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來就是當年的時空背景是同樣Sony自家推出的RX100系列相機在高階DC市場上具有接近統治的地位,一樣要煩惱兩台的電量、一樣的光學能力,買QX而不買RX的理由非常薄弱…硬要說也就當年的手機螢幕還是比RX100大一點的,但是在戶外的實用性也是差不多水準的糟糕,大白天連構圖都有難度的低亮度窘境並沒有因為改用手機取景而有所改善,反而是RX100可以用EVF解決這個問題
把時間軸拉到現在的2025年,這10年前就被Sony玩爛不玩的東西有沒有搞頭?我覺得有,這要分很多層面來看
首先最重要也最基本的連線速度&穩定性,畢竟當年Sony主要就是因為這個而失敗收場的…很顯然小米的方案有極大的優勢,從試用影片來看雖然偶爾可能還是會有一點小卡頓,但大多數時候它已經做到基本相當於手機內建的原生相機一樣順暢
再來是除了體積以外的配套使用體驗,這玩意也不像當年的QX系列具有獨立的電池&記憶卡插槽,整個模組以手機本身的電池供電,完全做到了如同你用相機時多帶鏡頭也不用煩惱鏡頭有沒有電的問題,因為它根本就沒電池…當然這會導致手機的耗電量激增,這其實小米自己也早有解決方案:那就是外掛的電池手把,對應這模組更加耗電與體積更大的影響,小米完全可以再做一款握把更深電池也更大的手把,問題不大
這模組所利用的光傳輸還解決了照片需要另外傳進手機的問題,你用外掛模組拍攝完就直接存在手機裡,同時也能用到手機內建的疊圖演算法,各種光學&畫質以外的體驗都跟內建的相機沒有區別…它雖然本質上是用另一台獨立的相機拍的,但是它卻能整合到像是用內建相機拍的一樣,你不用再多任何的步驟去處理另一台相機拍的照片,這我覺得在使用者體驗上非常重要
再來看看跟這模組或者跟整個手機市場無關的,那就是相機市場的現況…眾所周知因為手機近幾年來軟硬體的不斷推進,就別說高階DC了,所有傳統相機廠都已經近乎完全放棄所有品類的DC…這幾年來出的新款DC如果扣掉部分前代小改款的產品,那就幾乎沒有對應手機的威脅而開發的全新機種…大家都是把集團資源投入到自家的無反系統中去,DC這類不管高中低階不可換鏡的產品已經接近完全放生
這種現況就造成不滿足於手機本體的攝影愛好者想要再升級,才發現手機與相機之間有個巨大的斷層,這就是相機廠們共同打造的鴻溝…你對手機還不滿意?那你就是只能上無反,而且你如果考慮到鏡頭你還只能上FF無反…M43的機身已經不具競爭力(片幅最小售價卻一點都不便宜)、APSC除了富士沒有人在認真做鏡頭,當你仔細看CNS這傳統日系三本柱的鏡頭布局你就會發現他們根本不把APSC當一回事,那只是拐新手入坑的騙錢機,他們最終目的就是要你上FF…所有的進階、高階鏡頭全是FF用的,APSC尤其比較新的CN兩家,除了最入門的鏡頭以外根本不給APSC任何進階的選擇,換句話說就是你買他們APSC的機身是沒有未來的
所以這就造成了什麼結果?手機再上去就是FF無反,這樣你花的冤枉錢才會是最少的…但這花下去可就不是Ultra手機那區區三四萬能解決的事了,十萬才叫做入門門檻,如此高昂的售價就硬是對攝影燃起興趣的新手狠狠潑了一大桶冷水,冰桶挑戰的那種等級
這還沒完,手機這幾年對拍照的努力還不僅僅是硬體堆料,軟體算法也在不斷精進…可相機廠做了什麼事呢?他們更加追求專業化,機身就是純粹的影像擷取器,他們不斷強化相機擷取光線的能力,然後你要怎麼發揮相機拍到的素材那是你家的事…雖然也不能說他們錯,但這下好了,你還得為了修這些越來越肥大的RAW組一台性能別太差的電腦,然後那些專業修圖軟體一堆都改訂閱制無法買斷,還有新世代的AI功能讓你明明買電腦不是為了打電動卻還得另外再添購顯卡…一切的一切好不容易都搞定了才發現自己的螢幕超爛,色域色準表現都很差,於是你又要再多花錢買一台高階的螢幕來修圖用
看了上述這些,各位手機界當中的攝影愛好者,你們暈了嗎?當然每個人的要求程度不同,並不是所有人都得經歷這一大串、花這麼一堆錢…但對我一個前前後後玩相機玩了20年的人來說是什麼讓我決定徹底退坑呢?那就是LR不付費訂閱不能修RAW
我就很坦白說吧,我也不是真的窮到花不起訂閱LR的錢,但就是感覺這真的超級坑啊…我就一個普通的攝影愛好者,我平常要工作要顧家等有各種自己的事情要忙(誰不是呢),我雖然喜歡拍照但我確實一個月拍不出幾張值得修的圖…然後你跟我說不付錢不能修RAW?那我用相機拍照的意義是什麼?你可以限制我不訂閱就只能用部分基本功能,但是直接不給修RAW這什麼意思?在我的眼裡看來就是如果你不是有錢有閒的大佬、退休老人或家裡有礦的富哥富姐,那除了職業用戶以外都不配學人家玩相機,這是專業領域不是玩票性質的阿貓阿狗可以褻瀆的
這時候你再去對比現在的手機,各家廠商現在都已經做到大部分的照片都已經沒啥好修的了,直接拍完直接就能看出這張照片行不行…你想繼續再修當然可以,但對大多數人而言直出完全就能用了…現在的手機早就不像當初只顧著拉暴力HDR、無腦加銳化、把晚上拍成白天或破綻百出的模擬散景而已了,他們不斷精進算法讓HDR越來越自然、銳化越來越少、疊圖降噪越來越強、2倍變焦算法與高畫素模式越來越實用等等,而作為使用者的你從頭到尾就是只負責構圖取景按快門,如此而已
相對於轉用相機,奇高無比的學習成本就足以打槍87%的人,更別說你還要耗費更多的時間精神與金錢來換取更低的出片效率…誰的時間不用錢?用相機拍出門一趟三五個小時回家再挑片一小時修片兩小時那都是家常便飯,你拍一張照片換算下來的時間成本很可能遠遠超出你的想像…至此玩相機已經變成玩的就是一個有本錢&有熱忱來追求所謂的純粹光學表現(也不純粹了現在一堆鏡頭都加數位修正來縮減體積),但這只是相機廠把所有的後期成本都轉嫁給使用者罷了,相機本身一切的不足都可以歸咎於一句:你自己不會用or終究是相機後面那顆頭比較重要
所以這年頭還是有大把的人在追求手機的拍照能力,不是他們不懂、不知道手機跟相機差在哪,而是越來越多人認清了自己終究沒辦法在一個興趣上投資那麼多的成本…手機除了攜帶方便,更重要的是內建的一整套流程也許就已經足夠滿足自己的需求,用手機拍你可以省下大把的時間去做別的事
但手機也因為其必備的便攜屬性,導致堆硬體換畫質的空間被死死限縮,然而現在已經差不多堆到頂上不去了…現在的各家Ultra已經超出很多人對手機的容忍極限了,想要繼續再往攝影方面走就只能設法突破手機的天限,所以這玩意就出現了…這一切的一切都跟10年前Sony在做QX系列的那個時空背景,差太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