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9 Lite外觀設計承襲自P9,但正面並非2.5D曲面玻璃,而是傳統平面玻璃。背面為仿金屬髮絲紋,實際上整支金屬的部份只有中框,以塑膠材質而言質感做得很出色。P9 Lite在中國市場的型號是「G9青春版」,如果有看到這名字,其實它就是P9 Lite。


既然稱之為Lite,不意外在各方面規格都有縮減,包括處理器、記憶體與容量、CA(載波聚合)、相機,也不支援OTG、NFC、霍爾感應器/陀螺儀,但螢幕規格有達到5.2吋1080P,也有支援指紋辨識,華為從入門至高階有多款手機提供指紋辨識(包括~Mate 7、Mate 8、G7 Plus、GR5、P9、P9 Plus、P9 Lite)。
P9 Lite的處理器是Kirin 650,效能比去年P8 Lite的Kirin 620好得多,其架構為Cortex-A53四核心2GHz+A53四核心1.7GHz,跟高通中階的Snapdragon 615/616系列類似,同為A53的大小核搭配,但Kirin 650的製程是16nm,理論上比28nm的S615/616效能更好。

●仿金屬機背 x 金屬邊框 質感加分
●少了徠卡認證與雙主相機 體驗降一階
●效能、續航力與充電測試
●測試老實說

P9 Lite台灣引進金色、黑色、白色,金色與黑色前後都是單一配色,而白色是前白後銀。螢幕週圍仍有一圈黑框,官方提供的螢幕佔比數據是76.4%。雖然與P9同為5.2吋螢幕,但長度、寬度與厚度都略輸給P9,應該是單手操作的極限了。

跟P9比較一下,可以明顯看到P9 Lite機身較長,但兩支正面設計真的很接近,正面大概只能用Logo的字體來判斷,P9的Logo字體跟Leica一樣。

背面外觀差異就蠻大,相機鏡頭位置同樣偏高,P9 Lite只有單鏡頭、未支援Leica認證、沒有雷射對焦,LED閃燈也只有單色溫而已。P9與P9 Plus背面都沒有放上華為的企業識別標誌(就是那朵花),而P9 Lite又放回去了。


把P9(左)與P9 Lite(右)螢幕亮度同樣調為100%、預設色溫,可看出P9的螢幕亮度高很多,P9也有較偏紅的情況,還好EMUI可以自訂螢幕色溫,影響不太大。P9與P9 Lite同為5.2吋1080P,但P9的材質是IPS-NEO(負向液晶),P9 Lite是一般IPS。




P9 Lite正面與P9、P9 Plus一樣都有橫條紋,聽筒左側有前置相機與感應器,螢幕右上角有LED提示燈,P9是把提示燈藏在聽筒裡面。

音量鍵與電源鍵都在機身右側,P9 Lite電源鍵上的凹凸狀,不像P9摸起來這麼明顯。

左側卡槽的位置也是相同,P9系列三機當中,P9 Plus與P9 Lite支援雙卡,P9沒有(這邊講的都是台版)。

卡槽採最近很流行的三選二式,卡1是nanoSIM,卡2是nanoSIM兼microSD記憶卡,想要雙卡就無法使用記憶卡,必須要取捨。


P9系列全都有台灣4G全頻,其中P9與P9 Plus支援2CA,P9 Lite不支援CA。在雙卡方面,P9、P9 Lite都是4G/2G雙卡雙待,卡1亞太預設為4G上網主號時、卡2中華自動切換至2G,將卡2中華預設為4G上網主號時、卡1則是找不到訊號(因為亞太沒有2G網路)。


不管數據上網預設為何,在撥號畫面當中都能任選一個來進行撥號。P9 Lite不支援雙通話,所以同時只能進行單卡槽的語音電話,另外一個卡槽來電會被轉入語音信箱。

在機頂的配置方面,P9只有麥克風,P9 Lite則是有3.5mm耳機孔與麥克風。

兩支底部最大的差異是傳輸規格,P9已改為未來主流的Type-C,P9 Lite仍維持microUSB。P9 Lite底部看似有雙喇叭,其實只有右邊的孔才是喇叭,左邊是麥克風。

透過噪音計來測試喇叭音量,播放五月天OAOA這首歌約1分鐘的MV片段,P9 Lite平均約為80.3分貝,音量跟市面上機種比起來屬於中上表現,P9也是大約80分貝。
相機的規格完全不同,P9 Lite沒有Leica相機認證,P9與P9 Plus才有。P9雙相機感光元件都是IMX286(1/2.9吋),P9 Lite是前兩年高階手機常見的IMX214(1/3.06吋)。

