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式IIB飛彈 與 標槍飛彈

你這鐵殼船攻台,是匪軍登陸戰第幾波呢? 你還以為這是80年前的古寧頭戰役嗎? 大批木頭機帆船慢慢地向台灣岸邊發起大規模集結全面攻擊嗎?
然後這些鐵殼船使用船上的火箭彈和機槍對岸邊來執行岸邊轟炸???有精準度和效益嗎? 遙控鐵殼船??

真的如能夠進行轟炸登陸岸邊,大概至少區域空優,解放軍是掌握了,但是台灣的機動地面和野戰防空武力部隊,以台灣地形躲藏,不容易被大規模消滅,
真正中共目前的鐵殼漁船集結使用,主要用於戰略騷擾,如上百搜鐵殼船集結在釣魚台周邊。
,如真正登陸戰時,因為已經導彈以及空戰空域爭奪一段時間了,台灣周圍已經被劃為戰區,共軍徵用鐵殼船向台灣進攻無疑是送死,除非第一批甚至第二波登陸已經完全掃蕩,並建立登陸點,實際上也不需要鐵殼船,完全由登陸艦載運就可以。

以目前的無人機等使用,無人遙控機砲或是無人迫砲,或長距離的大面積殺傷的自走火箭,自走砲等,配合台灣地形,前幾波不會有鐵殼船送死的可能。

第一次聽到可以利用鐵殼船使用火箭彈和小口徑砲對台灣實施岸轟的奇怪構想。


住在台北的台中人 wrote:
講道戰場實境 果然憤青們的台灣難八萬的場景又出來了 兵來將擋水來土掩 好不厲害
這些規劃戰爭的人就算是不讀戰史肯定也是看過電影的 當然會想辦法避免
讓兩棲登陸部隊面對海岸部署的守軍以槍林彈雨來對付登陸部隊 看來很難辦到
解放軍所帶來的武力 可能會遠超過守方的想像 先不管無人機 遠火 巡弋導彈這類新武器
單單用老毛還在世就有的老武器 66火箭等應該也是可以 估計解放軍倉庫還存有萬套計
很多武器其實也不是裝在軍艦上 而是用鐵殼漁船搬來的 倘若怕死就用遙控操作
鐵殼漁船的能力很強 成千上萬鐵殼漁船帶著老式火箭與小口徑砲來執行岸轟 應該也夠嗆的
至於軍艦上的那些艦砲或是導彈就省下來打長程的高價值目標吧
很歡迎防守方拿出各式拖二與標槍來點名 反正鐵殼船的數量太多又濫捕魚 少一些對生態也好
但結果就是 防守方只有兩個選擇用火力把鐵殼船轟光轟爛 可能會耗盡守方的彈藥 或是
讓這些鐵殼船把登岸地點的海灘與防衛縱深內的守軍據點給轟爛 幫登岸的兩棲部隊開出一條路
回到房地產 解放軍要上岸或是雙方激戰的幾個地點 大家購屋要小心以免自己家變成戰場
淡海新市鎮 八里 龍米路沿線的地區 竹圍靠淡水河的地方 還有小坪頂這些地方 太危險了
胡不扯 wrote:
.第一次聽到可以利用鐵殼船使用火箭彈和小口徑砲對台灣實施岸轟的奇怪構想。.(恕刪)


可能是用來消耗台灣的反艦飛彈吧?反正是送死的,隨便配個武器就好了,只是打鐵殼船基本上不會用到反艦飛彈,台灣打面的武器太多了。
陳小春2525 wrote:
打面會用火箭,不人...(恕刪)


火箭彈可能更不人道。

據說。。雷霆兩千有油氣彈版本。當初那個四公里範圍內無活口的說法,應該是指雷霆兩千版本的油氣彈頭試驗區域。而不是IDF青雲彈。

如果是真的,那殺傷力我想應該是最大的反登陸武器。一顆接一顆的燃燒。比鋼珠雷霆更恐怖,鋼珠彈頭MK45. 20000平方公尺,25000顆鋼珠,頂多就是一平方公尺分到一顆鋼珠,可油氣燃燒彈根本無處可躲。。

住在台北的台中人 wrote:
講道戰場實境 果然...(恕刪)


那麼講戰場的共匪難波萬,不也更可惡
成千上萬鐵殼漁船帶著老式火箭與小口徑砲來執行岸轟,古寧頭戰例忘了喔
更別扯遙控操作
你在那時雙方決生死,電磁干擾滿天
你那來的頻道給成千上萬鐵殼漁船使用
更別提如何裝填武器,料敵從嚴沒錯,但沒有把PLA 吹到這種唬爛地步

國軍對漁船直接火箭炮,和炮兵轟就好了,看是漁船改裝炮火遠,還是國軍炮火遠

你講的改裝漁船比北韓炮艇還不如
為匪宣傳不必如此



YC_Jiang wrote:
一步步慢慢來..你...(恕刪)


可以啊,反正全解放軍空降全是HJLO 的精英
可以用時速800公里,8000公尺跳
最大結局是原本要跳到湖口
結果落到雪山,太魯閣去了

想想都好笑
1. 所以國軍的灘岸防守部隊是以"以逸待勞"的心態來面對登陸部嗎?

2. 灘岸防守部隊其實是看不到解放軍的,因為還沒到目視距離內就全面餵魚了?

