有人來維護那舊布條就會一直留在那裏指引錯的路另個問題是材質與印刷塑膠布條不易破損但是印刷用久了幾乎都會退色自家人也看不出是不是自家登山隊的都不拆也不換,這樣一直放著也不是很好畢竟是塑膠製品不環保綁布條不是錯但是有的布條很明顯寫著某某登山隊狀況明顯不佳,破損老舊都該拆了但若不是自己綁的登山客大多也不會去拆掉久而久之就變成問題
首先,需要瞭解是大眾熱門的登山路線,還是冷門的偏遠路徑。大眾熱門的登山路線,可能是不太需要路條的。只有少數地方,需要特別指引。政府可弄路牌。冷門的偏遠登山路徑,就需要有路牌路條指引。當然,不能只靠路牌或路條來指引,自己要學會使用離線地圖。本來,路牌或路條是需要政府來統一規劃完成。無奈,目前政府只在一些熱門的大眾路線實行。所以,那一些熱心的山友幫政府做了這件善行。無形中,可能幫了很多經驗不足的山友不迷路。這樣,不是也可以減少浪費很多的國家資源嗎?實在不懂,那些打著環保口號的人在想些什麼?就比如,難道你每天都在走的大馬路,就不需要有路牌指引嗎?你每天在走的大馬路,可不是每個人跟你一樣。有些人可能一生走一次,有些人從沒來過這裏。願我們的政府加油,多造福為數不太多的山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