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情提要一下,這是一間「探索課程」是校訂必修課程的私立學校,與外包給校外單位的登山活動不同,學校有自己的探索中心、編制內的探索教師,從幼兒園開始到11年級都有固定的探索教育課程,10年級海洋,11年級山林都是必修課。
而今年我們的任務一樣,就是分成兩個梯次總共8天,跟這群學生們一起上山,記錄他們在山上的點點滴滴。
這是長達34分鐘的高中生爬大霸紀錄影片,沒有什麼流量密碼,只有充滿這群學生在山上生活後真實的體驗心得,感謝願意點進來看影片的你。
拍攝時間:2023.0418-21, 0425-28
拍攝地點:雪霸國家公園-大霸群峰(大霸霸基 / 伊澤山)
機身鏡頭:Canon R5 / Canon R6 / DJI Drone
--
「生命中對你最重要的是什麼」,是在山上特別想要問學生們的題目。就像爬山一樣,有目標才有方向,對即將成年的這群學生,如果能知道什麼是對自己最重要的事,才找得到努力的動力與目標。




往年上山都在擔心天氣跟疫情,今年上山反而是擔心要問同學什麼問題?會不會跟以前太相像?重複太多?一直到上山後才發現多慮了,沒有任何路沒有任何心情會跟別人重複,每一個人每次都是獨特。比起多壯闊的風景,我們更喜歡拍攝的是,這群人一起在山上發生的什麼事,記錄下這些心情。




[ D1行程 ]
am6:30 學校集合-
am11:00 管制站分各小隊出發-
pm4:00 馬達拉溪登山口扎營




「很多事情我們沒辦法預期,所以從現在開始你要對自己負責,照顧自己還有照顧你的隊友。」探索中心主任
從上學期開始,露營課程、郊山課程、負重上七星山、負重走17K河濱,一連串的準備就是為了這次上山,這群學生99%都是第一次爬百岳,有人擔心有人抗拒有人期待有人緊張...第一天19K的大鹿林道(不走捷徑),就在這樣的心情下展開。





第一天在馬達拉溪口扎營休息,因為除了趕路,還有小隊課程要執行,每個天不同的題目與分享、LNT無痕山林,利用四天時間來完成大霸行程對學生來說蠻剛好的。




[ D2行程 ]
am8:00 用完餐後打掃 / 早晨集合 / 淨山-
am9:00 各小隊出發-
pm2:00 抵達九九山莊
無痕山林也是教學項目中的一個重點,讓學生對自己與對環境負責。



第二天的4K陡上好像一直以來都是學生最擔心的行程,不過爬山就是如此,做好規劃、目標明確,慢慢走就會到。





第一梯次的學生到達九九山莊後,天空頻頻閃悶雷,在傍晚開始下起大雷雨,探索老師們也一直討論到很晚,確定第三天的應變狀況,是否上山?上山要推進到哪裡?評估的標準?下撤的流程是什麼?如果不上山的雨備課程?



[ D3行程 ]
am4:30 用餐評估是否上山
am9:00 分站上課:PAC(攜帶型加壓艙)、攝影課
pm1:30 分組作業
凌晨四點起床後天氣依舊閃雷,雖然同學們好不容易到九九山莊,但基於安全考量還是決定取消再往前推進。同時間有山友勉強在風雨中上山,也在10點左右陸續撤回,還好都平安回來。
第三天不上山空出來的時間,就改為在山莊內上分站課程,分別上PAC(攜帶型加壓艙)介紹與應用,還有由我們來教同學攝影課。








無法上山還是很精實的上了一天的課,小組分享也把大霸的牌子拿出來拍照過過癮。


因為分兩梯次上山,遇到的天氣狀況完全不同,第二梯次同學則是很順利的上山,甚至是展望超好的天氣!這三年我們總共一起上山了6次,也只遇到2次好天氣(其他不是白牆就是下雨),同學也太受老天眷顧,上輩子肯定有人做很多好事。





--
「你想當一個什麼樣的人?」、「你的夢想是什麼?」是這段路上訪談同學不停問他們的問題,這段旅途讓我最感動的兩個點之一,是第一梯次的老師下山後,紅著眼眶說他的夢想就是當老師,深刻被他的真情感動,是啊,教育無它唯愛與榜樣,跟著這群同學拋家棄子上山的老師絕對感受最深。

另外一位是有能力爬到霸基,卻因為同隊成員身體狀況,只能上去伊澤山下來後對自己的反思。「成為一個平凡但卻有用的人」從他的口中說出他的夢想,如此簡單卻帶著滿滿勇氣與力量。

--
最後,從三個人上山的攝影組,到最後我們本來只是想自己合照卻被滿滿同學包圍的一大群人,上山最感動我的從來都不是只有風景,而是人與人一起在這裡發生的故事。

END,文多圖多,感謝觀看到這裡的每一位你,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