P9 Lite背面雖然是仿金屬髮絲紋,但質感與觸感都很不錯,外觀上不會有廉價感。

背面搭載第二代指紋辨識技術,支援360度感應,但P9 Lite並非華為目前最便宜的指紋辨識手機,而是市價約5500元的GR5(榮耀暢玩5X)。

在EMUI當中,指紋不只是用來解鎖螢幕,還能設定保險箱與應用程式鎖定,以及不用輸入個人指紋也能拍照、錄影、接聽來電、停止鬧鐘、開啟通知面板、瀏覽照片。



前面提到除了沒有Leica相機認證之外,P9 Lite感光元件與鏡頭組也與P9/P9 Plus完全不同。P9 Lite的主相機是F/2.0光圈、28mm廣角、1300萬畫素(Sony IMX214),前相機是F/2.0光圈、27mm廣角、800萬畫素。以不到7000元的入門款手機而言,這樣的規格其實很不錯了,可惜少了光學防手震、雷射對焦、相位對焦,使得相機的使用體驗不太理想,對焦速度與穩定度都差P9一截,尤其是近拍或低光源時,蠻容易手震。同樣價位的ZenFone 2 Laser,相機體驗相較之下好一些。

從左側可以滑出相機模式,P9有的功能大致上都有,主要少了單色、超級夜拍模式,還有無法拍出P9、P9 Plus的大光圈景深。

支援專業手動模式,可惜無法拍Raw檔,7000元價位應該也沒幾支可以拍Raw檔。手動調整部份,ISO從100~1600、快門速度從1/4000秒~8秒,還有曝光值、白平衡、AF-S/AF-C/MF。

支援去年P8時推出的光軌拍照模式,有車尾燈、光影塗鴉、柔水、星軌四種模式,要搭配腳架才能拍得好。

主相機最高輸出解析度是4160 x 3120,前相機最高輸出解析度是3264 x 2448。


錄影規格前後最高皆為1080P,但如果有設定「美顏錄影」模式,最高只有720P。


華為並非首次採用Sony IMX214感光元件,之前的P7、P8 Lite、Mate 7、GR5、榮耀6其實也都是。我認為成像與上述手機感覺很像,在全自動模式下的發色很討喜,但細節畫質受限於感光元件,沒有太大的進步,油畫感依然很重。畢竟這只是一款不到7000元的手機,就不能要求太多。
















雖然是入門款機種,作業系統與EMUI都是目前華為的最新版,採用Android 6.0搭配Emotion UI 4.1。

儲存容量只有16GB,實際大約有近10GB可用;記憶體規格是2GB,未安裝第三方軟體前,約有600MB可用,看來還是要3GB RAM比較充足啊。


官方規格僅標示支援GPS與GLONASS,但經過測試北斗衛星也能抓到。


利用A1 SD Bench來測試內建儲存容量的速度,讀取速度大約是170MB/s、寫入速度大約是40MB/s,可以猜測為eMMC 5.0架構。

開啟DevCheck來查看硬體,處理器時脈是480~1709MHz(小核)、1402~2016MHz(大核),GPU是Mali-T830。



利用安兔兔V6.1.4版進行測試,Kirin 625處理器測得52923分。如果跟高通比,比Snapdragon 615/616高,但比Snapdragon 625低,S625可跑到62000分(ZenFone 3基本款)。




安兔兔測得的感應器資訊,主要是不支援霍爾感應器與陀螺儀。



3DMARK的Sling Shot Using ES 3.1測得381分,在排行榜上跟OPPO R7 Plus差不多(380分),R7 Plus的處理器是高通Snapdragon 615。


PCmark for Android的效能測試,P9 Lite測得5176分,接近紅米Note 3頂配版的5187分,紅米Note 3頂配版的處理器是高通Snapdragon 650。


測試瀏覽器效能的Vellamo Score,P9 Lite只有2756分,並不算高。

將螢幕亮度設定為50%,來測試PCmark的續航力表現,結果只有7小時25分鐘而已。以電池容量達到3000mAh而言,我覺得續航力沒有想像中好,實際上使用的結果也是,續航力中規中矩。

跟華為自家手機比,續航力是跟P9、榮耀5X、Mate S同等級,大約都是7.5小時的實力。


至於充電時間,我不確定市售版附的變壓器規格(我借到的是5V/1A),請有買的網友來補充。利用支援高通快充3.0的變壓器來測試,試了好幾個發現P9 Lite只有5V/1A的輸入,大約5W的充電功率而已。

P9 Lite的實際充電時間,大約是3小時27分,才能將3000mAh的電池完全充滿,充到半滿大約要1.5小時。跟P9與P9 Plus只要不到2小時比起來,真的是慢多了。




■優點
1. 雖然不如P9輕薄,但P9 Lite的機身尺寸與握感都很不賴,身為入門機外觀卻完全沒有廉價感。
2. 市面上少數低於7000元卻有指紋辨識的手機,而且EMUI相關應用很多元。
3. 支援4G全頻與雙卡雙待。
4. 採用Kirin 625整體效能比P8 Lite的Kirin 620提升不少,比高通中階的Snapdragon 615/616系列高。
■缺點
1. modem只有LTE Cat.4而已,因此不支援CA載波聚合。
2. 相機體驗與P9、P9 Plus比起來差一階,對焦速度偏慢,也較容易有手震的情況。
3. 不支援NFC與OTG傳輸,與P9相比少了霍爾感應器與陀螺儀。
4. 充電速度很慢,僅5V/1A的輸入,大約需要3.5小時才能充滿3000mAh的電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