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acetyl wrote:
我一直以來都覺得自...(恕刪)
我認為這個睡眠中的動作有關係
其實你可以利用Sleep as android這個App來交叉比對
他是利用手機的感測器感應床墊的震動,所以沒有手動來動去的困擾
不但會根據你的紀錄加以分析並給予建議
還有鼾聲分析與錄製的功能,可以了解自己打鼾的時間長短
我帶小米手環5次才有一次達到3小時以上的深層,大多小於2小時
但是Sleep as Android的分析結果就沒那麼嚴重
深層睡眠多寡還是區分的出來,都感覺與實際的睡面狀況有相符
但是不會因為做夢或是手部移動而影響到分析
Sleep as Android試用期是14天,應該足夠你比對了
擔心無線訊號的話,就把手機設定為飛航模式
不過手機若不支援螢幕關閉下仍支持Sleep as Android運行
則鼾聲錄製過程需保持螢幕開啟,可能會很耗電
http://caf677.pixnet.net/blog
以下是GOOGLE的解釋:
那睡眠檢測是檢測脈搏嗎?深淺層清醒的區別就是脈搏的區別?
一般來說,目前手環判斷睡眠主要靠猜。
怎麼猜?看你多長時間不活動。人睡眠狀態比其他任何狀態活動都小,所以手環邏輯多數是先等半小時如果一直檢測不到日常活動,那麼就把半小時前開始計算為睡眠狀態。脈搏檢測在現階段更多是用來檢測是否是手環被取下,因為睡眠開始階段和之前的脈搏數字變化往往不大,雖然有差別但是會被誤差影響。深睡眠與淺睡眠主要是活動量差別。深睡眠中人幾乎不動,淺睡眠中人活動較多。雖然這裡說活動較多,與醒著的時候差別還是挺大的。
公佈睡眠統計的原理,只說了」設定了至少6個條件,當手環裡的數據符合這6個要件時,手環則認為人開始睡覺了「。在這裡我根據自己的使用經驗和其他的資料稍作推斷。首先可以肯定的是,小米手環不是靠檢測脈搏來判斷睡眠的。因為如果手環內有檢測脈搏的傳感器,那麼手環大可以增加運動脈搏、心率統計的功能,這功能不用我多說大家也知道需求多大。而且如果有脈搏傳感器,就不會出現將手環取下之後甩動手環也會計步的情況,目前來看,小米手環內還沒有哪個功能用到脈搏檢測。
白話一點來說,就是~
手環內置加速度傳感器,這個傳感器可以檢測手環的運動狀態,我在走路的時候,戴著手環的手臂會上下運動,傳感器記錄下來,通過藍牙傳入手機。跑步同理,手環通過手臂上下運動的速度來鑒別。至於睡眠,晚上八點以後,要是手環不動了(連續30分鐘左右不動),手環就當你進入睡眠狀態了,淺睡的時候是會動來動去的,深睡的時候就不動,手環也統計下來,第二天把記錄發給你,如果你不是有意去測試,這些記錄都還是比較準的。
"NIKON D200"+"12-24 F4"+"24-70 F2.8"+ "50mm F1.8"+"70-300G VR" +SB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