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損測試 電壓補償vs無補償 多種線材 交叉測試

其實版上已經有很多相關測試的文章了
包括多種充電器的測試,以及多種線材的測試
但這些測試,一直未能解答小弟的一個疑惑,就是"線損"

之前小弟也曾擔心過一個問題
有電壓補償功能的充電器(例如HP大豬頭及其貼牌Kamera DB310...等)
用2A以上電流充電時,量出來的輸出電壓高到5.5xV,會不會造成行動電源損傷?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634&t=3760838&p=8#49583428
熱心的狼大曾給過解釋「實際經過線路到達micro USB還會有損失,損失程度看線品質」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634&t=3760838&p=9#49607517
所以小弟興起了這個念頭,想瞭解手邊的線材會造成多少的電壓損失

以下先介紹參與測試的物品

一、小米行動電源
線損測試 電壓補償vs無補償 多種線材 交叉測試

二、充電器
Kamera DB310 和 aibo方塊旅充 (都不超過$200)
線損測試 電壓補償vs無補償 多種線材 交叉測試
aibo雖然號稱3.1A,其實是指2.1A + 1A,這顆沒有電壓補償功能。
DB310版上已經有很多人開箱過了,是HP大豬頭的貼牌,有電壓補償功能。

三、電壓電流檢測器
線損測試 電壓補償vs無補償 多種線材 交叉測試
其中C款(白色)檢測器可同時顯示電壓電流和mAh資料,有MicroUSB母頭可測USB線輸出電壓電流。
本篇的線損測試,可說是靠C款檢測器達成。
但測試後,發現C款檢測器似乎和某些線材不是很合,電流輸出和另兩款相比會有少一截的現象,但有些線材則很正常、不會有這現象。

四、我手邊的線材
(附贈的不算,單獨買的都不超過$100)
線損測試 電壓補償vs無補償 多種線材 交叉測試
線損測試 電壓補償vs無補償 多種線材 交叉測試
線損測試 電壓補償vs無補償 多種線材 交叉測試
1.Kamera DB310裡面附的線。
2.網拍上買的賣家自稱是Samsung的線,但測試結果看來不怎樣,很可能是假貨。
3.小米官網賣的便攜傳輸線(短線)。
4.小米手機(Mi3)附的線。
5.我以前用的Sony手機附的線。
6.小米行動電源附的線(短線)。
7.網拍上買的雜牌麵條線。
8.網拍上買的雜牌號稱18AWG線,測試結果還不錯,但這條線只能充電、無法傳輸資料。
9.利用免郵券從官網買了這條原裝傳輸線,由於測試進行了一大半才收到它,所以單獨拍照。

測試過程就不貼圖了,因為圖片數量會太龐大,整理成如下表格。
表格資料我有核對過一次,看有沒有key錯,應該是沒key錯。
有些數據看來太像了,連我自己也懷疑是不是不小心copy到別格的資料,但核對結果,還真的就是長這麼像。

先上關於線損測試的表格
進行線損測試時,我是利用兩個檢測器(B和C),比較省事。
檢測器B等於是量充電器的輸出電壓,檢測器C等於是量(第一條)線材的輸出電壓。
但檢測器C沒有MicroUSB公頭,故必須再利用一條線(第二條)接到行動電源。
這種測試方法到達小米行動電源的電壓會減損蠻多的,故這表格裡沒有2A以上的實屬正常。
(要理解這句話請參考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634&t=3820104這篇)
又第二條線我是找線損最少的,也就是(6)小米行動電源附的線(短線)
當我要測試(6)這條線(當第一條)的時候,就拿另一條小米的短線(3)來當第二條線。

aibo方塊旅充和各線材的線損測試
線損測試 電壓補償vs無補償 多種線材 交叉測試
由上表來看,線損最少的是小米行動電源附的線,其次是小米便攜傳輸線,這兩條線都屬於短線。
雜牌18AWG線(只能充電、無法傳送數據),則是長度1米(或以上)裡線損最少的。

