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模塊光學系統速試:舊概念搭新技術有解方?

磁吸式走獨家規格應該會失敗,而且採用CMOS含鏡頭的方式,像GXR,實際一個一個焦距買太貴了,很難成功。
如果做成可換鏡的微單樣式,例如現在有出一台ALICE CAMERA,就是採用手機藍芽操作的M43相機。
採同樣的概念,做個相機框架,但改用Thunderbolt連結手機,運用手機的算力,似乎比較可行。
inben2
大賣的話,就可以推出小底輕便長焦鏡 .. 這才是我想要的
featheringer
GXR沒法比…如果扣掉模組,GXR的機身啥也不是…但手機不同,沒有模組它依然是一支手機,而且可能是除了相機以外都很強的手機…現代人對手機的需求度也遠超GXR那個年代,GXR在當時真的還不如買兩台相機
其實就是一台相機,只是機身多了手機的功能,換成這個角度去思考就不覺得這產品有什麼大問題。
小米:「我有一個大膽的想法.......所以同業們你們趕緊付諸行動吧!!」
當年這台就沒無人問津了,
比手機畫質好,方便
三秒即可充飽電

Martin wrote:
小米在昨天的記者會尾...(恕刪)


感覺期待!!!

16 Ultra 有機會嗎?

應該要 17 Ultra 或 18 Ultra 才有機會上是吧?!



Sony 表示:我的發想跟技術

小米:3Q…
如果找相機大廠一起合作研發,這個手機+相機的無線傳輸能力,一定有廠商願意合作,如果小米可以搞定跟佳能或尼康的無(或低)延遲無線傳輸,以手機目前的修片能力,應該有賣點...
就像這類產品!



想像成:它們賣一台筆電,但可以把核心取出來當手機用 ...
vincent700523
真的很懷念下面華碩這台,當初真的是很有創意阿,經典之作。[笑][笑][笑]
小米技術確實有進步,看起來比當初的Sony好很多。
不過話說回來,根本的問題還是攜帶性,多帶一顆鏡頭總是麻煩,
除非夠便宜,買來玩玩之後塞抽屜角落不心疼,不然這終究會是小眾產品。
featheringer
如果可以打到還願意多帶一台相機出門的人,那這玩意就算成功了…帶一顆這玩意出門,你不用煩惱電量、儲存,而且還更輕更小,重點是就單以純光學角度來看它也沒有同級競品,我認為這一定還有利可圖
inben2
若我多帶相機出門,圖的就是流暢的拍照(拿起,拍照),而不是好帶、但拍個照還得先安裝
LaserLink 這個技術真的蠻厲害的~
- Manu
其實出轉接環不需要光學模組就可以了,這樣有鏡頭的人可以自由換鏡頭,

而且可以出各家相機的轉接環,不過也只能支援手動鏡頭吧.
featheringer
手機又大又亮解析度又高的螢幕(相對於相機),加上峰值對焦輔助的話手動對焦其實也沒啥大礙…不過做轉接環的缺點就是現在的鏡頭都是電子式,M43系統幾乎全部都是完全純電子,連MF都不行,其他接環我不清楚
featheringer
再來就是轉接其他鏡頭就必須受限於鏡後距+鏡片設計,這會讓同等焦段、光圈的鏡頭遠比整合型模組大…如現在這模組全部加起來的體積看起來比一顆M43的17/1.8還小,全鏡非球面設計對於縮減體積的效果非常顯著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