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fxldm wrote:
那你就要放弃四面大盾思想。这个吨位的舰体和动力要保证耐波性,续航前提下只能选择单双面大盾或者三,四,六面中小盾。前者法国拉菲特级改版后的阿基坦之流,后者就是澳大利亚改进版的那个护卫舰或者缩水版秋月。想这么大舰体上四面大盾又塞一堆垂发续航,空间和稳定性不要了-_-||...(恕刪)
基本上這艘巡防艦就是以防潛作戰為主,本來就不需要四面大盾,應該是短程AESA配上一個SPS-49,防空應該以中短程自衛為主。如果要上海弓三才需要比較長程的AESA來導控。
4000噸的艦體對於遠洋作戰的耐波性早就不是問題了,你提這個根本是外行在亂噴。中科院現在幫海軍開發的AESA已經是使用最新的GaN,遠比052D或是055上用得更先進省電,是你自己孤陋寡聞,現代海軍的新趨勢就是把空用AESA放到艦上,具備省電,重量輕的優點,當然取捨是距離,但是空用版本現在也有300公里,足敷所需。你這種軍盲根本搞不清楚耗電的真正地方在哪裡? 另一個超級耗電的是這個作戰系統的雷達櫃,哪個耗電才叫驚人。但是它的耗電與所謂的同時接戰能力成正比,最近歐洲的幾個3D AESA雷達都具備1000個目標的監控能力,卻使用一面旋轉AESA雷達,它的電腦櫃遠比雷達耗電,你個軍盲。
飛彈空間的佔用就看海軍需要何種防禦能力,以4000噸的成功級為例,它的飛彈空間可以存放40枚SM-1,以那個空間,可安裝4套MK-41,可以裝上32個坑,裝上海天劍二,可以裝128枚,或是32枚海天劍二+24枚海天弓三。空間哪有問題,穩定性更不是問題。飛彈都放在艦體下層,好好計算重量根本不會有任何問題。




























































































