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朋友的輪胎爆了
:『原胎是什麼胎爆了?換了什麼胎?』
:『原本米其林的,爆胎馬上回原廠換了一顆橫濱的,不知道下次什麼時候要再換?』
不問還好,一問無語, 身邊很多朋友換輪胎時都一樣,只認得輪胎品牌和價錢,卻沒有進一步了解輪胎該如何認識及選擇,這是很可惜的地方,因為這樣很容易錯過許多好胎
有鑑於身邊朋友對輪胎認識不多,稍微研究了一下輪胎,順便和網友分享交流
而在下買東西都是秉持著:『花進口的價格就該買進口的品質』,已經花了那個錢,就不要買Made in China or東南亞的品質。當然小資上班族換胎也要考慮CP值,所以主要會針對在有限的預算3000~4000元上下,可以換的『正港進口胎』做討論
另外因為輪胎品牌、尺寸廣泛,這邊列舉四個進口胎品牌,並以房車較常換的大眾尺寸,來做分享討論
也歡迎大家分享更多的資訊,如有眼殘手滑誤植的錯誤資訊,也歡迎大家指導
產地: |

(圖片取自網路)

進口輪胎品牌以歐洲、日本、美國為主,產地分布以主要以歐洲、日本、大陸及東南亞為眾
有些人認為雖然換了生產線,但是品管還是有把關,輪胎品質不致於落差太大。有些人認為換了生產線,工法雖然有原廠指導,但是技術仍可能有落差,可謂差之毫釐,失之千里
不過稍微探討一下可以發現,即便有產地之差,但是操控會較劇烈的性能胎、或是尺吋較大、較特殊的高階輪胎,多數還是保留在歐美、日本製造,製造產地區分想必是有其原因的,或多或少可以做為換胎的參考依據之一
如同秉持著花錢買品質,就不要買Made in China or東南亞的品質,整理了歐美和日本製造的進口胎來做比較,去蕪存菁後如上面列表可做參考
不過依照小資族預算,這邊將以大眾尺寸15、16吋做主要介紹
價格: |
*輪胎價格分享為了讓大家換胎不吃虧,所以以查到較便宜的輪胎價格帶平均標示,價格是由爬文車主分享換胎,或是網路拍賣價格上(包含基本定位)。
*價格範圍僅供參考,實際輪胎價格請依輪胎行詢價為主

(圖片取自網路)

一般人對於進口胎的印象除了貴,還是貴。而影響價格除了尺寸外,輪胎類型也會影響價格,像是價格上:性能胎 > 性能舒適胎 > 舒適胎 > 環保節能胎 > 經濟耐磨胎
所以若用台灣第一銷售率Altis可更換,且這幾個輪胎型號共通率最高的的尺寸195/55/R15舉例(固特異的EFG與EFG performance則沒有15吋)
理論上價格價高到價低應該是,性能胎(AD08R、AS01) >性能舒適胎(V551、CPC5)>舒適胎(AE50) > 環保節能胎(CEC5) > 經濟耐磨胎(Saver+)
但實際查詢到的價格由低至高是這樣:

馬牌CEC5>馬牌CPC5>米其林Saver+>橫濱AE50>橫濱V551>橫濱AS01>橫濱AD08R
橫濱的AD08R、AS01因為屬於性能胎,價格較貴無庸置疑,而一般印象很貴的馬牌其實是相對便宜的進口胎
像是以同樣舒適兼具性能的橫濱V551與馬牌CPC5相較,CPC5一條輪胎就便宜近1200元,四條換下來就便宜了4800,且比起屬於經濟胎的Saver+價格也差不多
所以若是有經濟限制,195/55/R15這個尺寸想以3,000元以下預算換胎,會有馬牌CEC5、CPC5,米其林Saver+,預算高一點4,000以下,則還有橫濱AE50、V551可選擇
而16吋以上價格查了一下,一胎大概是15吋的價格再加600~800元左右,也可以作為操考依據
輪胎定位: |

依照價格大略劃分一下這幾款進口胎的定位分布,就可以一目了然的看出輪胎定位,當然價格也會受定位的影響,像是抓地力和耐磨度都會有影響,都會讓價格越來越高
如果以價格為考量,多半選擇灰色和綠色區塊的輪胎, 操控和溼地抓地力的話,以綠色和橘色為選擇區塊,而運動性能胎當然就座落在熱血的橘紅區塊內了
而若以小資族要換輪胎,則是在圈圈那個區塊,因為價格不會太貴,但是溼地抓地力的安全及操控也能保留,是CP值較好的區塊,也可看出其實進口胎不一定如印象中貴,像馬牌定價在下覺得策略就滿成功的
總結: |
不知不覺打了一千多字,怕會太難消化,所以這次就先分享進口胎的產地、定位、價格的部分,下次再分享其他資訊
而選購輪胎,除了價格之外,選擇符合自己駕駛習慣的輪胎類型也是非常重要的。另外,在查詢輪胎價格時發現,同樣尺寸、型號的輪胎價差也不小,所以說貨比三家不吃虧!
這次分享是希望小資族們能換到高貴不貴,但是「正港進口胎」,當然好胎還是不少,多多交流,大家比較不會讓愛車穿錯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