Kamera DB310和各線材的線損測試
線損測試 電壓補償vs無補償 多種線材 交叉測試
不知是不是這顆充電器(所採用的晶片?)把線損電壓補償控制的還不錯?各線材的線損電壓差異比較集中(0.32~0.41),但也看得出電壓補償功能的確發揮作用了。

以下是各線材和三款檢測器之間的交叉測試

aibo方塊旅充和各檢測器/線材的交叉測試
線損測試 電壓補償vs無補償 多種線材 交叉測試

Kamera DB310和各檢測器/線材的交叉測試
線損測試 電壓補償vs無補償 多種線材 交叉測試

以上數據就請網友自己看了,不知為什麼C款檢測器搭配某些線材(2,4,9)時,其電流會減少一截。
原本我也是懷疑是不是自己線沒插好,但重插過也是差不多,加上不管用aibo或DB310時,某些線材搭配C款檢測器都有電流少一截的現象,所以應該不是沒插好/接觸不良之類的問題了。

最後,可能會有人有如下問題:
1.為什麼是挑B款和C款來做測試?
(答案在圖裡,請自己看)
線損測試 電壓補償vs無補償 多種線材 交叉測試
線損測試 電壓補償vs無補償 多種線材 交叉測試

2.檢測器本身是不是也有"線損"?
(答案在圖裡,請自己看)
線損測試 電壓補償vs無補償 多種線材 交叉測試
線損測試 電壓補償vs無補償 多種線材 交叉測試
線損測試 電壓補償vs無補償 多種線材 交叉測試
線損測試 電壓補償vs無補償 多種線材 交叉測試

所以請大家看待這一篇的測試結果(或別篇的測試)時,記得這些數字僅供參考。
1.檢測器後的線材會進一步造成電壓損失,故檢測器的電壓不代表到達行動電源的電壓。
2.這種簡易型檢測器本身也會造成一些電壓電流損失。


註:有電壓補償功能的充電器,算是好東西,不要誤把這功能當做是劣質B貨!?
要測試電壓最好拿外部供電的儀器做測試例如高階三用電表或是



不然小數點都僅供參考~

主要是待測電壓/電流都會被吃掉一些,造成不準確!
absmen2002 wrote:
要測試電壓最好拿外部供電的儀器做測試例如高階三用電表或是
不然小數點都僅供參考~
主要是待測電壓/電流都會被吃掉一些,造成不準確!

是的!
我也是覺得一堆測試文,似乎都沒考慮到簡易型檢測器本身也會吃電壓/電流。
但是一般人也只會買這種簡易型的檢測器,你貼的那種專業的太貴了,一般人可能買不下手。

蝦米爸爸 wrote:
所以請大家看待這一篇的測試結果(或別篇的測試)時,記得這些數字僅供參考。
1.檢測器後的線材會進一步造成電壓損失,故檢測器的電壓不代表到達行動電源的電壓。
2.這種簡易型檢測器本身也會造成一些電壓電流損失。

小的有個建議,想請蝦米爸爸參考:

找一個數字型三用電表,將檢測器 A、 B 和 C 接在小米行動電源上,然後用電錶量空載電壓。

以三用電表為基準,算出檢測器 A、 B 和 C 的電壓誤差值,實際測試時再將檢測器上顯示的電壓值 + 或 - 誤差值,這樣的電壓值比較有基準在。

三用電表只是當基準參考用,不需要特別校正或用高階機器。

謝謝蝦米爸爸的測試,可以知道線材的好壞。

很喜歡逛小米區,可以知道充電器和線材的資訊。
2/10 - 長腿秀英的生日! 9/22 - 舞后孝淵生日!
Charles Laih wrote:
小的有個建議,想請蝦米爸爸參考:
找一個數字型三用電表,將檢測器 A、 B 和 C 接在小米行動電源上,然後用電錶量空載電壓。
以三用電表為基準,算出檢測器 A、 B 和 C 的電壓誤差值,實際測試時再將檢測器上顯示的電壓值 + 或 - 誤差值,這樣的電壓值比較有基準在。
三用電表只是當基準參考用,不需要特別校正或用高階機器。

