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管小米、紅米手機型號再多,米粉們一定不會搞混純小米數字系列的特色,今年數字系列來到第二代了,到目前為止發表了兩款:小米12、小米12 Pro,這兩款都有國際版,台灣也都會上市。
小米今天就公布了小米12跟12 Pro的台灣上市計畫,在這之前,我們也有個短暫的機會可以先預覽玩玩小米12及小米12 Pro,在上手的時間裡,我先試了幾個個人最好奇的東西,包括「Pro Focus/ 萬物追焦」、夜間拍攝、多重散熱下的機身溫度,這頭篇就先跟大家分享小米12及12 Pro這些點的表現囉。

開箱外觀
這次的小米12系列一大一小。


小米12有6.28吋螢幕,主打大小單手好握、口袋好放,螢幕尺寸也不會太小。Android這邊很近期同樣訴求小尺寸且旗艦的新機,就是Galaxy S22了(6.1吋)。
小米12 Pro螢幕是6.73吋,就是傳統的,旗艦要有大螢幕、好相機、高配置的訴求。
兩台都是曲面螢幕,不過MIUI裡有提供自訂邊緣防誤觸範圍的功能,多少可以解決握持時肉肉誤觸的問題。

=================
小米12的包裝裡都是常見的配件,包括一個透明全包的軟殼、USB-A to C充電傳輸線,以及支援小米12 67W快充的充電器(開箱是歐版,充電頭以台版為準),這充電頭最低也可提供30W充電功率(若手機也支援的的話)


上手的小米12是紫色款,很粉的紫色,但玻璃消光塗層上有很細很細晶鑽亮感,沒有華麗的炫光,很舒服的光澤。


小米12系列的相機底座,算很融合進背面設計,排列配色也工整,不難看。
上面放了5000萬畫素主鏡頭(有OIS)、2x長焦微距鏡頭,以及123度的超廣角相機。主鏡頭是SONY IMX766感光元件,1/1.56吋大。

兩台小米12都做了360度的圓潤,意思是說前後上下左右的側邊,連同四角都帶弧形,想來是個強調舒適手感的設計。中框是鋁合金材質的。


上下都有揚聲器,特別把開孔做成聲波狀,小巧思。小米12的發聲也是跟harman Kardon合作調音,並支援Dolby ATMOS杜比全景聲,簡單聽了YouTube Music的音樂,是覺得聲音是乾淨的,聽得出低音,高音也不會尖銳,是亮的聲音。
頂端仍有紅外線埠。


沒有3.5mm孔,也沒有記憶卡,是雙nano SIM卡槽。

另外小米12寬度是69.9mm,是單手握住後,拇指碰得到對面的寬度,可以操作鍵盤輸入,或是撥號按鍵,單手帥氣按支付密碼也比較輕鬆,但機身仍偏長,還是會擔心頭重腳輕的手感,因此說可單手使用…我是覺得要小心,還是不要。

===================
小米12 Pro的包裝內配件大致跟小米12一樣,也有透明軟殼、對應的快充充電器,以及USB-A to C充電傳輸線。不過我上手的那台盒內有少東西,這裡就不拍排排站了。
小米12 Pro可以支援120W有線快充,標榜可18分鐘充滿Pro的4600mAh電池,包裝裡也很大方附了對應的充電器。(上市的會是台版插頭)


上手的是黑色小米12 Pro。
一樣是玻璃消光磨砂表面,在不同光線下會有深淺反光,黑色又更顯得小低調一些。

相機底座略有鏡面,在小低調的黑色機上較顯眼。上面搭載的三顆鏡頭都是5000萬畫素的,
包括大底主鏡頭,採用SONY IMX 707感光元件,尺寸有1/1.28吋,帶OIS,大底提升低光畫質也是主打之一。
第二顆是人像鏡頭,也可拍攝2x焦距。
第三顆則是115度的超廣角鏡頭。
小米12 Pro沒有另外的雷射對焦模組,這次提出的「Pro Focus」功能,有部分是借助機器學習辨識來抓主體對焦,這個後面測試段再來說吧。

四個側邊、四角也都是帶弧度的線條,8.16mm的厚度看起來有更薄一點,12 Pro的中框一樣是鋁合金材質,整機四側沒有直角。


小米12 Pro也是在上下兩側有hartman Kardon合作調音的雙揚聲器,但內部則有2高音、2低音的發聲單元,也支援杜比全景聲,試聽起來覺得音量有比12大一些,音場一樣開闊,但低音更明顯,看劇或射擊時體驗很不錯。