3. 灘岸防守部隊在等待解放軍上岸前,是沒有什麼掩護火炮的

4. 更不可能有任何一台解放軍空軍敢過來轟炸


打電動都不可能有這種完全優勢了,為什麼實際作戰會有可能發生這種事?
打仗是會死人的

我們有各種距離的火炮/火箭/飛彈,解放軍也會有.
我們有我們的優勢,解放軍也會有.


各位要想想
解放軍敢過來,是冒著不能輸的風險.
一定會全力用所有吃奶的力氣掩護登陸部隊

灘頭部隊要怎麼構工,怎麼掩護,怎麼進,怎麼退,路線A沒了有沒有路線B
要先想好啊
想好了,要多練習
天災人禍我們避免不了,但車輛主被動安全,我們可以有選擇的權力!!!
我之前稍微提到 IR seeker 中對於 熱簽名 的意義, 是因為當年標槍出來時還非常多美國期刊對於
如何在歸向中對於熱簽名做判斷討論得很熱。

一般歸向時, IR seeker以這樣方式對氣動面控制:



你就想像拿個雨傘在你前面轉, 透過來的光一閃一閃產生脈波, 越近逼逼越快, 飛彈這時已經越來越靠近就不能太High,
所以反而要鎮定。

熱簽名就是用在熱力量測 判斷該物體轉向與航向, 早期沒做什麼輪郭形態上辨識。



問題來了, 標槍當年可是針對 輪車來討論 熱簽名, 所以熱簽名熱力學建模是由 輪子摩擦, 履帶摩擦做特徵判斷。
當然有一張表有寫到 砲管,與發動機。

所以很單純問題, 在海中跑的你的IR seeker會同意你鎖的地方與射手必須相對位置想看看,
這還真麻煩, 最好解法就是瞄發動機金屬框架與壁了。


反正要去海邊守的是各位, 我已經不用去海邊守了。

幫大家多操心希望幫各位爭取擊墜機率似乎沒什麼意義。

對了,受過托式訊的 AA大, 請教您在 裝校 有沒有追瞄過高速公路車子?

對於炮口對著你, 面對而來的輪車, 當年教官有教你們嗎?
是不是都是要交叉?

但是成排過來還很麻煩, 陣地要如何開設都是問題。
macross_sato wrote:
對了,受過托式訊的 AA大, 請教您在 裝校 有沒有追瞄過高速公路車子?

對於炮口對著你, 面對而來的輪車, 當年教官有教你們嗎?
是不是都是要交叉?

但是成排過來還很麻煩, 陣地要如何開設都是問題。
(恕刪)



1. 我們受訓的地方沒有辦法直接看到高速公路

2. 我們只打過慢速移動的橫向目標物,沒有打過快速的.
唯一有可能的是取前置量,瞄在目標物前方,再慢慢修正(理論上可行)
但我不會這麼做,因為 A:命中率低 ; B:無謂地陣地曝光

3. 炮口對著我,我不會開火,因為陣地太容易曝光,對方只要開火,就算沒有打到我也會影響到我.
我一閃一偏,拖式就偏了,朝對方反坦克飛彈陣地也是坦克組員反制的方法之一,畢竟戰車炮或機槍彈的速度遠快於拖式.
但如果是大部隊一起打,受命打,你也不得不打.

4. 成排過來,要看戰況跟戰術,和是單機運作或集體運作,陸基支架式操作或是車上操作,還有命令是什麼.



PS: 以上是以TOW 2A為討論基準.
TOW 2B的戰法應該是不一樣的
天災人禍我們避免不了,但車輛主被動安全,我們可以有選擇的權力!!!
macross_sato wrote:
對了,受過托式訊的...(恕刪)


"對了,受過托式訊的 AA大, 請教您在 裝校 有沒有追瞄過高速公路車子?"

有概念...說到重點了...+1


726/726A速度比高速公路車子還快....

補充一些數據...

從泊地到灘岸間的"泛水階段",國軍已公開的岸防長程火力武器用最大射速計算

雷霆2000 MK15、MK30、MK45 各射程火箭彈只有一次射擊機會...
M109A5、M115 各砲有6~9次射擊機會....
M114 各砲只有一次射擊機會

所以反登陸防禦重點在於土共"集結裝載"、"航渡"、"泊地換乘"、"灘岸"這四個階段......."泛水"階段從來就不應該是火力打擊重點...土共準則中都已經敘明"泊地距岸40~50浬"不就擺明要用"速度"突破,以726/726A速度大約37分鐘完成"泛水"階段..
土共擁有外線、載具高速度優勢..登陸戰即便沒有"戰略奇襲",也可以利用登陸載具的速度變換攻擊點,創造"戰術奇襲"....所以,國軍陸軍的反登陸作戰,一定是判明敵主攻點後,以適量可以快速機動的兵力在灘岸佈雷或佈設IED...輔以托式等短程精準飛彈設伏,遲滯敵前進速度,長程火力則後退部署,這樣,才能有效運用陸軍有限兵力,同時又擁有足夠機動與發揚長程火力灘岸集火殲敵的空間.....絕對不是漢光演習"貼岸射擊"那一套..漢光演習只是場景濃縮的"火力展示"與"協同作戰"演練...

雷霆2000 MK100或MK200應該是要儘速研發完成才是...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4)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