這題對於不是那麼專業的我,費了一些功夫...
本來我是打算直接手持三用電錶的紅/黑測試棒量電壓
發現電壓跳來跳去,原來我的手會用我自己都不知道的頻率在抖?
後來犧牲了一條MiniUSB傳輸線,把它剪斷把線拉到電錶的紅/黑測試棒
原本以為剝出來的銅線有纏住紅/黑測試棒應該就可以了
結果電壓還是會亂跳,原來光是纏著還是會接觸不良
最後用膠帶把銅線纏貼住紅/黑測試棒,電壓果然就穩定了

由於檢測器A/B會輪替顯示電壓/電流,兩者輪替的時間不一致
檢測器A分配給顯示電壓的時間似乎比較少(感覺一下就變回顯示電流)
所以抓了幾次拍照時間點,才終於等到四者都同時顯示電壓的一刻




之前測試線損時沒選A款,只是因為A款跟B/C款相比(空載)較不一致
這次用三用電錶來量,看來B/C款也與三用電錶較一致

蝦米爸爸 wrote:
這題對於不是那麼專業...(恕刪)

感謝蝦米爸爸!
真不好意思,讓您忙了一段時間!
2/10 - 長腿秀英的生日! 9/22 - 舞后孝淵生日!
B 我沒有,A 跟 C 我也有買,用 A 充電的時候發現電壓會一直飄,C 就不會,不知道兩個差別在哪裡?

本來是想用來測試家裡哪一條線比較適合當充電線,看到蝦米爸爸的測試實在是太完整了,下次買線就有參考的依據了!

感謝!
2/10 - 長腿秀英的生日! 9/22 - 舞后孝淵生日!
Charles Laih wrote:
B 我沒有,A 跟 C 我也有買,用 A 充電的時候發現電壓會一直飄,C 就不會,不知道兩個差別在哪裡?

我看拍賣上C款產品的特點有一條是「精度更高,電流參數基本不會亂跳」。
價格上是:C款 >> B款 > A款
但C款提供的功能也更多,所以C款較高的價格也反映著功能。

我自己使用的經驗:
空載(沒充電)的時候,各檢測器顯示的電壓數字都平穩。
但有負載時,A款較會跳(0.05V之間),B款還好(0.01V、不常跳),C款幾乎不會跳。
我抓A款檢測器的數值時,儘量抓偏中間和較常出現的那個數字。

可能A款最便宜,版上很多進行測試的人大多入手A款。

至於C款,可同時顯示電壓/電流/mAh、可測試MicroUSB線的輸出,原則上還滿意。
但測試結果發現有三條線似乎跟C款檢測器不合,電流與另兩款比會少一截
(2)網拍賣家說是Samsung線 (4)小米手機附線 (9)小米原裝傳輸線
更正:剛注意到似乎連 (5)Sony手機附線 也會有點小小的不合

蝦米爸爸 wrote:
我看拍賣上C款產品的...(恕刪)



我用儀器級的電源供應器(電流精度1ma)去對手機供電5V,短期輸出電流本來就會跳個10幾ma左右,長期輸出也會因為電池的阻抗而改變。要注意的是USB供電不是直接面對電池當負載,而是手機內部的交換式降壓線路,所以讀數不穩是正常的。
phuang3 wrote:
我用儀器級的電源供應器(電流精度1ma)去對手機供電5V,短期輸出電流本來就會跳個10幾ma左右

感謝你的補充說明
「短期輸出電流本來就會跳個10幾ma左右」換算一下大概就是0.01A多

請問一下如果是電壓的話,短期輸出大概會跳多少嗎?有個大約數可以參考一下嗎。謝謝!

C款基本上不會跳,不知是不是C款有刻意去"平滑化"顯示的數值?
打個比方:據說GPS每次收到的訊號算出的位置,其實也是很會跳的,但GPS會有某種演算讓顯示的位置看起來趨於一致。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