12 Pro一樣沒有支援記憶卡,單純的雙nano SIM卡槽。

看看螢幕

兩支小米12都是AMOLED,但不是每項規格都相同。
先講相同的~
都支援小米的TureColor真實顯色技術、 DCI-P3色域、顯示Dolby Vision及HDR10+、陽光螢幕3.0、360度感應環境亮度、自動亮度2.0,以及都採用康寧Victus保護玻璃。
小米12

不同的細部則有這些,大家比較看得到的差別就是尺寸、色彩及動態更新率吧。

兩支小米12都支援杜比視界及HDR10+影片,看YouTube時可以選擇HDR格式。色澤真的蠻漂亮的,清透有層次。
▼小米12

▼小米12 Pro


* 螢幕裡的畫面都來自Links TV影片:【8K HDR】京都之秋智慧調整更新率方面。
小米12 Pro的動態更新率,會根據顯示動靜態、滑動狀態,以及程式,在1~120Hz間切換不同更新率,靜態如電子書,甚至可到1Hz。
上手時特地開了監控來看,多半是在30、60、90、120Hz幾個檔位變化。
● 若畫面完全靜止,會降到10Hz,只要畫面有動,哪怕只是不小心點到一下,就會呈現120Hz更新率,所以看照片時,停下來看會是10Hz,滑動切換時,又會跳到120Hz,所以並不是開相簿APP時就一直停在某個更新率。
● 播放影片時,會切換到30Hz或60Hz,我看到的大多是60Hz。
● 相機取景畫面也是固定在60Hz。
● 安兔兔始終在120Hz。
● 至於遊戲,上手期間只看了兩個,「Call of Duty」載入時較低,有到30Hz,遊戲中都在120Hz。「原神」則始終在60Hz更新率。
遊戲、第三方App也要適配後,才能支援這1~120Hz的細膩更新率。


而小米12也有動態更新率,但不像12 Pro那樣細膩隨時變化,大多是依照動靜態,在幾個檔位間變換。
追焦快拍
小米12系列這次提出了「Pro Foucs」萬物追焦這個新功能,來表現兩支手機拍照錄影抓對焦的速度跟準確度。在相機設定裡,可以看到新增了「運動抓拍」、「運動追焦」、「人眼追焦」這幾個項目。

Pro Focus是透過機器學習,讓相機偵測到狗、貓、人物、臉部,甚至拍攝單人時會偵測眼睛,然後追蹤對焦(錄影時點兩下可鎖定),即使你跟被拍的人都在移動,也可以清楚抓拍,且因為有用辨識輔助,所以有柱子、路人經過或是暫時出鏡,也可很快找回主體繼續追焦。
這樣的功能在Xperia手機上行之已久,但每次試拍功能時,總覺得光線、現場亮度才是最關鍵的,若光線不夠,即使對焦沒問題,照片還是會動態模糊,加上傳統連拍時並不會啟動Pro Focus,要一次一次點擊快門來拍攝,更考驗處理流程的速度,於是我帶著這樣的懷疑,進行萬物追焦初體驗…
拍攝情境是以小米12試拍,在採光比一般辦公室稍好的攝影棚,媽豆向前走,我也跟著一邊走,一邊不斷按快門拍照,期間媽豆偶爾愉快轉圈,兩人都是在動態中拍攝,
過程可以看一下螢幕錄影,檢檢追蹤對焦的準確度,以及連續拍攝的間隔有多近…不斷喀擦喀擦快門聲是不是很有巨星出場的fu…

追蹤對焦的速度是不錯的,辨識得很快,追得也很快,拍攝間隔也幾乎能連按連拍。
這段過程共拍了142張照片,其中也有13張動態模糊的照片,其他都是清楚的,以這樣的速度跟光線來看,成功率算很不錯,
我挑了幾張動作中成功拍攝的照片,有正常光線、輕逆光、稍暗、眼部對焦中,大家可以看看,畫質普遍沒有站定正常拍攝好,但「抓拍拍到清晰照片」這一點,Pro Focus做得還不錯,不過前提仍是:光線要充足。(個人覺得哪天出現光線不夠仍沒有動態模糊的算法會更厲害...)。點擊都可看大圖。
![]() |
![]() |
![]() |
![]() |
![]() |
![]() |
日夜間簡單拍
因為小米12跟12 Pro的相機規格很不同,所以兩支都來試拍~先看小米12的,它的相機組成如下:

【戶外】
- 超廣角
- 主鏡頭
- 2x
【逆光】
- 超廣角
- 主鏡頭
- 2x
▼小逆光人物。

【室內、人物】
- 順光人物
- 順光人物
- 近拍
- 1室內景
- 食物
【微距】
這印刷就舊紙張的質感都有拍到...

