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到2023年,距離上次出國在外也已經是3年前這個時候的紐西蘭,適逢 COVID 疫情爆發的初期。綜觀所有條件,下次出國計畫約莫在2年以後,有太多遊記可以好好回顧,刷新一下當下的體驗與回憶。
2018年朋友邀約,一日中央尖玩得超開心,印象深刻,總是想望著要常常來,沒想到一下子就是2年過去;2020年終於再度成行,同行的兩位好朋友都是經驗豐富的登山越野跑者,都完成過 UTMF(現在改稱作為 Fuji,環日本富士山一整圈的越野超馬賽,總距離170公里+總爬升10,000公尺)

(暌違2年再度見面,好開心啊!😁)
清晰地記得,自從2019年年初動了雙腿的靜脈曲張微創手術以後,一直就以很保守的心態與維持基本體能為主的運動量在休養。2020年上半年更是沒太多跑量、也沒有爬升量(5個月小結只有371公里/16,285公尺累積爬升),對於一日中央尖的行程其實沒有把握。
出發後還想說不然抵達雲稜山屋就先撤退,今天當作來散步走跳,有運動到就好。殊不知就這樣跟著大家腳步、一轉眼已經下到南湖溪,準備往香菇寮營地推進。

(一路順順推進來到中央尖溪,天微亮,可以卸下頭燈,整裝待發,準備迎向好玩的溯溪路段了)

(來張今天行程的第一張合照,有好友同行,實在開心)

(以我所知,一日中央尖行程幾乎都是選擇原路折返,原因無他,因為距離加上爬升已經夠硬了。而沒想到自己來了兩次都是加碼、都是回程硬接上往南湖南峰及巴巴山的岔路,再續行切往香菇寮營地的半探勘路線。這段路幾乎沒布條也沒什麼足跡,就是硬踩硬闖出一條路 🤣)
當然也不是因為加碼是種樂趣,是登頂後時間還早,大家評估狀況還不錯,考量可以順便造訪一下南湖南峰甚至是巴巴山。隨著回程的移動,加上陡上這段中央尖溪~南湖南峰岔路的折磨後,才決定還是保守一點,先回勝光睡覺比較實在 😆

(這顆巨大的倒木實在好美,每次見到都是在清晨時分,都免不了駐足停留拍照)

(去程路上先拍一張,就在中央尖溪山屋的斜對面。猶記得第一次來先在這裡走錯一段,小小加碼,被同行隊友唸了好久 😂 往斜上方接過去就是中央尖溪接南湖南峰的岔路:這個路段約2.5公里,高度落差將近700公尺,無論是往上或往下都不容易。尤其是回程剛從中央尖山下山來到這邊,甫結束一段5公里距離、累積下降1,250公尺左右的長下坡)

(心曠神怡)

(幾乎是一路的活水源,非常方便,大大減輕了需要背負的重量。有經驗有腳力的越野跑者來說,只要帶上濾水器、做足路線功課知道有活水源可以飲用,安全性與便捷性真的大大提升)

(一抹白雲像一隻低空飛過的鳥來打聲招呼)

(其實這段長碎石坡我好愛,上下坡都是)

(迎賓門,歡迎來訪)

(就快要到中央尖主峰東峰的岔路了 😁)

(回望來時路,Hello there 南湖群峰 😍)

(Massive playground 真是一個偌大的遊樂場)

(開始有點雲霧冉冉而上,還好望向360度環景一整圈,仍舊是天寬地闊的山巒疊翠、藍天豔陽,真是幸福)

(中央尖山3705公尺,每次相遇都是久別重逢)

(包場。盡情享受絕美寬闊大景還有風和日麗的好天氣)

(每次經過,每次我都沒有勇氣跳下去.. 😂)
一晃眼已經是2023年,期待今年合適的時候就能再重返中央尖走走 🤞🏼
(第一篇文就獻給目前造訪過覺得最漂亮的臺灣高山,寶島第一尖,中央尖山3705公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