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倍耐力輪胎在台灣好像不太有名?

如題

為什麼好像台灣人只知道米其林,德國馬牌,但是不知道全世界排名第5的倍耐力輪胎呢?
甚至部份台灣顧客好像不知道有這個品牌,感覺好像這個牌子的輪胎好像搞的比台灣正新還無名...
我記得以前用過他們的輪胎那時候還蠻有名的耶,是不是有最近用他們輪胎的版友可以分享看看他們用過的心得!?
文章關鍵字
行銷宣傳作得不好
再加上
產品方面一直沒有具有特色
人有夢想而偉大 換車嘍~~~
可能行銷做得不是很好吧,
倍耐力以前在台灣也很有名不輸馬牌,
馬牌很久以前叫"西德大陸輪胎"
都不便宜就是了
舉個例子...

幾年前米其林的二輪胎較冷門,所以很多人都很冤枉的拿到周期較久的胎
所以就把他冠上滑滑滑的罪名,好可憐的米寶寶.....
這幾年12"車的市場興起帶動日系胎的風潮
市場上對輪胎的認知都被日系競技胎給寵壞並且給了錯誤的觀念!

再來日系胎普遍重視操控與抓地力,歐系胎重視排水性、均衡性、磨耗度
又加上神鵝車這幾年帶來的運動速可達風潮,讓大家一昧的追求輪胎的"粘度"
其實輪胎的"粘度"在技術上市最容易達到的
整體的均衡性、穩定度、衰退性、溫度造成的胎壁剛性變化,這些才是最難克服的

什麼好胎就是要軟要粘....
北宜一堆後輪用601、R1、92雙載噴出去的一大堆,不就很粘很安全?
雙載輪胎過熱在加上競技胎達到工作溫度的時候胎壁的支撐性就不是非常強大了
一過彎導致胎肉變型過大,失去側向支撐性就一定噴了
大家都忽略掉競技胎與道路胎最大的差異
競技胎的設定上,只要胎溫達到時它的胎肉及胎壁的變形率很大
因為要提供更大的觸地面積以增進輪胎抓地力
看倌們可以上孤狗找一些GP或SBK的相關圖片就知道了
而胎壁支撐性...這點歐系胎做的比日系胎要好上太多了

這裡我想澄清一下,我不是抨擊601之類的那些競技胎
畢竟他們也是非常好用的輪胎我也是愛用者之一
只是真的要用地方啊!
還必須搭配相對的懸吊與適當的胎壓才能發揮他良好的性能
不然為什麼601和TT92那些高階競技胎在日本都是禁止販售在一般公道使用
怕的就是你不懂得如何"正確使用"

如果對輪胎安全與好壞的認知都要用競技胎的標準來看
那麼這些世界前三大輪胎製造商都來製造競技胎就好了
而且120-80-12的尺寸本來就是標準競技規格
要把競技胎的標準拿來放在130-70-12實在有點不妥

好比說"米其林"
在二輪.....他是供應二輪大型賽事輪胎歷史最悠久的廠商,而且在GP還沒規定統一輪胎供應的時候(普利司通),看看各隊幾乎都用米寶寶還有ROSSI最輝煌的時代也是米寶寶,再看看去年結束的八耐,冠軍的YAMAHA廠隊也是米寶胎

不像B牌...拜統一輪胎供應商之賜,去年拿下100勝就在自HIGH大打行銷,而也因為這樣去年底一口氣發表了好幾款輪胎,也是拜GP之賜才得以讓他們的輪胎技術突飛猛進

如果要大肆宣傳100勝...米其林確實最有資格


Mr.question wrote:
如題

為什麼好像台...(恕刪)
沒廣告,就是如此了,
其實它還不錯,我自己就用P7的.
倍耐力好像每次看超跑都配她的胎阿..
固特異 在台彎的名氣可能比 倍耐力還慘??

其實有很多日系胎例如 TOYO ,YOKOHAMA 等... 雖然沒有像幾個所謂的大品牌那麼常被聽到。 不過使用的人還是很多。

應該說: 識貨的人懂得選擇最符合自己需求的胎, 不懂的人只能聽信廣告名氣 。(購買任何東西又何嘗不是這樣呢?)

不過話說回來,品牌的建立真的是費力又耗時,並不容易, 品質的維持更是重要。 所以選擇大品牌也並沒什麼錯,只是或許要多花點小朋友。


可是F1對他們來說不是加持很多嗎?還是真的廣告太少XD

Mr.question wrote:
如題為什麼好像台灣人...(恕刪)


不會沒名氣
有看F1賽車的人
都知道

stephanie_0801 wrote:
固特異 在台彎的名氣可能比 倍耐力還慘?? (恕刪)


雖說一切也就是廣告行銷的力度在作怪...

但固特異也真是躺著也中槍...


至於..8樓提到的...F1......

固特異在 1998 年雖因抗議賽事規章及其他因素退出 F1,但在離開F1前,還是創下了 368 次冠軍的紀錄...
即便現在2013年冠軍次數居次的輪胎供應商,次數仍僅不到當時 Goodyear 創下紀錄的1/3....

但在台灣市場,知道的...還是少數.....
所以 F1 的光環,若是沒有配合適切的廣告行銷....也是場空...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