【夜間】
這裡比較自動跟夜間模式拍的效果後,發現夜間模式的清晰度較好,所以這裡不管現場亮度如何,都用夜間模式拍攝。
- 超廣角
- 主鏡頭
- 2x
▼招牌、街景。
- 招牌
- 一般街景
- 較暗街邊
▼很低光。
【人像模式】
![]() |
![]() |
【自拍】
▼順光。
![]() |
![]() |
一般自拍 | 人像自拍 |
▼逆光。
![]() |
![]() |
一般自拍 | 人像自拍 |
拍攝觀察:
不管日夜,色調都偏一點鮮豔,但不會太過,仍是自然的,線條清晰度就旗艦來說可能一般。超廣角畫質有比之前要好,但長焦畫質就小欠佳,較一般。拍逆光修正效果極強,但難免讓明暗層次沒有過渡美感,這看你的目的臨場在開/ 關HDR。
夜間模式的清晰度、畫面乾淨度都很不錯,色彩也沒有流失,表現可讓人滿意。
再看小米12人像模式,膚質膚色修飾很自然,虛化也有層次感,但摳邊準確度還是會出錯。
====================
再看小米12 Pro。
它的相機組成如照片,三顆都是5000萬畫素,成像都是1200萬畫素,看來都有用到畫素合成。

另外因為這一波Pro的上手時間較短,也剛好沒有遇到媽豆,所以照片較少,也缺少人像,等下波有較完整的時間再拍吧~
【戶外】
- 超廣角
- 主鏡頭
- 2X
【逆光】
- 超廣角
- 主鏡頭
- 2X
【室內】
這試用長焦鏡頭拍的,有辨識出美食模式,另外12 Pro不支援微距拍攝(沒有這模式)。

【夜間】
這裡仍是選擇以夜間模式拍攝的照片,但與小米12不同,檢查照片時發現12 Pro用自動及夜間模式拍一般夜景時,清晰度是差不多的。
- 超廣角
- 主鏡頭
- 2X
▼招牌、街景。
- 招牌
- 一般街景
- 較暗街景
▼很低光。
- 很低光1
- 很低光2
拍攝觀察:
日間照的色澤、亮度與小米12差不多,都是較飽和透亮但還算自然,且HDR效果一樣都很強。但12 Pro的長焦照明顯較可用。夜間模式的暗部清晰度、細節銳利度、色彩亮度...等也算非常可用,暗部的亮度真的拍得不錯,HDR效果明顯的特點也有出現在夜間模式上。
但如果跟同樣把畫素合成到2.4微米的S22 Ultra相較,線條清晰度還是差了一點。另外雖說三顆鏡頭都可拍夜間模式,但超廣角拍夜景畫質看來還是沒有很好。點擊可看大圖A。

溫度記錄、跑分
小米12跟12 Pro,都做了更多的散熱設計,以小米12 Pro來說,有三層石墨,加上2900平方公釐,更大的均熱板,供長時間使用負載較大程式時把熱趕快導出,減少溫度對效能的影響。
時間關係,這裡只先拿小米12 Pro來測試。
兩支小米12一樣都有內建省電、均衡及性能三種模式,在遊戲加速裡另有提升性能的設定。

還來不及玩遊戲,我們先以也很會發熱的錄影來測。
我們以小米12 Pro,在約23度的室溫裡持續拍攝4K/60fps影片一個小時來記錄溫度。(拍我工作的樣子,所以是有動態的)
手機的設定是:有放5G SIM卡,但開啟Wi-Fi連線。開啟性能模式,解析度選2K、螢幕亮度自動,而錄影時畫面更新率始終維持在60Hz。

一個小時拍完,電力從96%降到58%,共用掉38%電力。溫度方面,
● 30分鐘時;機背最高44.1度、螢幕46度。
● 60分鐘結束時:機背最高45.8度、螢幕46.5度、CPU 68度、電池45.5度。


而影片畫質或流暢度看起來也沒有降低。
手機是以較重性能、耗電的方式來設定,CPU溫度雖然不低,但還是可以錄影沒有中斷,以及機身溫度雖算有一點高,但以往測試遊戲時機身也會到這溫度,好的地方是看起來是穩定維持在那個範圍內。
最後來跑分吧~兩支手機裡都有不少跟性能有關的設定。
小米12 Pro安兔兔最高跑出99萬2000多分,當時的設定是性能模式 + 2K解析度。

這些就是上手的半天裡,針對好奇的點先測試的分享。小米12強調的夜間模式2.0,低光錄影這些,我可能還沒測試到精髓,正規試用文時會再來試試。
但就快拍、導熱這兩點來說,似乎還不錯,可用。

模特兒:Ange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